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引子
宿松方言分布示意图 |
一、称调用语 |
“……汉语语法的稳定性还可以从各地方言的比较中看出来。汉语方言经过中古时期的分化,语音上和词汇上的差别相当大;但是,各地方言的语法可以说基本上是一致的。(见王力著《汉语史稿》211—212页)宿松方言的语法也是符合以上论点的,它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亦较小。在句法上,各种句子成分及其结构规律与普通话基本相同;词类、词性也基本一致,但还是有自己的一些语法特点的。 一、助词“着”的多种功用 1、附在动词后,表过去时,相当于普通话的时态助词“了”。 如:(1)“你吃饭没?”“吃着。” (2)“宝宝睡没?”“睡着。” 2、充任结构助词,可看作“了”。 如:(1)他从来不服人,这次服着她。 (2)小心,别吃着他的亏! (3)风来着,雨来着,道士的马妈(指妻子)背着鼓来着。(宿松儿歌) 二、动词“脱”的用法 动词“脱”既可作虚词又可作实词,且使用频率高。 “脱”在普通话中是一个动词,如“逃脱”、“摆脱”、“脱落”等。但在宿松方言中,“脱”却经常充当时态助词“了”,“过”,还能当形容词“坏”、“破”和动词“完”用。 如:(1)吃脱黄瓜有茄子(相当于“过”、“完”、或“了”)。 (2)会议将将(刚刚)开脱(相当于“过”、“完了”)。 (3)“文化大革命”埋没脱许多人才(相当于“了”)。 (4)嗬嗬!我今朝刚买的笔就脱着(相当于“坏”)。 (5)我的这双鞋只穿了三天就脱着(相当于“破”)。 三、 ![]() 如:(1)“小华,你爸爸在家里不?”“在。”(作动词,表存在) (2)你把这本书在我。(作动词,相当于“给”) (3)“你的作业做脱么?”“做脱在。”(作助词,相当于“了”) 四、“里”字的多种用法 如:肉里肉头 撩里撩跷 撇里撇脱 吭里吭气 弗里弗忒 神里神气 五、人称代词带词缀“侬”表单数,带“者”表复数 如:我侬 恁锇(你) ![]() 我者 恁者(你们) 佢者(他们)——复数 六、单一否定表肯定 如:(1)“我去有事,你不要跟着!”“非要!”(表一定要跟) (2)哗嚓!水烧得非开了!(表非常开) (3)“小明,不要吃生黄瓜!”“非要吃!”(表一定要吃) 但须注意:这里的叫“非”字可能是副词“偏”的别读,如:“偏要去”、“偏要吃”,但“水”就不能说“偏要开”。这又不尽然了。 |
做屋打船,昼夜不眠。 宁可给相家(通世故人)养马,也不给掩子(孬孬霍霍人)管家。 上等之人口说为凭,下等之人牛皮榜都不灵(不守信用)。 年年防饥,夜夜防盗。 脸上没长痕,不是做媒人(指年青人不会做媒)。 不在被窝里困,不晓得被窝里寒。 六月天的日头,继父老子的拳头。 人是铁,饭是钢,一日不吃饿得慌。 不看吃,也看穿(意即从穿着可看出一个人的穷富)。 大人望插田, ![]() 好种出好苗,好葫芦画好瓢。 鹞鹰不打窝边食,兔子不吃窝边草。 硬处驮锹过,软处挖一锹(指欺软怕硬)。 东边吃羊肉,西边吃狗肉(指搬弄是非)。 见官莫上前,做客莫在后。 家贼难防,偷脱(掉)屋梁。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今年望明好,长袄改短袄;明年望后年称(心),短袄改背心。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早知三日事,世上无穷人。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有钱买种,无钱买苗。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通一世穷。 两勤夹一懒,要懒也不懒;两懒夹一勤,要勤也不勤。 喉咙深似海,大吃如小赌。 手心手背都是肉,十根指头根根疼。 拳头往外打,胳膊往里歪。 泥巴菩萨下水,自身难保。 树长万丈,叶落归根。 山大不遮风,牛大不压虱。 留得青山在,不愁无柴烧。 捏到鼻子喝一蛊(指吃了人家亏还不能做声)。 满堂的儿女抵不得半房的夫妻。 吃 |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朋友圈
微信
微博
新浪博客
新浪新闻官方
热点资讯 精彩视频抢先看 5.0分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