有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生于1994年之后的Z世代,喜欢以「创意」与「懒惰」自居,选择职业时重薪酬多于工作趣味,并期望很快可以升职。有记者问我,作为雇主,我是否认同这种观察;又问我,在雇用Z世代的时候,会怎样处理。今天先谈第一个问题。
我不赞成把人以出生的年代标签化,一竹篙打一船人并不公平。「懒惰」乃生物的天性,而「创意」则是脑系统的既有能力。我年轻的时候,亦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有这方面的倾向与能力,非Z世代的年轻人才如是。
大部分动物食饱之后就睡觉休息,藉此节省能源,以应付不时之需,及延后下次需要「搵食」的时间,这符合环保原则。年轻人不想辛苦「搵食」,希望凭「创意」去减少辛苦,乃十分自然的取态。多数人只会在逼于无奈的时候,才会勤力,我们不能怪Z世代。
中大新亚书院的校歌中有一段:「手空空,无一物;路遥遥,无止境。」或许人要在这种环境下,才会「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才愿意「千斤担子两肩挑。」
我不赞成把人以出生的年代标签化,一竹篙打一船人并不公平。「懒惰」乃生物的天性,而「创意」则是脑系统的既有能力。我年轻的时候,亦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有这方面的倾向与能力,非Z世代的年轻人才如是。
大部分动物食饱之后就睡觉休息,藉此节省能源,以应付不时之需,及延后下次需要「搵食」的时间,这符合环保原则。年轻人不想辛苦「搵食」,希望凭「创意」去减少辛苦,乃十分自然的取态。多数人只会在逼于无奈的时候,才会勤力,我们不能怪Z世代。
中大新亚书院的校歌中有一段:「手空空,无一物;路遥遥,无止境。」或许人要在这种环境下,才会「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才愿意「千斤担子两肩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