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潘罗斯(Edith Penrose)的企业成长理论,读者可能会觉得陌生,值得进一步介绍一下。
她原是美国的经济学者,任教于霍金斯大学。五十年代初,被麦卡锡参议员指控进行不利于美国的活动,被迫流放(谐星卓别灵也遇到同样命运),先后去过澳洲、伊拉克、叙利亚,最后落户于伦敦经济学院。她最为人知晓的是具独创性的企业成长理论。
一个企业究竟靠甚么成长?在经济学上有三种理论:一是阿当.斯密的分工论;二是科斯的交易成本论;三是潘罗斯的内在力量论。
一般人最熟悉的是阿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他认为企业的优势是可以把复杂的工作,透过分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然后交给不同的人去做。这样就可以减少工人熟习自己工作的时间,不用去请工资较高的熟练工人。
在未有分工的情况下,一件产品需要一个全能的工匠去制作,他要不断地转工序,为转工序作筹备,生产效率自然不及把生产流程分工,让每个工序都有专人负责,用流水作业的生产线去完成。这种理论是工业革命后大量生产的主要模式。
科斯的理论比较抽象。他认为企业内部进行的活动涉及产权利益,需要不断进行交易。交易要进行讨价还价,有交易成本,企业的设计可以令交易的成本降低,令内部的协作可高效地进行。他的理论学术性强,可以供学者拿来解释企业内已发生的一些现象,甚少企业家懂得用这种理论来经营自己的企业。
我对潘罗斯的理论印象较为深刻,是因为我在接触她的企业成长论之前,已有类似的观察,并且把它应用在自己生意的经营上,发觉成效很好。
潘罗斯认为:促进
她原是美国的经济学者,任教于霍金斯大学。五十年代初,被麦卡锡参议员指控进行不利于美国的活动,被迫流放(谐星卓别灵也遇到同样命运),先后去过澳洲、伊拉克、叙利亚,最后落户于伦敦经济学院。她最为人知晓的是具独创性的企业成长理论。
一个企业究竟靠甚么成长?在经济学上有三种理论:一是阿当.斯密的分工论;二是科斯的交易成本论;三是潘罗斯的内在力量论。
一般人最熟悉的是阿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他认为企业的优势是可以把复杂的工作,透过分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然后交给不同的人去做。这样就可以减少工人熟习自己工作的时间,不用去请工资较高的熟练工人。
在未有分工的情况下,一件产品需要一个全能的工匠去制作,他要不断地转工序,为转工序作筹备,生产效率自然不及把生产流程分工,让每个工序都有专人负责,用流水作业的生产线去完成。这种理论是工业革命后大量生产的主要模式。
科斯的理论比较抽象。他认为企业内部进行的活动涉及产权利益,需要不断进行交易。交易要进行讨价还价,有交易成本,企业的设计可以令交易的成本降低,令内部的协作可高效地进行。他的理论学术性强,可以供学者拿来解释企业内已发生的一些现象,甚少企业家懂得用这种理论来经营自己的企业。
我对潘罗斯的理论印象较为深刻,是因为我在接触她的企业成长论之前,已有类似的观察,并且把它应用在自己生意的经营上,发觉成效很好。
潘罗斯认为: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