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Z世代饱食终日

2013-06-04 11:08阅读:1,272
有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生于1994年之后的Z世代,喜欢以「创意」与「懒惰」自居,选择职业时重薪酬多于工作趣味,并期望很快可以升职。有记者问我,作为雇主,我是否认同这种观察;又问我,在雇用Z世代的时候,会怎样处理。今天先谈第一个问题。

我不赞成把人以出生的年代标签化,一竹篙打一船人并不公平。「懒惰」乃生物的天性,而「创意」则是脑系统的既有能力。我年轻的时候,亦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有这方面的倾向与能力,非Z世代的年轻人才如是。

大部分动物食饱之后就睡觉休息,藉此节省能源,以应付不时之需,及延后下次需要「搵食」的时间,这符合环保原则。年轻人不想辛苦「搵食」,希望凭「创意」去减少辛苦,乃十分自然的取态。多数人只会在逼于无奈的时候,才会勤力,我们不能怪Z世代。

中大新亚书院的校歌中有一段:「手空空,无一物;路遥遥,无止境。」或许人要在这种环境下,才会「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才愿意「千斤担子两肩挑。」

我们年轻的时候,家里手停口停,根本没有条件如Z世代那样做隐蔽青年。我在未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之前,就曾在餐具厂当打磨工人,以便骑牛搵马。这段经历,既辛苦又危险,对我以后的人生选择起着积极的警惕作用。

然而,Z世代的生活环境已完全不一样。即使是不算富裕的家庭,也不会没有饭食,社会有安全网。现时,不要说工厂工没有人肯做,我听说连港机工程公司请人做飞机维修也有困难。在我们那个年代,这类工作会被视为有前途的好工,不可能会乏人问津。

此之所以,我不赞成把社会的安全网结得太好,总得留一些漏洞,让青年人感到会有跌死的风险。这样,他们才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危机感。否则,「饱食终日」,一定「无所用心」,结果只会自毁前途。

影响人行为的,除了天性之外,主要是环境。所以我在子女尚年幼的时候,就告诉他们,我不会把遗产留给他们,目的就是要他们有将来必须自食其力的压力。否则,他们怎会有自发读书的动力﹖

香港的很多家庭,现在都只有一个孩子,结果万千宠爱在一身,自小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所以一出社会工作,就不适应。觉得自己很努力,上司不但不欣赏,还要诸多不满。所以工作没多久,就觉得份工不适合自己,不会有前途,干脆辞职算了。结果,每份工都做不长,没返工的时间比返工的时间还要长。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对子女进行财政封锁,逼他们自食其力。可惜很多家长都只有一个子女,没法狠下决心,施以环境上的压力,结果爱他反变成害他。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