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行手记(一)——峨眉金顶之四面十方普贤菩萨金像
2007-11-03 23:31阅读:1,127
(峨眉金顶之四面十方普贤菩萨金像)

峨眉山,不止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更是我心目中的蓬莱仙境,从幼年起,它在我二十多年的脑海里便出出进进,因为父亲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着他亲眼所见的它的威仪与幽雅,一次又一次地在我快要忘记它的时候,又让我记起它,而当我亲自登上峨眉山时,才发现如今的峨眉山已不在是父亲记忆中二十多年前的峨眉山了。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金顶的四面十方普贤菩萨金像。
工作十年,终于在今年金秋十月有了这一次公费旅游,也算是机关事业单位一种福利。四川与云南一线之隔,两地鸡犬相闻,所以从云南去四川旅游,总有尚未出省的感觉,唯有登上峨眉金顶,才知那种气势磅礴的汉传佛教寺院规模与仪仗是宗教信仰五花八门的云南无可比敌的。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游峨眉山在此次旅行中只有一日的时间,天未明,导游就把客房的门挨个敲得山响,直到把本团二十五个人睡眼惺松地叫起围到大圆桌前啃着硬梆梆的馒头才尚罢甘休。等到旅行车停在峨眉山山下观光专线车中转站时,大家发现远天仍不见一点光,看看表,不过六点多一点,叫苦连天之后,还是齐齐待发,毕竟一次公费旅行对于我们这些靠一点点稳定薪资度日的升斗小民,也是一件令人足以激动半年的事情。
那日天寒,大家全都缩在早早备下的羽绒服里,企鹅一般笨重地摇晃进景区专用的观光小巴。一上车,来不及观望雾色里的山景,便纷纷睡去。等到导游大声宣布下车的时候,大家才从梦中醒来,不知车子停在什么地方,不知要去什么地方,都糊涂着,分不清东西南北地从车上下面,愣愣地站在刺骨的寒风里发呆,虽然之前导游早已介绍过今日的行程,但大家对于停车的地方还是一无所知,也无心去了解,只是跟着导游沿着一条盘山小路往上走。
那时,也才不过上午七点,山雾正开始慢慢退去,可以看见峨眉山顶的皑皑的白雪。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所以昆明人对于雪的概念就像北方人之于昆明的四季如春,因为陌生,所以更感好奇,仅仅只是一点点挂在树尖山巅的白雪便足以令我这一众人清醒而后激悦。
走过那一段野生猴区里的盘山小道,即是索道站,从那里乘大览车便可直达金顶,而在父亲二十年来反反复复的描述中,上达金顶,除了一双虔诚的脚,再没有别的办法。所以,如果说游北京城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话,那么游四川不到峨眉山金顶也非好汉。
金顶海拨三千多米。三千米对于生长于高原的我们来说根本不能算高,因为在云南海拨五六千米以上的雪山草甸随处可见,只一个海拨三千米的峨眉山又算什么,更不用提其它几大名山。云南人对于所谓的名山一向是渺视的。所以在未登临金顶之前,大家也持着同样的心态,认为名满天下的峨眉金顶,不过是一个小山巅上有庙、庙里有和尚的地方。
时间虽早,但游人已蜂拥而至,排队好一阵子,我们一队人马才被导游及景区工作人员连哄带催赶进一个大玻璃笼子。那么大的览车我还是第一次坐——其实是站,五六十个人像筷子一样密密扎扎挤在那一方狭小的空间内,令我想起我家乡装运鸭子的笼子,于是脱口而出:“呵呵,整个把咱们当鸭子拉了!”随之,一阵哄笑,全是同事,因为大家都因我的话想起家乡,想起曾经讨厌、但当下却倍感亲切的家乡那些遍山遍野的白鸭与遍地开花的鸭产业。
览车顺着一根小碗粗的钢绳向上提升,越过头顶白雪、枝垂冰凌的原始森林,越过苍冷灰白的枯石,在渐散去的迷雾里一直向上、向上……
只几分钟,终点站便到了,导游说,那就是金顶。啊?金顶在哪里?
出了览车站,我迫不及待四处张望,却不见哪里有金色的“顶”。挤在一大队人马中,沿着新修的石阶又是下、又是上,路两旁是百年的松柏,树虽不高,也不壮,但笔直挺拔、玉树临风,在那雪丛里,披着白衣,何其俊美,令人不禁想到儒雅多才又傲骨铮铮的古代公子。拍几张照,回过头,早已落在人群后面。
一路小跑,等我追上队伍时,一抬头,突见临空一尊大佛,若隐若现于白雾之中。佛像之大,金光闪闪,又在尚末消逝的迷雾中,所以更让人觉得仿若是临空降下的。紧走几步,是一段长长的白石阶,前面随团的地界导游正在介绍,我仍是一面拍照,一面似有若无地听导游的介绍,等到一转身,导游讲些什么也不太记得了,只是一直仰头望向那金佛,心里默念:“真不愧是十三亿人民币造起的金佛啊!”
导游曾经站在金顶这尊四面十方纯金打造的普贤菩萨像前倒背如流过一长串数字,不过我仅记得“十三亿人民币”,还有三百几十公斤的黄金,别的,再想不起来了,只知道我亲眼所见的,是以数字无法丈量与想象的一尊实实在在震悍人心的佛像,倒不在其高,不在于是纯金打造,而在其精雕细琢的造像,是那样栩栩如生,慈祥中更带威仪,微笑中更带肃穆,凛凛然坐立在峨眉之巅,好似俯视天下众生。
昨夜的寒雪正在金像顶部溶化,一滴巨大的水珠从菩萨头顶滴落,沿着菩萨美仑美奂的脸颊流淌,雾气在菩萨四周慢慢散去,太阳在远山有跃出的迹象,佛光是否会来临?
——但愿天下苍山得其庇护!
资料:
峨眉之巅,香烛缭绕,梵音阵阵,瑞气腾腾,上千信徒顶礼膜拜。2006年6月21日,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峨眉山主峰金顶上,来自海内外的一百零八名高僧大德、诸山长老按佛教传统仪式,为目前世界最大、最高的普贤菩萨圣像举行开光法会,并庆祝千年古寺──华藏寺恢复重建。
此次开光的十方普贤圣像通高四十八米,重六百六十多吨,整座圣像用了三百多公斤黄金,融佛教「智、行、悲、愿」于一体。总体四十八米的高度展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十方」意喻著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圣像共有十个头像,分散在佛像的三层,从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佛像的头像,整体突出了佛教的中心理念。
据峨眉山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释传智法师介绍,外层喷金在常态下可以保证二十年不会脱落。同时,圣像在做小样前后,经过清华大学工程专家的反覆结构研究,并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空气动力研究所进行了风洞实验,以确保圣像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金顶上,能经受风雪、紫外线强照及雷击等自然气候的考验。圣像内部的青铜抗氧化程度非常高,专家们检测后认为,十方普贤圣像保持一千年时间是不会有问题。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会长绍根长老、澳门佛教总会理事长健钊长老、台湾中台佛教学院院长见达法师、美国洛杉矶法印寺住持宏正法师和普陀山方丈忍戒大和尚、五台山塔院寺如空住持、洛阳白马寺方丈印乐大和尚等高僧大德不辞高龄,一一主持香赞、称圣号、诵经、请圣、安座、说法开光、回向、三皈依等佛事程序,为十方普贤圣像开光点眼,三拜九请,虔诚顶礼,恭迎圣驾,普沐佛光。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