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关键在于发愿!

2023-05-27 08:09阅读:6,223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关键在于发愿!


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当中,前后四次劝我们应当要发愿:众生闻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劝我们三次。
我们看佛陀在经典上,他讲一件事情,大部分都只讲一次。你要听就听;你要不听,也没办法。很严重很严重的,再重复一次,讲二次;要讲三次,那是最严重的——事不过三。
但是释迦牟尼佛劝我们众生发愿求生净土,在《阿弥陀经》短短的经文里面劝了四次!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整个净土法门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发愿。
一棵树平常是往东边倾斜,它最后就往东边倒下去;它是往西边倾斜,它最后就往西边倒下去。
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很多愿望,其实有时候你自己不知道,而这个愿望对你来说,会产生引导的力量。
就是你今生不要只知道修资粮,你更要知道你这个资粮的方向在哪里!
一个人,如果你从来不知道你心中所发的愿,那你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资粮本身是没有方向性的,你布施、持戒、忍辱,这是一个强大的资粮,但是你可知道这个资粮的去处在哪里?
你说:我这个人是无所求,我也不发愿。其实你嘴上说不发愿,你心中一定是有愿望的,没有人是没有愿望的,除了阿罗汉在涅盘当中以外。
所以,我们应该要发愿往生净土,来引导我们的生命,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信愿具足的标准
念佛的信愿,「愿」当然是生命的方向,怎么知道信愿具足呢?有没有判定的标准?
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的明了的心跟人事因缘接触,如果你很重视结果,事情的成败得失你还是很重视,那你的信愿没有具足!
如果你的心跟人事因缘接触以后,你不在乎结果,重点是我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你开始回光返照你的起心动念,而不是去看外境,表示你的信愿具足。

为什么这样判断?一个人在生命当中,如果对娑婆世界的得失成败还看得很重,表示你的心还是有所住!你的心有所住,娑婆世界对你产生一定的牵动的力量,你的心被娑婆世界绑得紧紧的!你怎么说厌离娑婆呢?
一个人在发愿以后,他的心是向极乐世界倾倒的时候,才是信愿行的开始,所以我们不要忽略心的信愿问题。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重视持名,重视信愿呢?因为你的观照力颠倒了,佛号就没有方向了!我讲实在话,佛号有再大的加持力,你一个人颠颠倒倒,贪恋娑婆,那你念这句佛号只得人天福报!这句佛号只有在觉悟的心中,才能产生大的感应和力量,所以我们一再强调“托彼名号,显我自心”,你自性颠倒的时候,佛号对你没有用!


为什么《阿弥陀经》这么短,「信愿」就占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说明你的观照力是你往生的重点!所以蕅益大师说:“信愿具足,临终十念就可以往生!”每一句佛号念念跟弥陀的本愿感应道交,每一句佛号都是真实的!如果你信愿不具足,心中颠倒,爱恋娑婆世界,就算把佛号念得“绵绵密密,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净土之理。修净土者不可不知也!”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时候要注意,你的目标在哪里,是净土还是娑婆?这是关键!


只要发愿愿意往生,都能往生
净土法门特别重视发愿,你只要发愿愿意往生,都能往生,哪有那么多枝枝节节的条件。
只要你发这个愿往生的愿,就能与阿弥陀佛已经成就的“摄受九法界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力,与法界当中能量最巨大的磁力场感应道交,就会被摄受过去,就都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阿弥陀经》那么短的经文里面,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的四次劝愿。《无量寿经》讲:“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都是劝发愿~愿意往生。可见发愿的重要性。
净土法门的核心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对于净土法门没有信心,就不可能有至诚恳切的愿往生之心。
南无阿弥陀佛!


如果想往生,必须背水一战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暇满人身”是指远离八种无暇(指八种没有时间、条件修行的状况:生在地狱、恶鬼、傍生道、长寿天、边地、佛不出世、持邪见者、喑哑)、具足十种圆满(五种自圆满、五种他圆满。五种自圆满:转生人中、生在佛法兴盛的中土、诸根具足、对佛法有信心、业际无颠倒;五种他圆满:佛陀出世、佛已说法、佛法住世、自入圣教、师已摄受)。满足这十八种条件,才叫“暇满人身”。“暇”是空闲之意,指有时间有条件修行;“满”为圆满之意,是指具备修学佛法的条件、环境及师资等。
暇满当中主要有两个困难:第一个,你要得到人身(人身难得);第二个,遇到佛法的住世(佛法难遇)。这两个因缘要具足,极不容易。印光大师说我们过去生大部分是在三恶道,得到人身的机率是稀少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烦恼那么重,因为你大部分都在三恶道,弄得满身的烦恼才爬出来。
所以,我们得到人身,又遇到佛法的住世,要把握“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你今生空过了,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这个暇满难得主要是告诉我们:要珍惜人身,把握现在,你不能对来生(轮回)有期待,这个很重要,是成败的关键!如果你要想往生净土,就要把你的后路切断,不要再轮回。这是印光大师一个很重要的开示——背水一战!要把你所有的能量在今生临终发挥出来,你才可能成功。
诸位!你看一看《净土圣贤录》,往生的人有的业障很重,有的业障比较轻;有的修了十年,有的修了三年,有的临终才开始修行,差别很多。但是有一种情况一样,都是背水一战。你如果想来生再继续修行,你一定不会往生,因为你给自己留一个后路,你不可能往生!临终时四大分解,真妄交攻,你的正念跟妄想交战时,只有一种情况可以冲过去——告诉自己没有退路!不生净土,便堕地狱!
印光大师说,不要说一般的业障凡夫,就算来生让你做一个大法师、大住持、大菩萨,你都不要生起受生之想,再好的因缘都不要轮回。所以这个“暇满难得”就是提醒你,断轮回的后路,要成功只有一种情况——用百分之百往生的决心,背水一战!印光大师说,你就观想自己今生不成功便成仁,否则来生就堕三恶道去了,这是真的啊!你要想我今生不成功,来生就要到地狱去了,很有可能哦,因为我们过去生造了很多业力。【附印祖开示
这是很重要的思考模式,第一个,轮回是很可怕的;第二个,轮回是由我们妄想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如果再跟妄想在一起,结果只有一个——继续轮回下去;第三个,面对妄想只有一种情况——百分之百的觉醒,你今生就要处理好生死大事,不能拖到来生!来生只有三恶道,没办法了脱。


附录:印祖开示】
净土法门,注重在信愿。有不知者或求人天福报,或求来生为僧宏扬佛法度脱众生。此种心念,要丢得干干净净,若有一丝毫(留恋娑婆之心),便不能往生矣!往生净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若不往生,纵一生二生不迷,决难永远不迷。迷,则由有修持之福,而所造之业为可惧耳。恶业既造,恶报自临,求出三途,恐无其日!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上•复吴慧诒罗慧澍居士书)


怎样发愿才能与佛愿相应?
临终定欲往生西方净土,即使为人天王身,普利众生之高僧身,决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发愿,方能与佛之誓愿相应。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净土。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使来生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矣。 (《新编全本印光大师文钞》卷一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及来生出家为僧等
既生信已,必须发愿。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若其未生净土以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缘,了无一念冀慕之想。即使来生转女为男,童真出家,一闻千悟,得大总持,亦当视作纡曲修途,了无一念希望之心。唯欲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净土。既得往生,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居不退位,证无生忍。回视人天王位,及出家为僧,不知净土,修余法门,历劫辛勤,莫由解脱者,如萤火之与杲日,蚁垤之与泰山矣。可胜悲哉,可胜悼哉!
以故修净土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若有丝毫求来生之心,便非真信切愿,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矣。以此不可思议殊胜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况享福之时,必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如置毒于醍醐之中,便能杀人。不善用心者,其过如是。必须彻底斩断此等念头,庶净土全益,通身受用矣。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净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
  (《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一•与徐福贤女士书)


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
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娑婆世界,一切众生,于逆顺境,起贪嗔痴,造杀盗淫,秽污本有妙觉明心,乃无底之厕坑。既造恶业,必受恶报,久经长劫,轮回六道,乃不赦之牢狱。阿弥陀佛于往生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厕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出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 与陈锡周居士书)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