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南怀瑾老师讲“见思惑”(中):断见思惑

2020-04-11 17:41阅读:1,671

我们学佛有见惑和思惑的问题,思惑是思想的结使,是障碍迷惑我们的,有贪、嗔、痴、慢、疑。这种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是靠做功夫修持,渐修而断的。

见惑有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就是见解上、理上不透彻,不是修所能断的,是要靠慧来断。不是你功夫修得好,佛念了多少,打坐坐了一万劫,只要智慧、见地不到,是没有用的,所以见思二惑怎么才能断除,要搞清楚。

有的人功夫修得很好,学佛也学得很诚恳,都很对,但是不能算他悟了,因为见惑没有断,智慧没有成就,就不可能证到菩提。思惑靠修所断的,虽然有功德有善行有禅定。纵然修到四禅八定,境界之好,当然是很不简单了,但是并未究竟超越三界再进一层来说,修到现生小乘阿罗汉入灭尽定,几乎是超出了三界,但还非究竟,最后还要回转来,回身向大乘再学。所以大乘的经典,像《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华严经》等等,多半的记载是偏向于见地方面的事。

见地要高是可以,但我们是根本还没有登地,一点修持成就也没有的凡夫,就是所谓博地的凡夫。地就好像是一层一层的楼,要想进入菩萨地,听了这个佛法很简单,好像都理解了,然而思惑的贪、嗔、痴、慢、疑结使根根,一点没动摇,那是一点用都没有,依旧在六道轮回打滚。

甚至更惨的,有狂见而没有真修持,见所断的没有到,不要谈修所断。即使你三藏十二部都背得出,生死来的时候也抵不住!那种四大分离的痛苦,你没有修持是毫无办法的。我年轻的时候也自以为都懂了,慢慢晓得严重就不敢狂妄了。我用自己吃过苦头的经验教训你们,要求证到了,才是真懂,你思想理解到了没用的。

*****

初学佛的人都希望跳出三界,尤其根据小乘经典,必须要跳出三界,不跳出三界还修持个什么?跳出三界要怎么跳?九次第定把修持的方法讲得清清楚楚,各种禅定乃至各种宗派,譬如天台宗、俱舍宗、成实宗,应该如何断惑证真跳出三界,都讲得清清楚楚。不只是打坐功夫到了就行的,若是起心动念,贪嗔痴慢疑等等烦恼、无明的习气没有转变,仍然是跳不出来的。

功夫到了像四禅八定那个境界,并不太困难,一般凡夫练气功的都做得到。修行的真困难是,习气心念见思惑难断,断一层见思惑习气烦恼,配合修定的功夫,就是跳出三界的次序,我们也讨论很多了。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佛说未来末世的众生,学佛不能成道,是由于无始以来以自我为中心,所产生的憎爱心理。一切种子包括很多,最基本的贪、嗔、痴、慢、疑五种思惑,所谓修行就是如何转化这些心理上的毛病。其次就是见惑,见惑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见取见是自己主观的成见,戒禁取见是认为某件事不能做,做了就不能成道,如同回教徒不吃猪肉,各种宗教都有不同的规条。见惑就是观念上的错误,而被这些错误的观念困惑住了,不能解脱。

见思惑形成了心理思想上的一切种性,形成了现在的个性,必须要把见思惑转化,才能成就。见惑要在见道、明心见性以后才能断,才能转。思惑则在见道以后还不能断,必须靠修持,慢慢作功夫才能断。所以,我们深受内心爱憎之念的折磨,贪嗔痴慢疑很难断除。

《圆觉经略说》

---------------------------------------

《华严经》颂云:“众生惑见恒随缚,无始稠林未除翦;与志共俱心并生,常相羁系不断绝。”

“众生惑见”,惑、见是两个名词。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佛、悟道?因为有惑,被迷住了,不知道就是惑。惑有见惑、思惑。见惑就是现代所讲的主观的成见、意见或观点;被见惑所困就是所谓的“我见”。思惑是贪嗔痴慢疑的妄念不能清净、被障碍住。见、思二种惑构成了习气,习气就是结使。人的主观成见和私欲用惯了便成“结”,久而久之使意识思想形成一种形态,而且非常坚固。以心理行为做严格的分类,这种结使有九十八种之多。

结使不能断,连小乘的果位都证不到,不要说大乘的菩萨道了!惑也叫惑业,这个业力永远把你捆绑住。学问越好的人,见惑越厉害,也越难成道。那学问不好的呢?是水泥一坨,头脑不空灵,思想没有智慧,属于思惑中的无明、愚痴重,因习气业力转生使脑子笨,也没有办法成道。

“恒随缚”,一切众生永远被惑见捆绑住。所以说究竟成佛是一个观念问题,一念转变,万法唯心。

“无始稠林未除翦”,无始以来的惑见像原始森林一样,浓浓密密、一重重地把你遮住,使你上不见天日。每一个人生来习气不同,观念不同。有些人爱笑、有些人爱哭,有些人爱骂人、有些人喜欢恭维人。个性不同,各有习气,这都是无始以来惑见的稠林把你罩住了!所以修行要转识成智,此习气转不了,没有希望的。

“与志共俱心并生”,无始以来,不只此生,多生累劫惑见的业力,配合意志共同与生命俱来。每个人的个性在末出娘胎时就已经有了。有些老妈妈生孩子的经验多,就知道每个孩子个性不同。有些孩子在肚子里开运动会,拳打脚踢,有些个性很文静;有些爱哭爱闹的连母亲的情绪也受影响。

惑见的碉林与生命的意志俱来,和后天的心理作用并生,跟着生命而变化。所以学佛的人把现有的心理习气转变了还不算数,最难的是把无始以来习气的根转变过来,才算成功,这是非常困难的!现在把你关在这里打坐,坐二、三个月,一天到晚瞪起眼睛看着你,你蛮乖的,那是假的,无始以来习气的稠林去不掉的,遇缘进发,碰到外在环境一变又爆发了。

“常相羁系不断绝”,无始以来这股习气、烦恼,永远把你羁绊住,断不了,使你跳不出生死。

*****

今天我跟一位同学讲话,我说人为什么不能见道?不管你是修哪一宗、哪一派,基本的教理要了解。因为见、思二惑有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和贪嗔痴慢疑诸结使。我们之所以无法成道,就是因为这心里头的结无法打开。

什么是见呢?就是我们主观的成见,那种意识状态的观念解脱不了。比如,见取见,我认为就是这样,把佛经的理论错解了,主观的观念形成了,这种观念非常牢固的时候,就是佛说的话也听不进去,见有这么厉害!还有思惑,思不是想哦!思惑是那形成你阿赖耶识的成份,成了你自己欲习的惯性,或者是无明,它永远障碍住你。

因此,苦行外道坚决认为不修苦行,不足以圆满功德,不足以成道,因此被见网所困。同样地,有人说,非清净不能成道,也是被见网所困。我们要知道见思二惑随时在套住我们,这是大魔障。相反地,不被见思二网困住,见思二惑完全解脱了,才可以说是真正在修道。

《宗镜录略讲》

---------------------------------------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惑业即见思二惑,乃三界烦恼的通称,凡夫生死流转之因,包括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妄执及贪瞋痴慢疑等迷情。这些烦恼乃至魔境其实也没什么不对,没有什么好怕的,只要你能当下解脱,不为所转便是。不转时是凡夫、魔道,一转则是佛、菩萨。

而佛法就在世间,你说要到那里去找呢?一定要到山中才能求清净吗?山中本来就很清净,何必再求清净呢?就在不清净的地方你能清净,才是佛道。所以这段特别点出“世间道中得解脱”,在万法纷坛中成就大自在,一切不离世间道,做为一个人,如果不出家,只要他规规矩矩谋生,为人处事合乎人道,一样也可以解脱。

我们学佛学道者,往往为了去掉见思惑业的纠葛及魔境阻难,反而将自己弄得焦头烂额,神经兮兮的。要知道诸法无常,见思二惑无常,魔境也无常,无常连佛都不能转,魔能够吗?并且我们修行人容易有个毛病,所谓“出了一个家,又入了一个家”,抛开世间法的得失,却计较起出世法的种种来,将世俗贪瞋痴那一套带入佛门,处处分别谁高谁低,谁是谁非,反而扯出一大堆烦恼祸根,实在可笑。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

见思惑包括五个见惑,五个思惑。五见惑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五思惑是贪嗔痴慢疑。“见道位”是这五见惑都空掉了,见惑没有了。你们尽管学佛,随时著五见惑,随时都在著五思惑,所以修道不能证果。

不但身见要空,五见都要空,这还是见道位;而你思惑位上的贪嗔痴慢疑习气还在,所以阿罗汉还有余习。《维摩诘》上讲,维摩居士的房间里,天女空中散花,花落到菩萨身上就掉下来,沾不着;落到大阿罗汉身上就沾住,都变成花罗汉了。为什么沾住不掉呢?因虽已证阿罗汉果,余习未断,他的习气吸力还在,所以天花著身不落。见道位中,境界上证了果位,但是思惑习气没有断。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

三界的见思两惑叫做八十八结使,欲界里最多,像八十八个疙瘩,结在一起。能够修行解开一两个,那已经不得了了,脸上放光了,能够解开四五个,连头发都会发亮呢!所以真正讲修行,就是解开结使,转变自己心理的行为。心理行为转变了,进一步能够把智慧开发,断了思想上、见解上的偏见,才叫做解脱。学佛修行,不论大乘小乘,都是五个程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为什么要持戒呢?那是要使自己心中的结使不再与外界连起来,不再打结了,不准外面打进来,自己也不想打出去。但是持戒就要定力,所以要修定,打坐不过是修定的一种方法而已!真正修定要随时都在定,心中凝住在一点,止于至善,固定在善的一点上,这时,八十八结使还没有动摇,要到达智慧发起了,结使才开始有一点点动摇;等到解脱了几个结使,才解脱了思惑。

知见又不同了,见是看到,看到慧,见到性空缘起真正空性的一面,性空缘起翻过来是缘起性空。所以说佛法各宗各派,认为只有修中观才对,或修什么才对的,对不起,你都困在五见里的见取见了。主观认为只有这个才对,你已经被它束缚住了。所以,要把这一切解脱了,才能叫做学佛。

《金刚经说什么》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