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势把山河重安排。”这首大气磅礴的诗歌不是诗人酒后的浪漫之作,而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县人实实在在的杰作。当你看到一条由人工开凿的河流在林虑山悬崖峭壁上蜿蜒盘旋时,你就不得不惊叹于林州人的智慧、力量和毅力了。如果说万里长城是个建筑奇迹,那么这条红旗渠毫无疑问地是中国水利史、建筑史上的奇迹了。难怪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告诉外国友人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是南京长江大桥,一是林县的红旗渠。”
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也就不足为奇了。
林县为什么要在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时期,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修建红旗渠呢?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因是林县缺水,而且不是一般的缺水。曾经看过CCTV的《百家讲坛》,林州市接待处的一位美女官员详细介绍了当年林县是如何缺水。“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看来,修建红旗渠是为了解决林县人民的饮水问题,属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即使投资再大也是值得的。
因为没有水,村民们可以一整年不冲凉,不梳洗,只是待到了喜庆的日子,一家人才甘愿共用一桶水,或者只是一锅水来梳洗打理,用过了的水仍然还不可以倒掉,还要留下来充作别的用途,可见是多么惜水如命。因为缺水,很多村民离乡背井;因为缺水,很多村民不敢娶妻成家立室。红旗渠的建立就是要拯救这班村民于水深火热,让缺水的问题可以永远地被抛离在历史的漩涡里。
红旗渠工程是项浩大繁杂的工程。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既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又没有卫星定位等先进技术,但林县人民就是在这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
林县为什么要在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时期,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修建红旗渠呢?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因是林县缺水,而且不是一般的缺水。曾经看过CCTV的《百家讲坛》,林州市接待处的一位美女官员详细介绍了当年林县是如何缺水。“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看来,修建红旗渠是为了解决林县人民的饮水问题,属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即使投资再大也是值得的。
因为没有水,村民们可以一整年不冲凉,不梳洗,只是待到了喜庆的日子,一家人才甘愿共用一桶水,或者只是一锅水来梳洗打理,用过了的水仍然还不可以倒掉,还要留下来充作别的用途,可见是多么惜水如命。因为缺水,很多村民离乡背井;因为缺水,很多村民不敢娶妻成家立室。红旗渠的建立就是要拯救这班村民于水深火热,让缺水的问题可以永远地被抛离在历史的漩涡里。
红旗渠工程是项浩大繁杂的工程。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既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又没有卫星定位等先进技术,但林县人民就是在这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