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不要以“愚昧”之见看待历史

2007-11-01 00:14阅读:1,026
前面的话:因为受到部分匿名网友的攻击,写下此文!


前几天写了一篇《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真相》,该篇文章只是本人看过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后,结合自己的思想做了重新的归纳,再者,本人不是研究历史的,更没有在王昭君所生活的年代走过,所有对她的了解,都是从其他书籍看到和学到的,只是加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不妥之处再所难免。贴出来的目的,是想把它当作大家消磨时间的佐料,从来没想过让谁拿去研究。
《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真相》一文贴出后,引来了不少网友的点击,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对于文章的内容,许多网友都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做出客观的评论,但也有少部分的网友认为我的观点不正确,并指出了文中的一些“错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对此,本人根本没有惊诧过。古人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新时代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不同人还会对其有不同的认识,何况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所以,有不同声音并不奇怪。
由于王昭君的光辉形象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已经在人们的心中刻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记,本人也对她胸怀敬仰之情,试想,一个美丽如花的女子,一个手不能握剑、肩不能扛枪的女性,凭着一颗爱国之心,远嫁他乡,使国家与民族免遭战争的蹂躏,此种献身精神,实在值得所有有正义感的人钦佩。我也能够正确理解善良的人们美好愿望,不想使昭君的丰功伟绩遭到怀疑,因此,所有的意见本人都能够正确理解并虚心接受,也欢迎持不同意见的朋友参与讨论,但是,对于那些恶意中伤、使用语言谩骂作者的行为,本人一直持鄙视之态度。在我回击此类人之间,先把他们的评论复制过来,让大家一起来研究。
[匿名] 呼和浩特老王
2007-10-31 17:03:59
主在重复旧时代的那些陈词滥调,还有另外几句话,你大概不知道:
“局趣效辕下驹”
“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堆高于岸,浪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
毁之”
王昭君之所以是王昭君,就是因为她的千古高风,你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然不会理解她了。
另一位“新浪网友”也如是说:“自以为学识渊博,其实说的不过是一段学人尽知的历史。为了民族和谐,昭君能在匈奴坚持下来,难道不值得钦佩吗?作者实足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我看了上面的评论后,感觉有以下几点:
一:“博主在重复旧时代的那些陈词滥调”,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懂历史的人,更不懂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如果让这位“高”人作了教育部部长,我想他一定会把所有学校的历史课程全部取消。
二:此两位非一般“君子”,为了昭君的名声,敢于大胆直言,甚至谩骂他人,这使我想起了“粉丝”一词,并联想到了前一时间被炒的沸沸扬扬的刘德华的那个超级女粉丝,但那位粉丝还敢用真相面对世人,可这两位“君子”兼“粉丝”的朋友,却像夜间出来偷食的老鼠,偷偷摸摸(用匿名)就上来了!
三:虽然第一位“君子”引用了一句很有歪理的古语,但正是这句古语,才给了我要说话的‘勇气’,我不禁想问这位老兄,难道你不希望有良木?不希望你的子孙后代成为优秀的人材吗?
四:你们说我是“小人”,那么,我倒想看看你们这两位“君子”的胸怀,如果你真是昭君的铁杆“粉丝”,难道你就不为昭君的悲惨命运而伤心吗?一个堂堂汉大帝,不能够凭自己的国力来安邦定国,壮民族之威,而是派一个弱女子去换的一丝的喘息,求的片刻的安宁,这难道不是昭君同志生不逢时的悲哀吗?你们应该痛恨那位无能的汉大帝才对啊!
五:非常高兴,两位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假设你做了皇帝,我想你一定是位“女人外交”的高手,在你们的统治下,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昭君!可惜你不是,但你们有自己的小家,我不知道,当你们的家庭受到外来侵害时,你们会派谁去应付?
历史是一个永远揭不完也揭不开的迷,对于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认识与评价,名家们也一直是各抒己见,在没有可靠的铁的证据面前,谁也不能够说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在讨论没有定论的历史事件时,对与错这两个词是很少用的,更谈不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说昭君根本就没有在匈奴生活过,她在去往匈奴的途中就跳河自尽了,这又怎么解释。所以,我劝这两位“君子”朋友,以后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一定要抬起你的眼睛看世界,不要以为看了几本书,就拿来否定别人的观点.你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意见,但不能以攻击作者人格而图自己一时痛快.更重要的是,在评论别人的文章时,要学会宽以为怀,使用文明语言,要知道善待自己就等于善待别人!如果两位是真正的网民,既便你是才高八斗的专家,那也一定要学会尊重网友,这才符合一个大写的'人'!

关于对昭君的认识,我更赞同另一位网友的观点:“此段历史,斯人遭遇。年长者无人不晓,什么“和亲使者”、“安帮功臣”,那是后人为了种种需要给王昭君可怜的亡灵加上的桂冠。王昭君的和番,是汉民族的耻辱。当时,汉民族面对的是敌国,不是门当户对的友帮。把一个汉族绝色美女的肉体奉献出去,为的是苟且偷安。作为弱小女子的王昭君,手抱琵琶,沙尘和泪,以袖掩面,北上万里,这种凄苦,怎称荣耀。王昭君将入匈奴时作《怨诗》:“离宫绝旷,身体摧藏。”,“高山峩峩,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呼父呼母,呼天抢地。这是欢欣、快乐?我们一些文人不输四川的变脸高手。唉!西施都成了越国派进吴国的女间谍,王昭君,你的冤魂还能归汉吗?青冢永在,香魂难归。”我相信,这也是全体有血性男儿的共同观点!
一个不敢面对历史,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正因为我们的国家敢于面对历史与屈辱,才能够走向今天的富强,那“9。18”的警钟,恰恰是要告诉人们不忘国耻,兴我中华。我们不愿意看到有人用这样“愚昧”的思想来对待历史,更不愿意看到这个世界上类似昭君的故事再次发生!

本周文章链接:
水浒中的好汉为什么不近女色?
爱上"你"是在那个冬夜
从接吻的不同叫法看生活变迁
有多少东西变了'味'
那个吃饭需要凭票的年代
嘉庆杀和珅用了那些策略
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真相
染指数万宫娥的晋武帝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