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豫剧永恒的经典——《秦香莲》

2014-07-28 09:13阅读:10,631
豫剧永恒的经典——《秦香莲》X

张晓霞抱琵琶剧照

《秦香莲》,又称《包青天》、《铡美案》,是豫剧黑头和青衣大戏。因为老家在豫北,曾一度归属豫剧崔派大本营安阳管辖,所以一提及秦香莲,便会想到崔派。《秦香莲》是崔派四大悲剧之一,擅演悲剧的崔派将秦香莲这位农家弱妇的悲屈隐忍尊严演绎的淋漓尽致。也正是这种地缘的缘故,周边的剧团基本都会演这出戏,老百姓也特别喜欢这出戏,小时候的村里戏台上每年都会有一场戏是属于秦香莲的,在一个炎炎的夏日的上午或者下午,搬一把小凳儿,拿一把蒲扇,美滋滋的听上一晌。
后来出来求学、工作,也许是远离家乡的缘故,思乡情切,每每此时,便会搜来一曲乡音萦绕耳畔,锣鼓点响起,生旦净末丑,苦辣酸甜咸,瞬息万变,也在曲韵之中了结自己的拳拳之心。崔派戏也是我经常会听的,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幼年的一种记忆,至少我觉得周边的乡邻们都很喜欢这出戏。崔派《秦香莲》最终拍成了电视,只是崔兰田大师把出镜的机会让给了她的大徒弟张宝英。后来才知道,其实当年除了崔兰田版本外,火爆的是商丘市豫剧团的演出版本,张月荣、吴心平、张素贞等大家合演的版本,也正是这个版本最终成全了荧屏,只是最终秦香莲的扮演者换成了崔派大弟子张宝英而已。当然张宝英的表演无可挑剔,而且堪称完美。但多年后听到张月荣的秦香莲时,发觉也是同样地完美。这出戏后来又衍生出《秦香莲后传》,讲述秦香莲与皇姑子女的爱情情仇,唱腔虽然不及《秦香莲》,但
在名人效应下,这出戏还是很有市场的。豫剧早期名旦司凤英、金玉美等均擅长此剧,祥符调大家王秀兰及小皇后宋桂玲亦擅演此剧,宋的仅在其回忆录中见过一张剧照,并未看过其唱段,心中甚是期待,因为宋桂玲甜润的嗓音如何演绎秦香莲的凄凉,这种差异让我充满了好奇。常香玉大师在西北时也曾演出此剧,场面十分火爆。足见此剧的历史渊源很深,是早期名家争演的剧目,只是建国后随着崔派发展壮大,《秦香莲》也趋于定型。
“杀庙”、“三江水”和“见皇姑”是秦香莲这个人物的三个核心唱段,将主人公的悲戚委婉抒发的淋漓尽致,崔派唱腔沉稳浑厚,尤其是崔大师独有的发音方式,很容易情感共鸣。当然此外剧中包公、驸马及公主也都形成了自己的代表唱段,如包公的“陈驸马休要性情急”成为黑头戏中最著名的经典唱段之一。吴心平也正是因为这出戏成为黑头的不二代言人。张素贞饰演的公主也深入人心,尤其是其在“见皇姑”一折中的演唱,将一位跋扈桀骜、不可一世的的公主勾画的活灵活现,与吴心平、张宝英(张月荣)配合得相得益彰。
今天唱《秦香莲》的演员很多,基本上走的都是崔派的路子。但可惜的是能够超越张宝英等第二代崔派演员的不多,崔三代似乎比较乏力,听上去总觉得距离崔大师的感觉较远,不够酣畅,更不够悲曲。我希望能够出现更多地崔派弟子更好地诠释这出戏。
一、“三江水洗不尽我满腹冤枉”,寿堂之上,在丞相的安排下,秦香莲以流浪艺人的身份进入驸马府以唱代说,一曲“抱琵琶”将自己的悲曲一一道来,打动无数观众,这也成为正剧中最知名、最经典、传唱度最高的一段唱腔。崔三代范静曾在央视《跟我学》栏目中教唱这一段,前不久梨园春老友记中,京剧名家刘桂娟在张宝英老师的指导下也演唱过此段。
1、崔兰田

2、张宝英 电影版

3、豫西调名家 苏兰芳“抱琵琶”

4、关灵凤 关老曾在西安跟随崔兰田学戏,一度有小崔兰田的称号。这一段“抱琵琶”虽是舶来品,但也充分发挥了关老的声音条件,听起来别有韵味。

5、崔玉萍、李东杰 崔玉萍是崔三代中的佼佼者


6.范静 崔三代中的佼佼者


7.郭英丽 曲韵稍有改变,不及崔派来得沉稳。

二、“杀庙”,陈世美派韩琦追杀秦香莲,这一折中秦香莲的慌与惊、愤与恨表现得格外酣畅。
1.崔兰田



2.常派弟子 张惠





三、“见皇姑”,公主的骄,包公的正,秦香莲的委曲与坚强,在这一折戏中全都表现了出来,这出戏也是公主的特写,三位演员需要极其默契的配合才能完成。
1.吴心平、张月荣、张素贞



2.崔兰田



3.郭惠兰 “秦香莲抬头观”



4.张玉红、连德志




四、包公唱段
1.李斯忠 “陈驸马休要性情急”



“听说皇姑到衙内”



“国太凤辇出宫闱”



2.吴心平 “陈驸马你撕毁状纸我告谁”(李春景)



“陈驸马休要性情急”



3.轩秀芝 “陈驸马休要性情急”





五、“想当初在均州你苦读求学问”
1.张宝英 电影版



2. 常派弟子 沈萍



六、 衍生剧《秦香莲后传》
1.吴心平、张宝英等全剧



2.张美娟 《秦香莲后传》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