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郓城驸马侯氏族谱《世德》内容校释

2021-01-23 15:31阅读:13,127
原文:
昔家尊人尝命作《侯氏家乘》,乃以侯氏先世之行事谓郊曰:“吾弱也,亡吾先子,先世之事吾弗一一闻焉。十房既析,而家于郓者,仅有二公高士(锡桓勅侯)、三公飞哲(锡蒲甸侯)。高士公居侯家潭,在邑之西,族人因呼为西家。飞哲公居飞哲滩,在邑之南,族人因吟为南家。高士公未尝复迁。飞哲公当时徙居城内西南隅道东,临街作大屋十许楹,皆有斗栱。今世茔望西北行窆者,即飞哲公之子贞义也。郊试敬述贞义事:
贞义公讳焕然(三世,文卿)盖长者也。为人倜傥好义,遭中衰而世荫失嗣,既谪籍右都卫.左右两都及阿速四卫,前元番汉禁军也,犹昭代金吾四卫,名为亲军,朝夕列伍,极苦之役也。当时虽十房者,番戍犹难之。公悯焉,遂捐己田三百亩,立扁(匾)为识曰“侯氏义
田”,俾嗣人递司穑事。复困焉,乃岁贮其粟,而十房者行戍资之。自是举族遂免橐嚢之忧。公殁,咸谓其善不可没,请诸乡逵集贤大学士正献史公记之,勒之坚珉。今文并行实载诸县志中。子孙数世,有骨肉相爱之情,而无势利争夺之私,实公有以启之也。
高年公讳山(四世,峩峯),贞义公子也。前辈犾犹见公遗像,疎眉炯目,发不挽盖,其遗俗犹胜国之旧。云行省辟请未尝答命。洪武年太祖高皇帝有诏,民高年行谊可重者锡冠服,公与焉。寿至百余岁卒。县令丞汉辈尝以“百岁坊”三字扁(应通“匾”-卢注)其门诸孙中复诞孙者二三人,而所绘《高元聚庆图》今亡矣。
都水公讳士能(五世,菏泽),高年公子也。于元年世,贾尚书者奉命浚河,乃立行都水监于县境,自署官僚,因牒公为本监纪历钱谷。曾未几时,田氏据有济濮,稔知公名,乃遣使者召,且官之。公谓“先民有言,胡虏无百年之运,羣盗无终曰之居,正今日事也”。盖指元于田氏言之,遂自避匿卒免于难。当元兵北向,每立帜以定万姓,赤帜军,白帜民,公乃付白帜下,得隶籍高鱼乡浮云社,第十三图有钦给户帖存焉。先朝极重耆民之选,邑中毎难其人,里社咸首推公。遇觐京之日,公必佐有司以行。太守方公自济上行县,辄以孝弟(悌-卢注)力田疏于朝司,事者谓公年迈不克负荷,因谢以归。永乐七年,文广巡幸行京,令近臣存问高年,赐粟帛酒肉,公率阖郡耆老迎行在谢恩。县侯益重其行,遇乡饮必躬请为宾,盖隆其盛德而享国家优典也。竟以寿卒于正寝。
鸿胪公讳孝(六世,思孝),都水公子也。为人修躯美髯,通《春秋》《谷梁传》,见称大方。里正目其志可仕也,欲扬之。当时法纲严连坐,公素安于农苦,以固不欲公仕也。一日,太府行部至县,里正告之能诵《大诰三编》,强索之田中,并执公以见太府。府见公俊伟,弗问能否,充为大诰秀才。建文君践阼之四年,诏求山林怀才挽德者,县大夫举公,既送诣京师,盖长陵靖难师已渡淮矣。公惓倦善诲子孙以道义不及于利,故广公海公熏炙庭训,蒦列朝班,若亲亲而敬贤,实公天性也。应元公于公为近族,礼遇之厚,情好之笃,无异同堂子侄。人问之则曰:吾宗散处开郓,近时以文章显着,惟我应元耳,吾爱之重之,亦尊祖敬宗之一端,且以启吾子孙尊贤亲亲之心也,以是名重缙绅间。邑公岁时饮射学宫,必延致宾席。自恭人违容,而后二十年来弗纳一婢子,以奉寝食熙如也。兹以易储覃恩,盖以广公之贵,勅司封氏之典,乃有银青五品之荣。
从事公讳纲 (七世,振纪),鸿胪公冡子。骁雄勇健,习知法律。有时乘骏往来,里中人咸敬仰之,曰“侯大男”也。尹礼素贤公,乃辟给散户口食盐,多寡无更算。有倚法嫁祸者江,乡之良恒为所困,谓公桀石以投人,岂非望空凿言也哉!是时,河济经绕,不时冲决,淤沙弥漫,芦苇满目,公合韩氏、赵氏、魏氏、华氏、孙氏数大姓,肇基新开灉河之壖,家有水手,牛蕃息,独茂乡邑。因辟地,河西涯益广,至今人凡经其地,指呼曰侯家坡。侯家坡,云当时掘屋以处,妻孥夕果为虎所困,公善操槊,以员钱条成长可五尺,毎持以自遂,随适返自耕野,扑而杀之。年老戒其子若孙辈曰:士之处世尚智与谋,若等慎勿效吾暴虎也。因命工画《搏虎图》以遗之,且闻及于县令簿庞公,文见家籍。
广西公讳维(七世,文纪),乃鸿胪公仲子。童龀颕悟,侯洁寡言,挟毛氏诗,凡两应省荐,宣德癸丑蕃臬郡县,应诏选举明经,荐上大廷,授以吏部尚书幕。时太和典铨毎以为重,即有荐掦亦不令知以为恩。庚申阕母服,有化番拜表阙下,具刻金书,重译弗达。廷议公为鸿胪丞,充宣表官,音如洪钟,朗诵如素,番使震慑。上目左右问其姓名,曰此是前日胡子官也。三载晋为介卿,又三载外补南阳守,以不协于珰也。未几,用荐者入为行在右兵枢,俾从北狩,以足疾不果,仍署鸿胪故事。以礼部为首尾,以太常为出入,今以不黯故典骤加兵,簉嗾言者众,不数月即有岭表之命,职专抚夷。辛未,浔州西山猺人为患,纠大藤峡獞合力剽剠,行旅萧然,公乃躬往招抚。诸夷窟穴林厓深恶,公皆攀藤沿缆,跋涉三千余里,遂驻南宁。虽盛暑瘴乡,不暇顾身,仆痛马瘏不能堪,公旋轸如平时。惟写怀之诗有“西郓夜来亲舍梦,南服鴈送客窗秋”之句。镇巡者以三年参伍,克尽厥职,欲荐方伯以协论。岁壬申,以藩司参列入贺充,寿索强健,至江夏俄为风啖所侵。不治,返榇故封礼也。墓道有同僚张吏部公思安之表,吴郡邹亮之书也。
革除壬午之冬,我成祖靖难师之至山东也,东昌大战之后,郡县多刳于兵,故人多徙窜。公生澡髪,即絜之避野鹊窝之野,以有族人在也。去此几百许里,一闻有司之招,即负公夜行昼伏。一日偃息大薮中,游骑适追之急,公啼不止。府君弃公芦荻间,仅以身免。及返,迹之弗得,遂怅怅然抵家而巳。而邻舍有李翁者,遥从其后过泽畔,则公坐地弗怖弗啼,愕曰:此侯儿也,襁负以归。又闻之往君子,谓同时被虏者有外祖张公,时年十二,居恒山四年始归,后乃为监察御史,是皆莫之为而为者。公年十八亦能游邑校,为诸生冠。其后天顺改元,英广光复,宝阼注意起用,一日内降前时。自侯某升任去后,这鸿胪寺官毎大失仪,今着取回,升他礼部侍郎,管理寺事,因具奏。卒于位,睿皇嗟之。去位百年,粤人犹设牲祭之如初。
康陵方嗣大服,首诏祠祀宦贤有功于民彝物则者,于各郡邑儒学岁时以享,公祀于是。分藩史公学,奉抚台之檄,始撤文昌塑像,设几立石为之,命梓木主,上题秩衔,邑贵独山公为作记。呜乎,郊于邻公还吾先公事,不能无憾焉!今有之乎?坠井下石,不然则望望去矣,而即同室或为未可知,况又颠沛流离于百里外者耶。尝闻前辈谓:幼者见邻舍父,执如侍严父,故长者爱之如子,且直呼其名,坐受其拜。噫,风亦厚矣,吾之子孙其敬承之,慎勿忘。
元氏公经(七世,文常),鸿胪府君季子。为人性静,寡言笑,颇知字书。先是正统癸亥,府君命析先畴,公曰:“敢不恭命!”巳而长兄坐诬废产,仍役若赋,日且困焉,告不给于公,公分惠。三索之,田桓伯谓巨,请已之。公曰:“向读小学,云‘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何已哉!”自后兄若孥果终岁无饥馁。山东按察周佥事濠以督学至郓,闻而高之,躬造其庐,因命有司表之旌榜君陈曰:惟孝友于兄弟,故曰未闻不友而能孝者,则公之孝有本哉。县令丞雅重其贤,敦请宾饮,逊谢至再,故垂老而横逆靡加诸身也。有子七人,孙倍之,各以其性之所近授之业,皆相次以获。惟淮海公擅其大遇,恩例授覃霈。鸣乎,公虽躬不受祉,所以起其家于善;化一乡者,其利岂有既也,故乡邑中咸呼为“侯三老”。
典乐公玺(八世,廷玉),广西府君长子初学官弟子员,已而弃其业,朝授大席司乐官。性烈烈,人不敢犯。非妄加者亦不较,无他肠,事过即已不蓄也。乃继娶于刁,刁为宝应尹伯骧之子、太常卿孙之甥也。公数欲置妾,刁执不肯,乃竟绝奉祀。先是庚午岁之省于广止(之)南宁之署,刺寕者延公兢渡之戱,桡彩舟两江,两江山岚水瘴,盖天下之险阻也,人多不堪,公辄居之。且啖生蕉子,土人壮之。有顷,胸腹暴裂,不经夕以死。时辛未五月十三也。守出公帑为具棺殓,但以涉远不能全以归从土俗,用天竺佛徒法火化矣,骨殖榇归,非礼也。
恩寿公瑄(八世,廷璋),乃广公仲子。为人面目严冷,博学而妙于阴阳算历。初被选为县训术生,阴医两学弟子,日惟肄业于内。每季提调正官试其业,监司巡察督视,岁校其课,优者举之南省官之,遇宾兴有司劝勉驾送,今日大不侔矣。海公甫学也,公宾馆毎读必共之。或冬夜燃灯假寐,公解所衣裘屏海公背即去。移时复至,海公觉,复读如初。明夜又如此,此屡屡矣。里父老闻者见者有撃节而加叹者。是时,裕陵追念广公之札甫下也,风闻有召广公家诸男子之言。公谓他故,乃大恐,于是尽鬻田产,脱迹淮淛间,为涣漫云水之游。已而疔瘴琼厓,然卒莫之赴也。及归,不更殖货,惟祖南华老仙。绪余日,弄铅二水,于世相忘。有司推礼乡饮宾之嗣,蒙恩诏授,以里士之爵复其家。大司徙侣公雅敬重之,诞日绘图作诗,寄自京邸,极称昆季之贤,盛宅相之贤,其甲科之美、衣绣之荣,咸归功于公。
医士公玙(八世,廷珍),乃广公季子。为人魁梧昂伟,阔面无须,以少子为人父母所偏爱,在官邸时常服纨袴。比归日不营资产。嗜黄白飞炼之术,常大言我能采药点砂,可服食不死。至羽人禅客,遑恤教诲,乃尽出囊中付之炉火。一日方士化乌有先生,而舟暂从之,家计一空,莫有悟焉。寻入太岳访黄冠者,会其飞步,乃自题姓字以还。日莫(当为“幕”-卢注)途遥,雪不及旅门于曹,黯然扑地以死,惜哉。
布衣公玫者,元氏府君(侯经-卢注)仲子也。同母兄弟七人其材各不同。兄公者,娶黎氏,名季顺,狷介自高,有气士也。弟公者,大侠不羁,难制人也,一夕寝疾而露于庭也,倏死,父母哭之恸,遂易寝命其犹子祀之。瑛公忌其素不长于已也,快之,乃为牺牲以昨。诸伯叔兄弟卒相语曰:五十而死古不称夭,亲者奚痛,怨者奚报哉。裖而末膰,瑛非坠廪不死矣。若有阴为使之者,此成化丁未年事也。惟公不任侠,不使气,虽强横者弗能弱。广公在官,炎荒毎忘其居之远,实公表里经谛之力,为多方幸。其若是也,而公遂积蠧不可留矣。
淮海公镗(八世,鸣远),元氏府君(侯经-卢注)第四子。少年沈颖积学,自成化丙午(县志作“成化乙酉”举人-卢注)累七举进士(俗或称贡生为“岁进士”,侯镗为举人,非进士-卢注),始服官知畿内之县,凡八年,政迹详《元氏志》,可考不复烦云。自辛亥以内制家食,又五年屏迹雷泽,绝意仕进,四方学诗者翕然籝粮笥书以从。乙卯岁晋冀两郡之民素谂公之政,相率诣阙下,奏保为守甚恳。当道有惜公才,遣使强起如京邸,有文选钦者求赂沮之,仍原职乃改南圻。又三载,岁丁巳,都漕李公蕙行滁异之,特疏荐,知郡七年。癸亥八月,将述职北上,士民拥车间,会张简肃公时为侍中,特节东行郡邑董正。江淮庶官乃以公治行第一荐为颖州兵备道,乃十月被命之任。未几,不幸以卒。其葬也,有大司徒佀公既铭其墓而复碣其隧云。
尝闻之先辈曰:公之在妊,我封君祖妣,寤寐中见无极真人降其室,与语,觉而诞公,即不妄啼哭,生齿日,有称神巫者来告曰;何为生此儿,若相非富即贵,迩者几死阴人木朳之下,被其云云不爽,人尤信异。年十四从学兰阳程禹夫,大魁。年十八往试主司名冠多士。先是出任,就王驴卜之,即许之曰:科弟子分内事也,子之往行,大类汲黯子乃黯乡人也,其功名终当似之。更且后裔绵绵数语,公果卒于东海,寿且侔于长孺也,当时士民祀公于汲尹之祠。噫,驴儿之术其灵若是,真奇中哉。自卒业大学归,日杜门,不请谒邑里。毎躬督纺缉或亲耕若耘以供甘旨。后免太丁,犹居墓一载。时与禅客道流炉熏隐几,散虑忘情。一日邑长任公不百里之远,乃自乘骑造其别墅,公备鹞鸡黍,周觞五献即罢,婣兄有急,冀片言为授,终不假之。因书坐端曰:惟秉寸心,行正道,不将一字入公门,诵者懔然,凡二典。郡邑失心,廉公以身率下,择诸昆之子若孙,堪学者则携之游,延硕师以教。毅皇即阼,首诏崇祀宦贤,抚院行县议定姓名位次,公之从祀学宫始定焉。其后元氏之民相率请命构祠,肖三公而合祀之,所谓三公者,前公尹者少保王公,后公尹者司徙刘公。
乡正公琏(八世),元氏府君第五子;大宾公锐(八世),第六子也。二公实无伪,尽力农圃之事。家连囷数十粟,且陈陈矣。弟盖析产,其情怡怡然,莫有异焉。凡接人无疏戚,一致远近,一以吉德厚善归之。县大夫屡投书请与宾饮,乡人宜之。日有鉴者及门即宾,公谓曰:惜也,公其不得死哉,是不束之质也,质壮不束,非兵刃不终矣。公且日夜恐恐,毎忘眠达旦。辛未冬,蓟贼擅境。游骑数百入其家。有朝帽,以为公帽,而不知其为先公帽也。执公坐,贼众罗拜之,相顾曰:此老健而知兵,使参谋主帅有余力也。执公往见其酋,酋复使公坐,公弗坐,乃诟之。酋悻悻然,怒刳公两足,犹詈之,声闻四野。鸣乎,公平生一介之恶不置之心无,何报施之戾。使翁母二人一时歼于虏刃,其为不善何如哉!
司仓公义者(八世,鸣宜),元氏府君绝乳子也。于郊为叔曾祖,郊犹及见之。清癯疎须,性严寡合,族弟子稍失礼貌即怒责之以道义。自后所为,稍有不近正者,见公多兢兢矣。当弘治熙洽之世,诏监司以下各举所属齿德俱隆兼通史事者于朝,试而官之。县公玭尊例辟之,荐除一职专司仓储,当缺尹署视篆者累月,民忻服。县于以治,即承上之檄之他州邑清查仓库若土田,或检门久不决大事, 悉见如法莅职,凡三考政无秋豪疪于是。谏公张禴奉命来兼东省,嘉公贤,移文有司奖礼,而公遂引年矣。自是,日事树艺生殖,居有桑麻杞栆及木棉麸麸之产。疃中数年,隐隐然林矣。独山老尚书得谢会计归,相与游,谈辄竟日,或继之夜。若晏诸亲友,公末至弗先饮诸亲友。辛未己年,永陵入正大统,上徽号,两宫及上世广成大典定,推恩岩穴,应诏得进将仕佐郎,皆晚年自号鹤翁。其葬也,大宫保樊公墓中铭。其子散官公(侣,九世,良辅),幼年谦恭有礼。性慧,善戏谑。体健,能乘马。博局弹铗及丝竹之艺咸臻其妙。尤不失谨谨,臻致孝敬焉。少从名家受朱傅毛诗,习进士业,然竟不就。肃皇帝朝,九庙灾,公乃应诏上疏,言省圣躬以弥天变,赐七品文阶散衔以还。而抚台曹公兰素贤文,乃行文优闲之。晚年于邑中老者订乡社,司马尚书在甥属,年长甚,亦推让之。因常徜徉盘河西墅,或短笛泄郁,行歌遣闷,声振林麓,意表逍遥,若将忘其老而终身焉。县公复斋毎致书请乡饮屡屡。值明堂灾大工兴,有钦奉圣谕例,而散官许加纳品级以助内帑绌乏,则进奉训之阶。于乎若是,其亦荣矣哉。
义官公(九世,良弼),淮海府君(镗-卢注)子。少多英气,负奇节,不为曲,谨待海公于恒。时虏骑呜笳紫塞,会统军校射振武亭,公矢三发三中。适二鸟盘空,公仰射之,应弦倶坠,群士欢噪。守臣大奇异,劳以彩币。有凡子者常侵演公居趾(通“址”-卢注),且让之。公坦然曰:此王土也,何尔我哉!家尝饲犬狞惊,有俗儒者颇解押韵愤其犬吠,唐突吟咏,公即蒸其犬而馈之。比邻子夜入盗麦物,家人就囷中获之,欲执之官,公诃止遣去。丙寅后朝野多事,诏募民粟,传奉如例,遂授士者冠服。辛末覇盗流刧蹂践五省,一日哨兵压境,李公恃勇率民兵数百千与之接锋境上,寇败以去。数月后乃大牟,令欲复出,公曰此冯妇也,不闻兵凶战危,岂区区儒生策勋树绩,万一蹉昳,寕忍全邑生灵暴骨哉!乃献计令前曰:用兵之策先计强弱,知彼知已以图万全,请察此举有万全之策乎?用兵之道,御兵者易应敌者难,守城者易攻城者难,攻守有主客劳逸之分,举动有安危存亡之孙,云云。令深赏之,而城竟以守闻。时有奉令搜捕遗孽者贪功缚献平民十许人,令将弃之市。有以其事奔告公曰,公急趋乃白令曰:此辈岂皆贼哉,请先执鞫,然后决之。令以为然,十活七八。客有盗遗者不能私,以遗公,公谓客曰:数物微,污身大,乃正色遣之。乡邑中缘寇而致富者众,旋由此败者半之。初寇自邻壤而来,村舍居者皆絜家入城,然内外二族复膻之几若。而人值岁旦有殁之者,其亲之内人大哭,家人以为不祥,恚之。公曰:死生乃大事,盖天数也,我今亦恸,彼有何不祥与我也!闻者多澘澘然感曰焉。公素厌喧嚣,以御禆日猥琐之务,心弗乐为,焦思神倦,言动失常,门齿上折者有二,人咸为死征也。一日忽自索历,择日趋为制衾,家人怪其语弗伦,不听。至日盥栉连三,言吾真去矣,声脱囗而游莅。弟之亲察其肌里,美好如平日,疑复有生也。予尝闻诸先伯仲叔季父谓不肖曰:此时也,虽加绖之后哀恸之,余苫块之侧,心目恍惚,声欬犹有敛手正容,步履不敢肆也。又闻公生平善饮,遇宾劝酌,投壶雅歌,适意则已霞外。有道义者过,辄馆谷资赠,尝不惜费。有高生者挟法术能躯使鬼神,令人生死一,与公同悦之。将以其术授公,公曰此足以害大义,谢而郄之。若见缁徒师巫,唾去不视。亲友中有修梵行,悬三聅者自不入公家,则曰即心是佛,因佛见性,何必荘严图书哉!一日邻炀不灭,延数家屋,独公屋宇中峙,岿岿然整矣。村坊渐次举不如昔宅,弟相次更主,不知其几,而俗谓善人为佛。于是“侯佛“”之名盖乡邑中云。其笫六子为恒庵公李甥也,少长从名家习周易,即得肯綮。一日家中宴享牧甫,公乃出侍。牧甫乃洪洞于公,才(疑为“县”字)尹也。扣以经义,应之响如。颜室之聨,有曰欲淡,心虚气清,理明为经,题以试之,公应声吐辞,其首章有人者泯天者定有道者然也。载指诗礼传家之扁,试之,公曰,指夫子之雅言,为后人之明训。于甫曰,此子非流辈伦也。惜矣冬华之木春必不荣,年之十八就试主司,即首诸生。自乡校升之庠,未几获食廪饩。当宾兴,乃赴东省之试,即不举,然乙酉且举之矣。盖误听计者之言,以瘠地百亩易我先封公膏田,且以母势临之,闻者皆有难色,以为不必可遂。先封公乃预侯别墅,竟如公愿。适有霾风扬沙特旋公者久之,公心不自安,返于室,乃病似伤寒者,仅数日而疾乃大作,急召我先奉公及伯仲父至榻前,自出首挝胸曰:实吾母不仁计者,始能误我孽获罪,明教造怠,忌我先灵不佑我,有此奇症,蹙我寿命。平日闻长者之言,知兄异日必昌大。于今一事益征之矣。此时,公之同母弟已疾笃矣,公因言及曰:吾与母弟何如耶?兄与诸郎何如耶?不肖尝谓公虽疾笃,似有见哉!此何时也,顾为是言。不肖时年方六岁,犹俟记公永诀。先封公以首触地哭绝而几弗苏。不肖亦哭,毎不息容,观僪隽爽行路见之,疑以为神,即幼不弄。然对人语气和易,虽鄙夫寠人未曲加礼接,无铢髪骄伪,一旦误有此举不亢,吾宗天实使之,人岂知哉,噫!
魏博公(十世,子敏),义相府君仲子。貌甚美,无须髯。而性甚警慧。年十四从学陶东流秋元,十八逝乡校,精毛诗,督学岁试屡首多士。自正德丁卯、嘉靖辛未,凡八试未尝不赴焉,然竟不弟。癸酉尊奉明诏,自郡邑而藩臬,乃选举才学倶优者各一人荐于礼部始入,均为司成者赏识之。应亊吏部乃幡然愿试教职。大廷覆试,读卷者曰此科目遗才也,以资格除晋阳训导。戊戍,台省以绩状验白转教魏庠,魏久乏科,至是连数人当道其加称赏。癸卯冬隅,左足不快,归思忽兴,适得部符寄以百里之命,命下日而休致之檄已允矣。初为寒官,去家千余里地,更瘠卤而士风浇薄,月俸所入不足以赡家口,其家田产悉付先封公,数年收获未尝一开口问之。是时析产久,予辈往依官邸,公抚爱我,惟恐返而不往,日遣予辈从学大家。每夕归犹教以修身为善谆谆孝弟之语。有美酿佳馐,必待予至方食饮。至若秉心易直,操行之醇谨,实有光烈而启我后人者,竟独至矣,为吾子孙法焉可也。徂岁,邻曲有侵公田者,毎至数亩。司田者或以告公,公曰:田,公田也,在此可也,在彼亦可也。彼未几罗横逆,而田更主,今且三四矣。又营新第,故邑民某氏产,苦于鬼怪弗敢居。自公居之,怪不闻焉。既卒之后。蒲汀太史为作行实,详载厯履,兹故弗具述焉。长子(十一世,应宿),为人轻捷善射,颇以球马自意,故屡赴宪台武试,不偶。其生产仅足给衣食,然施设举错无不夸大炫耀,惟恐人不敬也。又乃幸酒后复一醉,又病以死,犹有少子龆龀多艺能不为无后矣。公殁,全产承之。禫甫释而牲醴弗克具。鸣呼,先人之德旧矣,日夕心周之而力不能如,吾辈之心何迨。应文(讳祁,十一世)弟官山之西,乃介子之任,抚之亦无异我伯之抚吾辈者。无何,归又分俸银给之,由此家道勃勃然兴矣。置北郭田几三五百亩,邑中宅一区,而诸器用服饰是称吾家。无素蓄食口众,田园寡而人事繁,庻经营家计三十余年,不惟不能骤有若,唯恐终身不有若物也。彼素与游者甚伙,及西山时无一人顾者,予为出祖西圃坂舆启行。予觞觞彼利往是祝,复执手叮咛曰:今日人情乃见。彼唯唯颔谢者三,垂首隐泪若镂铭者,然即其心似深悟也。返舆日扬扬自色,不踰年而千金之囊荡然复一空矣。呜乎奈何哉,先人之德旧矣,予今俾别业理农,倘雨晹时若,则茍获狼戾之庆。诸博奕者犹日过且食之,间尝赌胜云云,若秦楚之管胡越之琴,走马舞刃讴歌弄凡,特其余事耳。噫,人之不系世类有如此。
寿考公昔者(勍,十世-卢加),恩命未,故尝候奉朝请,又称侯封公,义相府君第五子也。职方恩典虽曰六品,真容袍笏已自副郎。初诞于滁阳官邸,育于淮海署中。淮海府君被命兵备颖上,不幸旅卒,公时年八岁,号哭竟日,吊者为之哀痛。晨兴进食,就榇问安,一如生时。及归家,出就塾师有言及辄垂泣潸潸,痛不能答。既长,从学邑校南溪张先生习诗。甫就嗣,值内外两艰,异母不仁,食寝无所,茕茕一身,虽懿亲不加礼。待两丧服阕,始迎徐太于江表间。是年诸父析爨,而中外诸亲有急难者倒囊周之不靳虽家口弗给弗恤也。宾客日常座,盖其性厚于为人,薄于为已。日夕饮食于祖祢必荐,不荐不食也。遇伏腊生忌每携予辈躬拜丘陇必痛哭以奠,虽暑寒风雨不爽期也。于人语出肺腑,不立城郭,和气蔼然,无微怠容。卑幼即之不知为长,贫贱即之不知为贵戚疏庆吊不言远迩,量衡出入,曾无二致。玄黄之色见如不见,毁誉之言闻庙堂之事无一或问,农圃之事略不关心。或问之,则曰不食彼禄,曷谋彼政,丰歉在天,岂用人谋。尝曰我心平易,上可以陪玉皇,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盖昔人曾有是语矣,此言岂祖述其语耶?抑所见暗合之耶?公平生行略载于少司徒长垣李公所撰述墓志中,其立心制行恐不能形容大概,不肖谨掇其遗千百之一二耳,敢自牵引以诬其亲也。其第三(实为左冉右大耳,下同-卢注冠宾,字应东。生于戊子仲冬之四日。生而端雅老成,人识者谓必抗吾宗,讵意天又啬其年也。呜乎,邮何为而然也,果有以数之。弟孝而恭穆而和信而贞惇而荘惠而慈彛俱备求其致夭之由无有也。呜乎,胡为而然也天果无知耶夫何童年无患一疡,弱冠而脾泻不止邮性不期而不瘳,遂以丁未岁十一月十八日告终,于是甫二十年耳。呜乎,疾革且死,嘱父母昆弟如平时,严殓具如治装,人皆痛惜。而邮无儿女,顾临终而不惑也。呜乎,若吾弟者视履之祥,其禄与寿也固宜,今如此,吾甚惑焉。予亡之连衿王肃衣者,形体像貌与吾弟殊类,生庚日时又同于弟也,有善于相术者吾值而质之曰:于其神釆骨气知其必寿。有善于卜术者吾从而质之曰:于生旺支干知其必贵。彼婣后果登弟显荣何司造者之丰于彼而啬于吾弟也何挟术者之明于彼而暗于吾弟也抑司造者之向背,挟术者之趋舍欤。然则禄寿遇否,殆有吾夫子所谓亡之命矣夫吾于吾弟其征之。
岳州君应文十一世寿考府君第二子,予之仲弟也。按《巳酉齿録》则知于同年孔诚齐者同庚既同日月而胎元命宫自无不同,且俱庆之下六亲无一不同也。孔今犹家食,已卅余年。仲弟年十四从学王槐轩进士,十八岁游邑庠,二十以易学而应省试,癸丑赴南省榜眼,西吴公为主考,首荐批卷第一名,甲榜,入奉临轩之对,赐进士出身。释褐分职银台。乙卯为京圻令尹,丙辰奉调汾阴,丁已钦征为兵部尚书郎主事(系兵部主事-卢注,督建明堂大工,钦升职方员外郎。四十而为车驾正郎。又二年而为知府。岁癸亥归田里,四十八而卒。其事俱载四弟应德之状,而门人今司徒大夫王泽川公志焉。若韩之祭十二郎文、苏之状子瞻行,皆情出真切,后世观者无不堕泪,况予以兄而纪弟之生若死也,其情为何如焉,悲夫!
其子懋官年四岁,其父游京邸即携之俱。六七岁时,予犹记中秋前一夕,予自内府出,有樊内相者适馈盆榴一本,工制如盖,隐垂红中,有一二裂者,其内红白相浑然,玛瑙天成。时同观五六辈,有侄业师姚江陆先生暨侄同窗咸在焉,情于物契,赏之不已,饮之将酣,自不觉颐以笑陆因索予出对。陆命虽坚,子实少逊予曰:“石榴开口笑”,侄应声曰“丹桂满身香”。予曰:“枝上倒悬皆赤子”,侄曰:“榜间题字尽鸿儒”。予曰:“盆元树元果又元,三元及第”侄曰:“云飞雨飞花更飞,一飞冲天。”予曰:“盆中树子终来,岂能成器:”侄乃张目视予,予初无意义,见众默然,始觉没味,众为然一笑而散仲弟因此介怀终不释然。年十四从学郝兴吾进士,十八游邑庠,二十以三礼而应省荐,甫揭晓,感微疾以归,归卧床三阅月,见同窗往往有取科弟者辄扬眉唾手,若有驰骋万里志。未几,仲弟告终。予与侄相对以泣,且收泪曰:“尔父荷皇家大恩荣提封,千里民社寄命,每以忠君报国为已任,不意天夺其年。今者一脉如系尔,盖节哀勉力,树节宝贞,以酬父志,方为大孝。不可以一第不偶辄垂首丧气。侄曰:“吾伯之言是也,不肖不克负荷,虽列五鼎不能生养,得为孝乎?阅三日竟自裁。呜乎,吾不知吾侄之死其成仁矣乎,其取义矣乎,吾知吾侄之死其少虑矣乎,卒成泰山鸿毛之失。伤哉死也,当日里师友亦尝具揭县司署事者为上其事,因迁代无时而事遂中寝,伤哉死也
(以上内容,当为明代嘉靖或稍后,族人侯郊所撰-卢注)
文轩公讳会文,西庵公子也。幼学诗书,长习礼义。五岁母卒继母王氏,内无间言外无异词。十九父丧,家业自执。养伯以终老,问寝视膳,事之若其父。训侄以成名、陶情、淑性,爱之如子。于苦者而济之要皆散其财而发其粟。于贫者而怜之,无非推其食而解其衣。间尝有招之者,遇事速行,岂存傍贷之心。有托之者朝乾夕惕,恐有怠疏之情。是以上于父母克尽其孝,下于子孙能发其慈,内于奴仆咸施其恩,外于朋友皆本其忠,彬彬焉而容貌光明,温温焉而辞气正大,岂非古今所罕觏也哉!况同治年间红巾起而天下乱,练团扫平,一世共欣康乐之美。光绪年间黄河决而水横流,筑堤杜御,四方咸庆安澜之休息讼和邻争闝之事尽消于乡党;贱货贵德,吝啬之风悉除于闾阎。所以有功于君刺(疑为-卢注)封承德郎,有惠于世,敬送亷正扁(匾-卢注)。呜呼,年至七十而归道山,吊之者莫不悲哀,祭之者罔弗恸泣。懓见忾闻何其德之入人甚深也。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庻几夙夜,以永终誉”,其斯之谓与(欤-卢注)?!噫,其生平作为不可盛举,余聊以所见所知之端,书于谱谍,传于后世,庶不没吾祖之真也云尔。
(最后一节内容,当为清末或民初附马侯氏族人所撰)
卢明注释:
1、飞哲滩,当在郓城西南飞哲集一带。
2、行窆:即民间所说行穴。
3、正献史公即元尚书左丞史惟良
4、坚珉:石碑。
5、《大诰三编》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明初洪武十八年(公元一三八五年)十一月,发布《大诰》,也就是整理这一年审判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诰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告诫官吏们,不要重蹈覆辙。包括《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四部分,统称《御制大诰》。
6、践阼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指帝位:践~(皇帝即位)。
7、河:明清时期流经郓城一带的主要河流之一,明称灉河,清称赵王河。自红船入郓,经水堡、潘溪渡、肖皮口等处。
8、令簿应为县主簿。
9、]庞公崇祯《郓城县志》载,明初设主簿,先后共五人,其中有庞政。弘治七年,尚书佀仲奏请裁撤。侯纲生活于永至成化间,《搏虎图》只能闻于主簿庞政。
10、宣德癸丑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
11、吏部尚书幕应是尚书手下官员。
12、典铨主持选用官吏。
13、庚申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
14、化番归化番邦。
15、重译形容极远的地方。
16、珰此处指宦官。
17、振王振,中国明朝宦官。正统七年年间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正统十四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帝亲征,在土木之变中被乱军所杀。
18、行在明中后期留都南京。
19、浔州州名,府治在今广西桂平市区东南,桂平有浔州之称始于此。
20、猺人古代对南方瑶族人的蔑称。
21、大藤峡獞指明大藤峡-瑶族起义。
22、张吏部公思安张思安,字克让,号介轩,无锡人,明永乐进士,曾任陕西按察使佥事。
23、邹亮邹亮(约公元一四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克明,长洲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英宗正统初前后在世,景泰十才子之一。
24、革除壬午革除,指明建文帝年间。永乐后,建文年号被革除,后世史书往往称此阶段“革除”。革除壬午,即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
25、刳遭受残害。如唐·韩愈《曹成王碑》:“江东新刳于兵,郡旱,饥民交走死无吊。
26、天顺改元公元1457年,明英宗复辟,改元天顺。
27、康陵明武宗朱厚照,正德皇帝。
28、正统癸亥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
29、太常卿太常氏卿,即孙时。孙时,字习之。洪武庚午举人,授壶关教谕。秩满,除金坛知县,又除刑部员外郎。出补河南佥事,入为大理丞。庭谳冤狱,多所平反。尝以论报忤旨,系狱。疽发。成祖察其忠,释之,赐药存问。洪熙元年,除兵部右侍郎,改南京太常寺卿。正统改元,固请休,致赐玺书,驰驿归。朝臣赐勅归者,自公始。孙时为侯玺继妻刁氏之舅父。大学士杨士奇为孙时之父孙祯撰的墓道碑序载:孙祯“孙男七人……,女五,皆适士族,其第三者适滦州判官刁骏”。
30、辛未即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
31、南省指礼部。
32、宾兴指乡试。
33、裕陵明英宗皇帝。
34、大司徙侣公即佀钟。
35、裖重叠的。
36、膰古代祭祀用的熟肉:“以脤~之礼,亲兄弟之国。”
37、成化丁未:指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
38、成化丙午:指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
49、累七指连续考了七次。每三年一考,七次之间,有二十一年。万化二年开始考,至成化二十三年(古郓城县志载侯镗是这一年的举人)始考中。
40、辛亥:指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
41、乙卯:指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
42、沮阻止。
43、丁巳:指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
44、李公蕙李蕙,明代漕运总都。
45、癸亥:指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
46、大司徒佀公户部尚书佀钟。
47、汲黯汲黯(?-前112年),字长孺,西汉名臣。曾为东海太守,有政绩。
48、毅皇指正德皇帝。
49、蓟贼:污指正德六年刘六、刘七起义军
50、郊即本文作者侯祁,驸马侯氏第十一世孙,进士侯祁的长兄。
51、县公玭李玭,河南南阳县人。由举人,正德年间任郓城知县。
52、张禴张禴,字汝诚,号西盘,顺天府平谷县(今北京市平谷区)人。明朝政治人物。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进士,历任刑部郎中。正德初年,权宦欲处置都御史强珍,张禴坚持不可,被谪戍,夺俸半年,改监察御史,升任太仆寺少卿,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任内革除宿弊,限制权豪,因此左迁泗州知州。不久,升陕西潼关副使,平定澄城巨盗,转左叅政,奏夺王府侵占民地,再陞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卒于官。
53、引年谓古礼对年老而贤者加以尊养。后用以称年老辞官。
54、独山老尚书佀钟,号独山。
55、永陵指明世宗。
56 大宫保樊公樊继祖。
57、毛诗毛氏阐示的《诗经》。
58、肃皇帝明世宗,即嘉靖皇帝。
59九庙灾: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九庙灾。
60、抚台曹公兰曹兰,字德芳。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历山西布政使、山东巡抚。
61、司马尚书:指樊继祖
62、囷古代一种圆形谷仓。
63、丙寅:指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
64、辛末覇盗:污指刘六、刘七农民军。
65、李公郓城知县李珩:李珩,直隶文安县人。由举人,正德六年任。莅政严毅,有武略。御寇忠勇,先事有备。‘辛未之变’,励气巡城,躬行诛戮,人莫敢犯,危邑赖以保全。当道忌其功,不录侍郎。李逊学有《李侯御寇碑记》,收入古县志。
66、冯妇古男子名,善搏虎。
67、冯妇疑为于璞,山西洪洞县人。由举人,正德十一年任。兴利补敝,旌善惩恶。值岁荒,慨然以救济为己任。不俟申报,辄发粟议赈。其加意民隐类如此。越三年,以忧去。后改知平阴、长清二县,郓民犹请其审均徭役。仕至济南府同知。
68、魏博公功岁贡,教谕,光绪《郓城县志》有记。
69、徂岁往年。
70、蒲汀即李廷相(1485-1544)字梦弼。濮州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康海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世传李廷相是宋朝文状元李迪的后人。正德年间,宦官刘瑾专权。李廷相被改为兵部主事。直到刘瑾被诛才官复原职,升任春坊中允,充经筵讲官。武宗称赞他为真学士。历官南京吏部侍郎,与父亲李瓒同朝为官,人皆以为荣。官至户部尚书。
71、应文侯祁,字应文。嘉靖癸丑进士,初授直隶深泽县知县,旋调山西荣河县知县。入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历车驾司郎中,后升湖广岳州府知府。隆庆元年,重修县志。
72、王槐轩王天性(1525一1609年)字槐轩,号别驾、绵公,绰号半憨,外砂镇林厝村人(原王厝乡),明嘉靖五年丙戌(公元1526年)九月二十六日生。绵公晚年竭力倡导乡民出钱出力修筑堤防,筑成外砂河西堤沈洲涵至今新溪双涵一带堤段。辛未年终于家乡外砂,终年84岁。
73、南省指礼部。
74、释褐终止平民身份,开始进入官员队伍。
75、韩指唐代大臣、文学家韩愈。《祭十二朗文》,韩愈一篇对其侄十二郎所写的祭文。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76、苏指苏辙。苏辙有《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一文,记述其兄苏辙。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