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唱片的成本与收益(整理)
2008-06-12 23:38阅读:15,198
===============一家之见,仅供参考================
不知道什么时候存的,也忘记作者了,先道个歉。然后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一些东西,根据实际改了一些东西,大家随便看看吧。
其实,最重要的是最后的一句话,不耐烦看全文,更没兴致学习的同学,可以直接拖过全篇,重点看最后那句,默看十遍背诵后,才允许出门,否则乱棒齐下,管杀不管埋。
大家都知道,在盗版猖獗的现在,唱片实在不是一个赚钱的工作,甚至在美国的一个啥啥里面,把唱片店列入未来十年会消失的一个行业。现阶段及不远的将来,已经或即将步入演唱会现场live的时代。具有现场统御力与极强个人魅力的歌手,将会在音乐领域占据极高的地位。
如何做好演唱会,如何培养良好的演唱市场,如何让观众喜欢上观赏演唱会,观赏完以后觉得物有所值,这将会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哦,标题是唱片。那演唱会的话题下次再表,回到主题。
一个单纯的唱片公司,其实和一般企业机构一样,有着巨大的压力和成本支出,尤其在这个不景气的年代更是如此,因此才会有许多国际机构介入合并、或倒闭的现象产生,我们针对国语唱片的成本来分析,让大家知道制作发行一张唱片,唱片公司究竟能赚多少钱。(以下金钱单位皆为人民币)
一、内在制作成本
也就是有关版税部分,国语唱片可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艺人版税
这是付给艺人的钱,也就是艺人最直接的收入来源。几乎每一家唱片公司都有不同的版税比例,就算是同一家唱片公司艺人的版税也不一样,这完全是看双方签约时如何谈价而定。因此从一张唱片抽几角到十几元都有可能,它的简单法则就是“越红的越高、越资深的越高。”现在较普遍的是像出书的版税制度一样,唱片公司预估艺人的销量,预先支付首批发行的费用,唱片大卖了,再依照较高的比例付版税。
---看清楚了,是按销售数量付钱的。每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一张里面,都有给歌手的钱。
2、签约金
为了让艺人忠于唱片公司,不会一张唱片大卖就跳槽,唱片公司一定会同艺人签合约。至于签约金多少,原则和艺人版税一样,要看艺人身价如何,就像新进艺人可能只拿到象征性的万余元,而大牌歌星如王菲则曾拿过六千万元的签约金。至于合约签定的内容,则不外乎规定艺人在几年内要发行多少张专辑等。
3、词曲作者版税
支付给词曲创作者的钱,有一笔钱付清,也有依唱片销售量的一定比例给付。同样,有些词曲作者红了,也会要求较多的费用。
二、外在制作成本
简单的说,就是生产出消费者手中的唱片所必须支付的费用。
1、制作费
可以分为以下许多细项:
A、制作人费用(制作人除了帮歌手选歌,指导歌手唱歌、决定编曲、混音、伴奏,和公司主管决定主打歌外,连穿着、歌手的情绪、唱片的设计等等都必须参与意见,几乎可以说是决定一张唱片届时呈现的方式,因此他的角色就像是电影中的导演一样,最少决定了一张唱片百分之五十的成败,至于费用呢,就看制作人的行情如何了。)
---起码在《少年中国》里面,李宇春同学承担起了半个制作人的作用。在选歌及唱片的呈现方式方面。李总真是太有才了。
B、录音费(决定的是录音室的价码,如果唱片公司有自己的录音室,便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
C、编曲、混音乐手费用(顾名思义就是请人混音、编曲的费用、乐手则包括吉他手、键盘手、贝斯、鼓手、合音等。)
D、造型、摄影、服装(造型就是负责歌手形象的造型师费用。摄影的目的除了拿来当封面用外,更是媒体发稿要用的资料来源。而服装费也就是购买打歌服、表演服装的费用,新歌手通常一段宣传期穿一件,但大牌歌星可能要花到十几万。)
---啥也不说了,宽宽两行泪。总算是苦尽甘来。大家看明白啊,这是我们应得的福利,不是被恩赐的。
E、设计(包括唱片封面、整体包装的美术设计。)
F、音乐录影带(MV的拍摄、剪接、制作人、摄影师、灯光师等费用。)
G、母带后期处理费用(母带录好后,还要调音频、音量等,才能保证一定的品质。)
2、CD片、室盒、包装费、侧标、歌词、贴纸印刷费、美工设计费等。
3、宣传费
国语唱片的宣传费比西洋唱片要贵好几倍,高的可能达到千万。
---嗯,高的可达到千万……我记得superstar萧同学最近和EMI签约,声称条款上写明了,每张唱片的宣传费用是700万元。她看重这个才觉得对方有诚意blablabla
划拉划拉,作为现在少有的能赚钱的歌手与粉丝,我们的宣传费用属于哪个线上的?
A、广告费(就是大家在电视、广播、平面报纸杂志店面上看到的广告费用。在唱片公司有着一项不成文的规定,一个广告要有效,必须让消费者看到三次以上,这几秒钟最高要花上几万的广告费消费者才会有印象,而费用分担到几万张的销售中,大家就知道一张CD要多少广告费了。
---同学们,我们买到的CD,似乎并不比港台的一线歌手CD便宜多少,原来我们被摊到的广告费……就是说,我们出了这个钱,但是没有收到货,或者说,被严重短缺了货。那谁谁,你们把前两次的欠货凑到这次一起补齐吧,我们不会介意的,不收利息……
B、广告宣传费(为了减少广告费,但又不能没有曝光率,因此唱片公司宁愿多花一点儿时间和心力去努力办活动,各种演唱会、校园演唱、记者会、签名会、签唱会等都是要花钱的,所以若要省钱,最好能找个厂商赞助,或者找媒体合作。此外,采取上电视、电台通告、做产品代言人、拍广告主持节目拍戏等,则是另一个增加知名度达到广告目的的方法。)
---这位同学,你有点OUT了,知道不,对于大牌的歌手来说,办签售啊歌友会啊什么的,还可以收别人的钱,特别是有赞助的,甚至可以开出天价来。这也是另外一种创收手段及表示艺人身价的方法了。
您可别用“宣传活动+没收费+我们还要花钱”来糊弄人。这一块要分清楚一线歌手和新艺人的分别。就比如去年广州国美举办了几场签售,音像部的经理就毫不讳言,之前做的几只快男超女,是公司倒贴钱,他们都不怎么愿意做。而李宇春,是出了大价钱请来的。同样,今年李宇春的歌友会与签售,听说也是开价的,而且开的是歌友会里的天价,至今已经进行了N场了吧?
因此在一些特定的人与事上面,这一块的费用是不存在的。反而应该列入收入那一块。
C、宣传品费用(宣传品的赠送、宣传CD、交际费、杂志、特快专递、交通、电话等杂费)
D、制作费(广告的制作、剪接、配音、特辑、音乐录影带上字、平面设计等费用)
E、人事营销(维持一家公司经营的基本开销、如办公室、仓库的租金、水电、员工的薪水——在一般的唱片公司中约有一百人左右)
---这块成本是和其他歌手共同分担的。而且,对太麦来说,应该是省掉了一大半吧吧吧?两个事业部几十号人七八杆枪。据说负责《少年中国》全国发行的也只有两只,两只干一般十几个人干的活,能干得多好两说,宋QQ还未必舍得给多少奖金。我自作主张觉得,这块费用可以忽略不计。
分析了费用,我们最后来讨论一点实际的。究竟要卖多少张唱片,才可以保本。
根据唱片销售业内的我家探子告诉我的数字,其实他说这块很难说一个实际的数来,因为各种唱片制作和宣传的不同,很难统一一个数字,但如果啥也不管平均来看的话,是5万。就是说,五万是一个门坎。但是,最近几年来,每年能卖过这个门坎的唱片,就是手指数得出来的几张。世道艰难啊。
但是,我随便查了查,各人的说法又有不同。以下是三个个例:
A、1000张
06年的对北京摇滚乐队的一个调查:
待在霍营8年的李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乐队想出专辑,我要花1万元录音,要花5000元刻盘,还要给发行公司付5000元买版号,一共要花2万元才能保成本。”李先生说,这样一笔钱几乎是乐队一年的收入,举步维艰是不争的事实。
小李介绍,只要卖出去1000张唱片,就可以保本,“自己做,卖够1000张就保本了,一张卖15元或者20元,那样我们就能出专辑了。”
---只卖15或20元人民币,都只要1000张,就可以保本。虽然说是剔除了所有的宣传及行政费用,但是这个数字,也实在低得超过了我的想象底线。但算一算,20*1000=20000,确实已经保本。这成本里面甚至还包括了杂费:占了四分之一强的版号购买费用。
B、10万张
07年音乐人崔恕接受采访,声称:在内地,一张唱片的制作成本在30万左右,如果只是塑料片的成本应该在3块多,已经包括印刷在内等的基本制作,那么要卖过10万张唱片就可以保本。但是这还没有计算音乐制作费在内。
---看过上面的例子以后,觉得这十万张的保本量有点夸张。但这位是搞音乐的人接受采访,因此可以理解,他肯定是加上了各地的活动费用、广告宣传费用、唱片公司仓库费用、人工费用、经理奖金工资福利、工作人员差旅费、给乐评人的红包、给记者的红包、给电视台的红包等等等等。但我觉得我还是相信我销售业内的探子给的量。大家都知道唱片业喜欢浮夸、乐评人不爱说真话。
他直言不讳地拿自己给容祖儿做的作品来举例子。他给容祖儿写了一首歌,最后根据英皇公司提供的一份报表,只拿到了几百块版税。“这就是唱片业的现状啊!吹嘘销量有多好一点用都没有!不要以为是给一个大牌歌手写,就可以拿到多少钱。都是一样的,因为版税骗不了人。一般来说,都是先预付版税,但是报表最后给出的数据是永远超不过版税的,在无线销售上有突出好成绩的歌曲除外。所以几百块的收益是很正常的现象。”
---嗯?销售报表?我咋觉得这几个字很眼熟?当然容的唱片销量的确非常之烂,这不是秘密。
C、5、60万
07年张亚东同学担任某选秀的评委的时候,说出了下面的话:“如今的唱片市场充斥着盗版、非法下载,这些严重地制约了唱片的销售量。像去年李宇春的唱片只卖了五、六十万,仅刚够收回成本,这就是内地最当红的歌手的成绩,其他许多新人都没有机会发片。”
---我说亚东同学,根据我前面的解析,您老自己回家拍高了枕头仔细想想,是不是被人忽悠了啊?这种话是谁告诉你的啊?60万*20元=1200万元,这都是一部内地中等大片的票房了。而且还几乎没投什么广告。要把这1200万元用光掉,是需要很大创意的。
你难道不知道,你家阿菲当年的销量,好几张还没到这数吗?你这样子还自己开什么公司啊?身在业内,居然啥也不知道,不被人卖了不错了。
我很阴暗的问一句:你的制作费全部要到手了没有?别一听好朋友说没赚到钱,心一软就……
实际上,唱片公司报的《皇后与梦想》的销量,是大大低于我收到的数字的。当时我也忍不住在博上委婉的表达过这个意思。后来07年底的某次采访,宋同学说他们当年是这样统计销量的:我们从天凯(发行商)那里拿到的是发货量,我们手头有一个全国正版渠道名单,他们都是各地主要的零售销售商,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国内的唱片销售早就萎缩了,也就200多家,比如各地的新华书店等,只要一个一个打电话问,还剩多少张,就知道卖出多少了,所以最后出来的数字才会精确到个位。误差?肯定是有的,主要就是那些兼具批发的大零售商,在10%左右,但是我们还有二三线小城市和自己从别的渠道拿货的零售商没有统计。
---搞过统计的人都知道,这种方法比较扯淡。全国就统计了200多家,俄滴神。还是打电话问的,俄滴神的神。跟玩儿游戏似的。而且皇后当年,是现钱提货,就是说,允许的退货将非常有限,因此统计人家还剩下多少,毫无意义。天凯发了多少,就是销售数量。其实老宋同学当时选择这种扯淡的方法,是有他的战略考虑的。我思考过后也完全同意。因为当时他的宣传点,就是用当下最红的歌手李宇春的实际销量,来戳破唱片业的泡沫。如果不幸李宇春同学的唱片实际销量出人意料的好,好到离泡沫们爱吹的那条线儿不远了,那就比较头痛了。于是就只好采取非常一点的手段,来达到借李宇春而让世人深省的目的。而且用这方法还没人能说他刻意造假。喘口气,大家听懂了没?
话说办法我是同意的。但是呢,在堂而皇之的:“说出事实,改变唱片业虚报销量的不正之风。”这种言论下面,我仍然是觉得有些搞笑。这软刀子挺厉害的,一边把不明真相的LOLI们唬得眼冒崇拜的星星,一边还能把其他老板们噎得无话可说。难道要站出来说:你丫也谎报了你丫明明不止卖这么点你丫用虚报来棒打虚报?这不是傻的么?给李宇春做广告啊?看这事儿办的。看这暗亏吃的。
补充一句,其实我大概一开始就没把老宋拔得太高,所以没有一些人的失落感。我觉得在内地来讲,他还算是比较聪明的商人。他家不是创意不够,是创意过剩,特别是有了葱头以后。我主要还是忧郁他家的执行能力啊啊啊。比创意还要重要的执行,实在是……真的是……唉,这执行的鸡毛蒜皮,不可能全让葱头来操心哪。
需要说明的是,近几年市场不景气以及盗版猖獗,一不小心就会有唱片公司被迫合并或者直接倒闭的情形发生,实在令人担心。而艺人的收入与身价,是直接与销量之类的因素挂钩的。销量也是影响力的一种,影响力不同,他们的自主性与自由度,会随之不同。与公司谈判的筹码及底气也会不同。
不管对外报多少,销量一千与十万,在业内不用说,是人都能感觉到不一样。
因此,如果歌迷真正喜欢一个歌手,或者被他/她的音乐所感动,就请一定要买正版的唱片、正版的演出DVD,通过正常途径去欣赏他/她的演唱会。这是你唯一能为他/她做的,最能支持他/她的事情。也是除了人民群众以外,其他因素都不能为他/她做得到的,但却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