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代赭石
2010-12-13 11:38阅读:896
拼音名:Dài Zhě
Shí,又名须丸、赤土、丁头代赭、血师、紫朱、赭石、土朱、铁朱、钉头赭石、钉赭石、赤赭石、红石头、代赭,为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主产于河北、
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挖出后去净泥土杂质就得到本品。
应用鉴别
1.代赭石与旋复花:两药均能平降肺、胃二经之逆气以止呕噫, 定
喘息, 代
赭石功专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沉降逆气
清降肝火,对肝阳上亢之证及肝火动血之证常用之;旋复花专功下气而消蓄结之痰水对于痰壅气促,痰结胸痞,饮停肿满等多用之。
2.赭石与磁石:两药均有平肝降逆之功,皆可治肝阳上亢及气逆喘息之证。然而磁石偏于护真阴镇浮阳,真阴亏损于下,阳浮于上之证,用之最好,赭石偏重于平
降逆气,清降肝火,不但用于肝阳上亢盛之眩晕
耳鸣及惊痫之病,且用于逆气上犯肺病胃所致噫及喘息
气急等,并清火凉血止血以治吐衄崩漏下血之证。
3.代赭石平肝降逆宜生用,收敛止血可煅用。
功能主治:
平肝镇逆,凉血止血。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
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
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
《本草经疏》:下部虚寒者,不宜用;阳虚阴萎者忌之。
《得配本草》:气不足、津液燥者禁用。
应用配伍
用于肝阳上亢证。代赭石苦寒质重,功善潜降肝阳,治肝阳偏亢之头痛,眩晕,目胀,耳鸣,甚或肝阳过亢,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症见颠仆,不知人事,常与牛
膝、生龙骨、生牡蛎等同用,如《衷中参西录》之镇肝熄风汤;若属肝火上冲,常与
菊花、夏枯草、黄芩、
钩藤同用,以平
肝降火;若兼肝肾阴亏,常与生地、白芍、
牡蛎、
龟甲同用以育阴潜阳。
用于风火上扰神明之
癫狂,惊
痫。代锗石不仅能清心肝之火,且有镇逆坠痰之效。治风火挟痰,发为癫狂者,常与泻火、清心、导痰之黄连、大黄、远志、胆星等同用;因于风痰上逆,发为惊痫
者,可配
郁金、
菖蒲、
明矾、
朱砂等以宣
窍、豁痰、
镇静、
安神。治小儿癫痫,现代有单用赭石研末服。又因其重镇可以安神,亦可用于心悸、失眠、多梦及小儿夜啼等证。
用于肺胃之气上逆证。代赭石重坠降逆,能镇摄肺胃之逆气。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嗳气,呃逆,属胃
热亢盛者,配石膏、玄参;兼胆火上冲者,配
龙胆草、青黛,如《衷中参西录》镇逆汤;属中焦
寒凝者,配干姜、
丁
香;痰浊中阻者,配旋覆花、半夏,兼胃气虚弱者,加配人参、
大枣,如《伤寒论》旋覆代赭汤;若宿食内滞,伴大
便燥结者,配
朴 硝、甘遂,如《衷中参西录》赭遂攻结汤。
治噎膈上下不通,食入即反,可配人参、天冬、苁蓉以培补气津,通降胃气,标本兼治,如《衷中参
西录》参赭培气汤。代赭石又善下气降痰,治肺气上逆之咳嗽气喘,既可单用本品,也可配伍他药,因于痰湿阻滞者,常配
半夏、
橘皮、旋覆花;因于热壅肺气者,常配桑白皮、
瓜蒌;如与补
益肺肾之
人参、 山药、
山茱萸等
同用,亦治下虚上盛之喘促。
用于血热吐、衄、崩漏等血证。代赭石能清降气火,凉血止血,故尤宜于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
血,可单味使用,如《药性论》治崩漏不止,《斗门方》治吐血、衄血、肠风下血,均以本品火煅
醋淬研末冲服。临床上多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配伍
他药以增强
止血之
效。如吐血、衄血,常藉其入血镇逆之功,虚寒者与
干姜、白术、白芍相伍,如《衷中参西录》温降汤;
热证配生地、
丹 皮、大蓟。便血,常配
地榆、槐花。尿血,常配小蓟、白茅根。崩漏下血,
常配
茜草根、 艾叶炭、
阿胶等。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