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谈谈崔派名家吴慧霞的《新桃花庵》

2024-05-17 08:31阅读:
谈谈崔派名家吴慧霞的《新桃花庵》
《桃花庵》是豫剧崔派的看家大戏,用崔兰田大师的话说:“我最喜欢演《桃花庵》,对这出戏也下功夫最大,改动最多。也可以说这出戏就是我的代表作,我在艺术上的特点都包含在这出戏里”。
崔兰田与胞妹崔兰玉合演的《桃花庵》成了永恒的经典,在她们之后,以张宝英、郭惠兰、张晓霞、崔小田为代表的崔派四大青衣也顺利接过了接力棒,尤其是张宝英与张晓霞师姐妹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在群众中很有影响力。
而崔三代此剧的传承似乎稍显乏力,安阳团依然在演这个戏,但曝光度较低,影响式微。张宝英老师这弟子中,《卖苗郎》《秦香莲》《寻儿记》《秦香莲后传》似乎更为热门一点,排《桃花庵》者,能翻出点花儿的甚少。也许是太过于经典,而令后人生畏。因此当2021年张宝英弟子郑州市豫剧院的吴慧霞拍摄《明伦堂之新桃花庵》时,还是让我震惊不小。首先是佩服,因为这么多年了,这个戏好像就要断档了,现在终于有人肯接了。尽管艺术修养有深浅,但肯接就是一种敢于承担的态度。电影推出后,在省内掀起一些浪花,尤其是张宝英甘做绿叶出演王桑氏一角,成为最大的噱头。之后,吴慧霞又推出了舞台版,成了在团的常演剧目。
但一直我也没看电影版的,一来对这种戏剧电影不是很感冒,它基本都会破坏戏曲的表达方式,
会有些辣眼睛。二是从短视频看到的片段真的有些辣眼睛,比如陈妙善真的是个生活里的尼姑装。一度还传闻刚开始的舞台版上也是这样。当然我一直也没看到,直到今年四月十三日吴慧霞再次携此剧亮相郑州市大剧院,张宝英老师再次甘当绿叶出演王桑氏,我才看到了此剧。再次多些许二强老师的及时分享。我的很多大戏,都是看来是的录播的。
吴慧霞的《新桃花庵》基本保留了崔派的框架,崔派的经典唱段基本也在,吴慧霞是这几年张老师大力推介的一位弟子,从传承上来看,她的确也基本掌握了崔派的表演技巧,但如果说炉火纯青,肯定还有差距。她在团有两台崔派大戏演出:《秦香莲》《桃花庵》,舞台经验也不错,也立了不少剧目,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想有一番作为的青年演员。而且在窦氏这一角色上也是用心体会了。《新桃花庵》较之前的《桃花庵》改动最大的是,改变了张才与陈妙善故事的性质。张才不再是个浪荡公子哥,陈妙善也不是个身在佛门心在俗界的假尼姑。她与张才的相遇不再是游会调情然后在桃花庵里翻云覆雨生下遗腹子这档子事,而是英雄救美以身相许。这通过“盘姑”中陈妙善那段“蓝衫揭出当年事”讲述了出来,这段词是这样写的:“我本是穷家生来穷家长,家住姑苏城外小山庄,俗姓陈名叫陈秀玉,随父母荒郊茅舍度时光,十二年灾荒年父母双亡,撇下我孤苦伶仃命难长。无奈何游船之上去卖唱,为生计也只能暗自神伤。哪一年虎丘山迎春望会遭凌辱投河死毫不彷徨。危难时一书生纵身把我救,茅屋内勤服侍古道热肠。他言说家住在双竹巷,他姓张名张才他是黉门秀生。他跪地对天盟誓把我娶,茅屋中两情相悦结鸳鸯,不料想天不佑他一命早亡”。你看这身世讲得如此凄惨,而张才是英雄救美然后在“殷勤侍奉”过程中才生情的。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的改变,也导致了在吴版的“盘姑”中矛盾来得并不那么激烈。在旧版中窦氏与陈妙善的矛盾是很激烈的,窦氏是很纠结的,甚至是仇恨的,那段著名的“窦氏一阵双泪倾”的段子就是她对张才的控诉,转而对害死张才的陈妙善的痛恨,所以要拉她去见官,去评理。而在吴版里,陈妙善的身世只讲到一般,还没点出来张才呢,窦氏已经泪目了,让她站起来了。这说明什么?窦氏是菩萨心肠,是大善人,她同情的是陈妙善的身世悲凉,即便是不是情敌,她也会同情。所以在后面痛心归痛心,丈夫死了,自己还苦苦等了十六年,能不痛心吗?但却对陈妙善谈不上咬牙切齿的恨。因为她们都是薄命人,都是被张才害苦的两个女人而已。因此这一场冲突弱化了。
其实,我一直不太喜欢复排传统剧对传统剧目中的重点折子进行大修改的,因为这些重头戏其实就是一个流派的精华所在。像这出戏的“盘姑”那是经典中的经典,当年二崔、二张的演出都让无数人泪目,崔派的唱做沉稳规范都在这里体现出来。在“盘姑”中有一个动作就是窦氏唱“我观你不是真心把佛念”的同时,把攥起来的水袖猛地抛在陈妙善的胸口上,陈妙善为之一惊。这是相当有分量的一个动作。对交代窦氏和陈妙善的性格、心态都很重要。但吴版这里却只是走过去碰了一下,有点不轻不痒。另外陈妙善的几个经典段子基本都被取掉了,原来的“陈妙善跪客厅”被改没了,深情的“十六年”对唱成了窦氏女的独唱,当然“搜庵”里陈妙善那段“窦氏女来降香我暗自心惊”也没有了。在“搜庵”中,小郎的设计有些多余了,除了喊了一声“降香了”就下场了。下得早了,他来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赶车?当然不是,是为了搜庵而来的。结果窦氏主仆还没进庵呢,他就一边凉快去了。原本在庵堂里,主要是小郎在翻箱倒柜的搜查,现在既然小郎不在了,这个搜只能有窦氏来完成,所以这里吴移植了京剧程派名剧《锁麟囊》中找球的经典动作,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我觉得也可以用。接下来的窦氏与陈妙善的初见面“各怀异心”渲染的不够好,这里主要是陈妙善不够。后面讲张佳时再补上。
对人物情绪的把握上,个人觉得吴慧霞可能还要再下点功夫,如在“盘姑”中窦氏下决心“不怨天不怨地也不怨你”的时候,她一定是经过思想斗争的,尽管矛盾的力量弱化了,但毕竟以后要决心跟陈妙善做姐妹的,睹物思人,怎可能心中无恨呢?所以那个“你”一定不是轻易出唇的,要有个停顿,是给思想斗争的空间,咬着牙把“你”送出来,这是在逼着自己必须要这样,要接受眼前这个女人这个事实。在“认子”中当苏宝玉喊出“娘”的时候,窦氏为第一次听喊娘而喜极而泣的时候,这里也应该顿一下,不要急着去搀苏宝玉。而且在这里的笑声应该透出两层意思:一是苦楚,三十多岁的女人才第一次听喊娘,白白浪费的青春;二是激动,现在终于有人喊我娘了。是有这么一个从苦到激动,最终喜极而泣的过程。“上门楼”中,在窦氏与丫鬟上到门楼之后,原本有一段“哭夫”的段子,那几句其实是前面那一段“九尽春回”的情感延续,人的情绪转换是有一个过程的,窦氏是一个一直沉浸在思夫状态的女人,因为她是那么的热爱,那么盼望自己的丈夫,所以当看到苏宝玉那么像自己丈夫的时候,才会怦然心动。吴版是一门去就看到了苏宝玉,转换有点太快了。
说说其他几个演员,陈妙善由青年演员张佳饰演,扮相、演唱都没得说,很顺。但“搜庵”里面对窦氏女的突然降临,她的思想准备是不够的,她的慌乱没有出来,在递茶的过程中,其实是二人的暗自较量,老版交代的非常好,陈妙善的慌乱,窦氏的疑而确定,都在这次交手之中表现出来了。而张佳在这里处理的太淡了,没出来人物。张佳是在百团大战中出来的青年演员,当时以为她是豫剧名家虎美玲的弟子呢,结果发现她是一团常派再传张慧老师的弟子,错了一辈儿。赵雪的苏夫人,扮相和表演都很大气,台风不错。荆富斌饰演苏昆,本来“明伦堂”一折开场苏昆是有一段唱的,现在被删成了一句,代入感不强,而且听起来有些含混,多数唱词听不真切。看了他的苏昆,真得让人很怀念崔少奎啊。
记得京剧名家孙毓敏曾说,一场戏之中没有小角色,一个真正的好演员可以尽其所能地将自己饰演的角色,无论是外形还是神态都能实现一种极致的再现。任何艺术,任何流派都是源自于生活的细致观察,继而升华出来的一种表演的程式,从而构成一个流派的特色。而且我也从不觉得流派一定要固步自封的,从崔兰田到张宝英再到吴慧霞,要严丝合缝,不能有差池。那根本就不是艺术,是机器零件,是冰冷的,无生命的。艺术永远是有温度的,有波澜的。像吴慧霞把京剧《锁麟囊》中的动作化到“搜庵”也是一种思索,演员应该有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尽管我不太喜欢看到传统戏被复排的古里古怪,但要“守正创新”“修旧如旧”,不能挂羊头卖狗肉,糊弄老百姓。当然对于传统戏的每一处的修订,都要顺带的牵扯到人物心态、情绪的一系列变化,都需要对舞台进行更严格的把控。吴慧霞的这台戏基本保持了崔派的韵味,但对角色应该有更深刻的挖掘和体会,我希望能够越演越好。因为有演出就有思考,有思考就能知道老百姓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就能让作品呈现的越来越好。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