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学反思
《卖炭翁》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诗人塑造了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揭露了宫市的弊端以及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这篇文章时,我是按照文言文教学的常规套路走的,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课文(翻译并理解中心),读好课文(领悟文章炼字炼句处同时注意文化的渗透)。
一、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要处理好两件事,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字音好办一些,看课文下的注解,注意通假字,必要时查字典;读准节奏略有困难,不同的老师教会有细微的差别,再说语文这门功课中的好多知识有争议,包括朗读,我到网上查询了大量朗读视频,最后选了中央广播电台方明老师的朗读视频作为学生练读的范本。网络上选择朗读要把握几点:1.听得舒服,2.停顿合理,3.有配文画面(有些课文朗读找不到配文画面)。
二、读懂课文
读懂课文一般要做四件事:1.翻译文言文(短一些文章可以设计同桌互译,长一点的文章找一些重点句、难句),2.理一下文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梳理文章脉络,4.理解作者的思想。
三、读好课文
这一步的中心任务是品味文章的炼字炼句处、章法考究处。这是教学最难的一步,没有处理好,文章一滑而过,学生几乎没什么收获,处理得好,学生兴趣盎然、印象深刻,收获满满。鉴于前几篇文言文在“读好课文”环节处理得比较粗糙,自我感觉不
《卖炭翁》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诗人塑造了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揭露了宫市的弊端以及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这篇文章时,我是按照文言文教学的常规套路走的,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课文(翻译并理解中心),读好课文(领悟文章炼字炼句处同时注意文化的渗透)。
一、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要处理好两件事,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字音好办一些,看课文下的注解,注意通假字,必要时查字典;读准节奏略有困难,不同的老师教会有细微的差别,再说语文这门功课中的好多知识有争议,包括朗读,我到网上查询了大量朗读视频,最后选了中央广播电台方明老师的朗读视频作为学生练读的范本。网络上选择朗读要把握几点:1.听得舒服,2.停顿合理,3.有配文画面(有些课文朗读找不到配文画面)。
二、读懂课文
读懂课文一般要做四件事:1.翻译文言文(短一些文章可以设计同桌互译,长一点的文章找一些重点句、难句),2.理一下文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梳理文章脉络,4.理解作者的思想。
三、读好课文
这一步的中心任务是品味文章的炼字炼句处、章法考究处。这是教学最难的一步,没有处理好,文章一滑而过,学生几乎没什么收获,处理得好,学生兴趣盎然、印象深刻,收获满满。鉴于前几篇文言文在“读好课文”环节处理得比较粗糙,自我感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