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百年话唐派——纪念豫剧大师唐喜成先生百年诞辰

2024-09-28 19:53阅读:
百年话唐派——纪念豫剧大师唐喜成先生百年诞辰
今年是豫剧大师唐喜成先生的百年诞辰,那个曾经唱响中州,创造了“十生九唐”神话的唐喜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家,更是一个常演常新的豫剧生角流派。
虽然豫剧曾经也是生角扛戏的,看豫东调传统戏这个现象还是很明显,但随着以陈素真、常香玉等六大名旦的异军突起,生角流派在建国后呈现为弱势,在六大名旦被确立的同时,仅唐喜成的唐派、刘忠河的刘派、王素君的王派三个生角流派被确立,王派仅文小生,虽然立了《必正与妙常》,生旦并重,但其实一直无力扭转豫剧舞台上阴盛阳衰的局面。唐刘都是须生,一个躬耕祥符调,一个植根豫东调,成为豫剧生行在建国后的顶梁柱。而因为唐喜成先生在省二团,是团里的四大主演之一,其对这一行当的引领作用就更加突出。《三哭殿》《穆桂英》(辕门斩子)《血溅乌纱》《十五贯》《南阳关》等一系列剧目的推出,丰富、奠定了唐派在中州大地的地位。
而以贾廷聚、颜永江、杨志礼、袁国营、叶华等一批优秀传人为代表的唐二代们,可以说在中州大地遍地开花,成为省市各团的领衔主演,唐派剧目也在不停地搬演。只有活跃在舞台上的剧目才是真正有生命的剧目,只有有传承的流派才是一个活着的流派。直到今天唐三、四代们仍在努力上演着唐派的传奇,田间地头、城市剧场,都可以听到那熟悉的唐派旋律。
已经忘记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唐派了,但无疑《三哭殿》是最重要的引路人。唐喜成老先生的唐王李世民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加之吴
碧波老师的詹贵妃,张桂花老师的银屏公主,杨素贞老师的长孙皇后,那哭起来真叫一个热闹。“哭殿”也总是最有舞台喜感的一处,每到这里,都会引得台下哄然大笑。我也是从来热闹开始的,后来慢慢关注唐王的身份、内心和腔弯儿,唐喜成的一举手一抬足,一个眉脚都带着戏味儿,令人回味。尽管唐老底子不少,但我真正开始听他弟子的戏还是很晚的事,总觉得差了一截,毕竟有些东西看的真是缘分和悟性,还有就是演员个人的阅历。后来听贾廷聚、袁国营、颜永江、杨志礼等老师的戏,各人有各人的味道,流派原不必一个模子扣出来,角色是有生命的,是需要演员二合一的体悟的。当然也不能完全走了样,失去了作为一个流派的特色。这就是所谓的“守正创新”。这是每一代传人都必须结合自己面对的现实。
相较于其他流派,唐派代表作基本都还活跃在舞台上,还是老百姓的心头好。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基层院团搬演这些剧目了。而像常阎桑被搬演的剧目很少了,连常派大本营的省一团常派的几个代表剧目都演不全了,《拷红》《大祭桩》都是刚刚新排的,《白蛇传》早黄了,一个一直唱的《五世请缨》唱得真是连常香玉在地下恐怕都要躺不住了。相较陈马崔还好些,至少剧目还活跃在舞台上。流派一定要站在舞台上,否则就像博物馆里的文物一样,只会被人偶尔瞻仰一下,就完全没有什么价值了。
照例今年省二团也有一台唐派纪念专场,估计跟阎立品、李斯忠大师诞辰百年的纪念专场差不多,出彩的地方可能不多。近些年大师们扎堆百年,但除了陈素真大师百年时做得风生水起外,其他流派的百年诞辰都是洒洒水,有的连地皮儿都不湿的。一场纪念晚会对于大师来说太少了,可能还需要更多唐派传人去制造一些氛围,比如集中展演唐派名剧,展现唐三、唐四代的实力,宣讲唐派特色和知识,出版唐派专著等,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唐派,走进唐派。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