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小说《废都》解禁再版 贾平凹为它一痛十七年【转】

2009-07-29 07:58阅读:731
“它始终是作者心中的一个痛。”贾平凹这一痛就痛了17年。2009年7月,被禁17年的长篇小说《废都》获准再版,重出江湖。近日,《废都》由作家出版社再版,与贾平凹的《浮躁》《秦腔》组成《贾平凹三部》,7月26日已向全国铺货,不日将与读者见面。贾平凹就此接受记者专访。
再版心情:既有喜悦也有惶恐
1993年《废都》被禁止出版,主要原因是大量性描写引发了争议,贾平凹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出现的最新变化,以及知识分子的迷茫、失语等精神状态的变化。《废都》的再版,对贾平凹来说,既有不尽的喜悦,也有惶恐。“写的时候,大概是20年前了,书中有对社会的观察和对社会的前瞻,20年后,现在看这本书,书中描写的那些情况,已经在社会上出现了。”《废都》被禁一直是贾平凹心中的一个痛,他说:“一本书的命运也是一个社会前进的轨迹。”说“它”的时候,贾平凹的语气像在说自己的孩子。“现在能再版,首先说明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环境的宽松,和文坛关系的回暖。这些年来,社会价值观已经渐渐发生了改变,人们对文学的认知度提高了。”贾平凹称。
当年影响: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贾平凹介绍了《废都》当年面世的情况:“一出版,就占尽风光,红火得很,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写了评论文章,很快就结集成七八十万字的《废都大评》,但因为书下半年就被禁了,没人给出版了,后来中国香港出版,被删去很多,因为书太厚了。下半年,全国都在争议《废都》,后来禁止出版、禁止拍影视,但这期间,《废都》在海外却被翻译成日文、法文、俄文、英文、韩文、越文等多个版本,现在美国又在重新翻译。”
被禁遭遇:最困难时季羡林力挺
1997年,就在正版难觅、中国的盗版书摊上《废都》“猖獗”时,从遥远的法兰西传来了消息:《废都》获得法国三大文学奖之一的费米娜文学奖。
贾平凹回忆,在前一天晚上和几个朋友拟写
新闻稿时就很头痛,想了一晚上,不知道该不该提《废都》的名字,最后只能写成“贾平凹的一部长篇小说(《废都》)”。
那个时候,这位正当红的作家突然遭遇了人生最困难的时期,很多朋友因为《废都》被禁不敢与他再接近,贾平凹记得当年“顶风”肯定《废都》价值的人:季羡林、马原。“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两个人说过话,先锋小说鼻祖之一,作家马原先生和刚刚去世的季羡林先生,季老在北京说,‘《废都》20年后将大放光彩’。”
对己影响:要不服气地写作
《废都》被禁的时候,正是贾平凹生命的最低潮,正是他遭受重病折磨、身体最不好的时候。“这十几年,《废都》让我要隐忍、要不服气地写作,所以才出现《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 高兴》等一系列作品。”贾平凹说这话时似乎还带着当年写作的劲儿。
“自《废都》后,我从纯情作家,变成了争议作家。”因为此次《废都》再版,他才吐出了多年来的苦衷:“17年一肚子苦水给谁说过?文学有文学自身的规律,文学有文学的大道理,要坚守文学的品质,更要真实地面对现实和自己的内心,尽一个从事作家职业的中国人在这个大时代里的责任和活着的意义。”
感谢读者:没有盗版就延续不下来
1993年上半年,由北京出版社推出了《废都》第一版,下半年即遭禁。从1993年至今,《废都》的盗版从未间断过。“正版、半正版、盗版总共加起来大约一千二百万册左右。这十几年盗版不断,仅我收集到的盗版就有60余种版本。”贾平凹介绍。
“最想说的是,要热爱读者,感激读者。这本书要没有盗版,可能就延续不下来,读者一直都在说这本书,一直都有盗版。17年里,《废都》话题一直没断。除了《废都》的盗版,还有人给《废都》写《废都》后续,仅“后续”就有十几个版本。发自内心地说,我应该感谢读者,感谢温暖。”他感慨到。
7月27日,记者从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了解到,8月8日,《贾平凹三部》的首发式将在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举行,贾平凹届时为读者签名售书。
[page]
一部禁书的再版艰辛路
与《废都》当年“横空出世”复“戛然而止”遥相呼应,17年后,让我们一起,走近一部曾“大火”过的小说,一个被炼成“烈火金刚”的作家……
《废都》遭禁之后
因性描写等原因,《废都》未火多久,迅即陷入批评界的“十面埋伏”,同时引起相关部门关注,出版3个月即被禁止发行,出版社被罚款100万元,责编田珍颖被迫提前退休。贾平凹随即坦言:“《废都》出版前,我被文坛说成是最干净的人,《废都》出版后,我又被说成文坛最流氓的一个,流言实在可怕……”
流言四起时,贾平凹曾突然“消失”,众人遍寻未果。他对记者称自己当年好比是“休了一个产假”,此产假专为《废都》而休。1993年9月初,贾平凹“不辞而别”悄然隐身,一时有关贾平凹“失踪”或“自杀”的小道消息漫天飞。当时他去了四川绵阳等地。后来在几个出版社出过几次选集,大家心领神会,对《废都》不选不提,有几家要出,但最后签字关头,出版社领导知难而退。
提请《废都》再版
《废都》一直是贾平凹心中之痛。但关于再版《废都》的努力,众人拾柴未停歇,文学界的友情之火、批评界的良知之火,越烧越旺。
2003年底,《废都》再版风声正急时,记者通过可靠渠道拿到了一份某权威人士关于再版《废都》的审读意见,文中称“贾平凹对书中的某些段落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删除了部分过激的描写,增加了某些歌颂传统美德的内容”,还称,“《废都》是一部有探索创新精神、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十余种外语版本的问世,也说明了该书的文学地位,市场代表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意。”
当时,贾平凹怅望《废都》风雨,写了篇再版感言,再版事宜又遭搁置。此后数年间,“《废都》再版”如“狼来了”般,众人虽“怀念狼”而狼影渺渺,此次,“狼”终于来了。
[page]
解读《废都》
陈晓明、李敬泽两位知名评论家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废都》再版的意义。
贾氏作品会是另一番模样
(陈晓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废都》之后,贾平凹的几部作品都非常不错,但我个人认为,《废都》被禁对贾平凹的影响弊大于利。
虽说 ,坏事能变成好事,让他沉下心写作,经受磨砺。但我觉得他是非常率性的作家,有时候不应该对他有限制,应该由着他去放纵他的笔墨,汪洋恣肆。但这件事对他有了某种限制,让他下笔受到节制。如果《废都》不被禁,贾平凹就不会是后来这个样子了,不是这个路子了,另一个路子虽然没发生,但我认为他会写得更自由和潇洒。
当年,知识分子都会批判《废都》,因为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处于失语的状态,找不到自己的方位。其实,知识分子通过批判《废都》,来澄清自己对文化的认识、对文化转型的认识,这种批判是为了寻找和适应社会而出场的。对《废都》采取激烈的批判,其实是对现实的批判,选择它来做批判,存在很大的误读。
[page]
是精心为之的败笔
(李敬泽《人民文学》主编)
应该说,《废都》是中国20年来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它重要,是因为它在1993年出版时,体现了我们当代生活的精神走向的某些重要的变化。
我认为《废都》中的“□□□”是一种精心为之的败笔。空缺,彰显了禁忌,同时冒犯了被彰显的禁忌。在我看来,那些空缺是一种精心制作的“废文本”,书写和删节都是贾平凹所为,但就文本的直接效果而言,却是无名之手在书写,另一只无名之手在删节。□□□让庄之蝶这个人物陷入了真正的道德困境。
本版文章据《华商报》整理
[page]
《废都》简介
1993年,贾平凹的《废都》在《十月》杂志连载,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首印50万册。这本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由于其独特而大胆的态度以及出位的性描写,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贾平凹以西安的当代生活为背景,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写出了一部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风俗史。
《废都》大变身三变一不变
在新版《废都》中,“□□□”变成了“……”,翻开新书,再找不到那些“有删节”的段落,很“低调”地变为“……(此处作者有删节)”。
封面变鲜艳
17年前的旧版《废都》封面素雅而耐人寻味,废都两个大字斜排于书封上方,封面灰色与白色渐变,中间为一团揉皱的白纸。新版《废都》为艳丽的桃红色封面,贾平凹书写的两个黑色大字几乎填满了封面。
价钱“涨了”
17年前,《废都》定价12.5元,新版《废都》单本定价为39元。
内容没变
北京出版社的旧版《废都》和解禁后的《废都》在文字内容上并没有区别,也未做文字的删减,字数和页数基本一致。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修元]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