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连篇中元节,潮汕民间“鬼事”多
2011-08-13 17:02阅读:725
今为农历七月十四,距离今年中国民间传统的“鬼节”中元节只有一天。鬼节说“鬼”,也是文化节日之道,符合“天意”。今年说鬼,还是从民间祭拜文化于今尚盛的潮汕说起吧。
潮汕作为古百越之蛮夷地,神鬼文化自有“原住民”在这片土地活动以来,就应运而生。再兼且历史上南方傩巫文化的叠加及深化,神鬼文化更渐成体系。再后来,自中原的移民在福建分支后再度移民,入潮汕大地与“土著”混居,神鬼文化越发有了发展壮大的土壤,终于形成根深蒂固的潮汕民间“祭祀民俗”,既与福建的一套一脉相承,又弃福建流派的糟粕而自成一家,形成独特的一整套神鬼祭祀民俗文化。即使到当代,这一套文化始终存在,香火不灭。
只是到了当代,民间从事这一套文化的普通家庭中,很多不知道正本清源罢了,既要祭拜,又弄不清这一套的来龙去脉,有的还将佛教的礼仪引进后混为一谈,而各地不少佛教的从业者,也搞不清佛教的正本清源,将当地民间的鬼神文化不少方式方法也合并入佛教活动,才出现了缠夹不清晰、祭祀不严谨的信仰文化弊端,这些均不利于信仰文化、宗教文化的传播,也不利于真正文化礼俗、民俗及良俗的传承。
其实,说白了,中国民间最传统的宗教文化就是道教,老子李耳创立(道家学说)、其后庄子梳理成体系流传于历朝历代民间、再到宋元之交盛极一时真正形成宗教成熟体系、元时被奉为国教达到历史巅峰之“道教”,不论南北、不管地域,只要是信鬼信神、祭仙祀灵的行为,就应属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文化”范畴,尽管参与者很多其实并没真的信教、入教等,很多还只是代代、口口相传各礼俗做法(比如最常见的初一十五拜土地爷、新面公即灶神爷、天公等),但都是道教的参与者群体了,潮汕的亦然。因此,既然已信道教的文化了,尤其是祭拜,一般而言,就不应该再信其他宗教的礼仪形式了,包括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的文化形式了,但如今,潮汕各地同时将佛道混合起来信仰的群体最为普遍,尽管他们的意识是“朴素”的,但行为总归是不规范的文化行为,最多只能算是“迷信活动”的支持者而已。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民间的亦还罢了,正式宗教场所将异教文化混淆起来就是匪夷所思、令人费解了。比如潮汕境内历史最有名、地位最高的开元寺,多年以来,只要进入大雄宝殿的游客一看,就会看到很多本来只应适合于道教庙宇的摆设、帐幡在这里居然堂而皇之地与如来佛祖等“穿越”在一起,佛教场所变成不伦不类的似佛似道场所,就好象说不过去了。而这些“景观”,也历经多年都不被纠正,不管谁“贵为”方丈都基本维持原状,宗教场所在当代的沦落由此可见一斑,钱途是光明了,可文化之途呢?
不过说了这些,倒不是本帖的最主题。无非铺垫出本次的“鬼话连篇”而已,所以对于以上宗教场所的文化问题暂存即止,不再加以发挥。
而释道俗文化在历史长河的流逝中“交流”为一起,礼俗文化水乳交融倒真的有这么一个节日,那就是中元节了。俗方面,是“鬼节”,道方面,就是“中元节”,佛方面,则是“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和谐共处的“孤例”在这里就有趣地出现,堪称一绝,而凸显的都是殊途同归的道理:慈善为本。因为三流在此节的活动主题宗旨都是一样的:抚恤孤魂野鬼,提倡人文精神。
既然潮汕是“道教”的潜在信仰地,那就仅仅选取“中元节”的话题说说一些鬼的故事吧。
“中元”之解何来?原来,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均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其中,天官紫薇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于七月十五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
道教的“中元节”,主要是传播道德伦理的节日,也就是倡导人们在这天注重修德。中元节,被看成人们自觉从被异化了的世俗生活伦理中超越出来去重新温习自然道德规范的一个节日。道教认为,有罪过的人可以在中元节这天通过各种仪礼去检讨自己,并请求天地人的宽恕。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会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超度前羽后化的祖师,并普渡十方孤魂。后来民间也逐步开始在七月十五举行祭祀祖先的斋蘸法会,请道教法师做法,祭祀和超度自己先人亡灵。
潮汕民间俗称此节为“七月半”,围绕此日为中心各地各选取不同日子、时间进行形式多样的“恤孤”活动,祭拜的对象是死前没有家属、死后没人奉祀的无主鬼魂之类群体,所以叫做“失孤”,在潮语土话中,称“失”音为“薛”,比如词汇“闪失”等发音就是如此,因此时至今日,民间称呼“薛孤”的发音词语其实正是指这项祭祀活动,而“七月半”正日则除了“恤孤”外,还有一项重要祭仪要进行,那就是祭拜各自的家庭先人了,即“拜祖公”。
其实,不管祖公也好,孤魂亦罢,都是“鬼”的范畴群体,一起构成了“鬼节”里独特的文化主角。而在潮汕,不论何时何地,鬼故事的出现、传播却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权且选择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鬼事“重温旧事”吧。
自晚清以降,在潮汕,最著名的一则“鬼故事”因被编入戏剧而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潮剧《柴房会》说的就是该鬼故事。这个鬼故事的原型地就发生在如今潮州市辖的饶平县三饶镇老城内一处当地民间俗称为“拍破鼓”的老宅子里。
三饶,清以来是饶平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第一城”,也是饶平建县制以来的第一个老县城,至今老城区内保存完好的城门楼、道韵楼等建筑犹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柴房会》故事原型就事发该地,事发时间是晚清时期,“柴房”位于该老宅子入大门第一进的左侧,由于该故事因潮剧而流传广,情节基本一样,所以此处不再详述。闹鬼后,整座宅子居住者就再也不得安宁,一直到建国后的五十年代仍是如此,每当闹鬼的夜晚,附近的居民为了壮胆驱鬼,就只好拼命擂响一面牛皮大鼓以壮声威,据称才镇压得住含恨冤死的“莫二娘魂灵”(莫女的外地亡魂就是藏于李老三的伞中才得以逢山过路、遇水渡桥并绕过各祠堂宗庙的神明护卫在大白天抵达三饶此厝,并成功实施报复的,民间俗称“引鬼入魂宫”),如是数次,连坚韧异常的鼓都被敲破了,所以当地人将该闹鬼老宅称之为“拍破鼓”。
如今,只要你抵达三饶镇城区内,只要向中年人以上的群体借问“拍破鼓”在哪里时,一般均会有人指路给你,让你前去怀古一下。因为当代该宅子早已不再“闹鬼”了,被如今的产权户分拆各间租给民工或外人居住,居住者很多都不知道该宅的陈年往事了。杜帝自2008年专程去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去过了,当时该宅子依然老貌横秋,宅前老树掩映,宅后荒园幽静,黄昏时分,更具“鬼趣”。
潮汕另一处在农历七月可与“鬼”“交流”的处所是位于如今潮州市区不远之下津乡的古渡头。
古渡口,每逢农历六七月,一般就是“水鬼”的“失乐园”了,活人尤其是民间称为“阳光低”、时运不济者一般对这些地方就得敬而远之了。在下津渡,自古以来此处正是每年“人鬼互换”的重点区域。
何谓“人鬼互换”?原来,按照潮汕神鬼文化体系里的理论,溺水死亡的魂魄就称为“水鬼”,被溺者多为死期已到尘缘已尽的人,不少是童男童女,当死期来临时,他们会被一股“冥冥力”召唤而失魂落魄般来到水边,缓慢涉足其间,然后就被以前溺亡的“水鬼”拖落水中。但“水鬼”有时也会拖错人,比如拖到不该死的游泳者啊,当然鬼也有道,但凡死期未到的落水者,落水后在眼前会浮现一些光环或明亮的东西,“水鬼”一看就明了,就只好将落水者往上托出水面,让其现出头发浮沉着,顺水而去,直到该落水者的“救星”出现搭救后方才离去,自行再寻找下一个该死之人下手。所以,潮汕民间每有落水者被救,其后多回忆称,落水后觉得水域不是黑暗无比,反而是光亮异常,昏迷或昏沉中似觉底下有东西一直托着,直到被救命者抓住头发逃离水中为止。
再说死期到的落水者,就是“替死鬼”一旦落水则随即被溺而不放,瞬间魂飞魄散,“水鬼”一旦得逞,就意味着它自己可以获得投胎的机会了,转世重新做人。一般“水鬼”三年里每年有一次可以去“掠人”的机会,如果连续三年都无法寻找到替身“替死”,那就只能永无转世可能,也意味着终身为鬼,但作为补偿,可以获得一次鬼界晋升的机会,就是派往某地当一名“城隍老爷”,这个典故民间俗称“水鬼升城隍”(隍,潮音正读为“黄”,而不是如今很多当代孩子读的“皇”音,那是错误发音);当然,鬼也有心地善良的鬼,水鬼有的三年里虽然抓到替死者,但一念之善就放了该人,自己就屡屡失去机会,这虽然受人敬重,但在鬼界里则属于离经叛道的行为,三抓人后三放人,乱了鬼界秩序,扰乱阴阳转换规律,这与三年里找不到下手对象错失机会的升城隍不同,就会受到惩罚,逐出鬼界,派往幽冥另一界里服役,鬼界的阎王簿里一般查无此籍,可见要轮到投胎机会就微乎其微了,这个当地民间俗称“鬼簿找无”(这句后成为潮汕俗语,泛指行为做事异端、特立独行)。
多少古渡口,一把辛酸泪。
下津的古渡口就是如此,逢七月之深夜凌晨,有胆大及“阳光高者”于渡头水畔静坐,则可闻“鬼哭魂泣”之声在水面上不时清晰传来,犹如婴儿夜啼,又如凄鸦孤叫,十分凄厉,闻者亦断肠。行善事者,多于此倾倒大量煮熟的白饭投于水中,让鬼们纷至沓来分享,聊慰思亲之苦。
曾几何时,古渡有一老叟,世代船翁,七月夜泊于此,间有孩子或不明就里者前来戏水,叟则均出声呵斥人走,以免蹈水覆辙。其心善哉,其行有德。
上世纪的90年代末期,潮州城区某娱乐场所发生的一起闹鬼事件也颇为闻名一时。
当时,卡拉OK刚刚流行,在一家时为流行夜总会的旁边是一幢夜总会从业人员(包括小姐)统一住宿的楼。该楼最高一层的某房间,当时住了一名颇为红火的小姐,虽不是头牌,但也招蜂引蝶得很。久而久之,小姐与一些客人之间因嫉妒就衍生出一些纠纷,终至酿成一宗血案。
当时是农历七月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该小姐凌晨下班后回到该租房里,后被一名熟客骗开房门,遭该客人持凶器于该房间杀害,死时才不满20周岁。过后,闹鬼事情就发生了!
每逢深夜,从业人员下夜班回家时,走到该楼梯的四、五楼台阶时,就会清晰看见对面走过来一个女影,似飘似行,而不管迎面走来的有多少下班的人,其外貌酷似死去的那名小姐,众人只好纷纷躲避让路,避开去赶快进入自己的房间。
而该小姐遇害的那房里更是深夜声响不断,隔壁住者不时可闻叹息声,或轻轻唱歌声,唱的都是当时夜总会流行的爱情悲歌的片词只调,断断续续,十分恐怖。后来,顶层都不敢有人再住了。
一直持续到2001年左右,该夜总会老板高薪请来了一名高人超度其亡灵,该血案也告破,闹鬼现象不了了之,该楼才恢复了从业人员继续租住的功能。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