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2014-07-25 13:49阅读:1,889

引子

  宿松方言分布示意图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X

宿松,处在皖、赣、鄂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上历史上移民的原因,造成了宿松语言的复杂化。西南程营、汇口一带多带德化口音;西部边境,包括佐坝区的大部,二郎、陈汉区的一部分,带黄梅语尾音;北部及东北边境又近似太湖口尾音;东部明显受望江口音影响,因长江洪泛淤积形成的复兴洲区,原无土著居民,其人口均系县其他地区及外县徙人。这样,在宿松县区域内又出现了枞阳、庐江、桐城、湖口、彭泽等地的方言方音。以县城为中心,延及五里、九姑、许岭、程集、二郎绝大部分及陈汉、凉亭、复兴区的部分,则操地道的宿松话。本卷以这种地道的宿松方言为叙述对象。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宿松方言语音的声母基本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有翘舌音区,全县大部分区域属于这种音区,其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这个音区的人发音,能准确地区分zh、ch、sh与z、c、s等声母;二、无翘舌音区。这个音区的人口不及全县总人口的20%,且零散分布在几个边缘地区,如许岭的下仓埠(即长湖乡),复兴区的套口乡,程集区的高岭乡,凉亭区的趾凤乡,陈汉区的柳坪乡。这些地方的人发音发不出zh、ch、sh,仅能发出z、c、s,如把“是”读成“si士”、“知识”读成“zisi资思”、“实事求是”读成“sisiqiusi士土求士”等等。
  简而言之、宿松方言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别在于语音与词汇两个方面,语法差异则较小。下面分别对宿松方言的有翘舌音区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情况予以简单介绍,并对若干内容进行标音举例,还附列一些方言谚语、俗语、歇后浯等。

第一章 语音

第一节 声母、韵母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第二节 声调及变调现象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第三节 声韵配合关系的特点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宿松县方言音节结构关系表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第二章 词汇
第一节 词语的主要特点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4、词形与普通话相同,词义不同。
  宿松方言有些词语虽与普通话词语毫无二致,但词义有别。如“过夜”一词,普通话指“住宿”,宿松方言却指“吃晚饭”;又如“齐整”,普通话指“很整齐”,宿松方言却指“漂亮”。
  5、词素颠倒。
  这类情况在宿松方言中不多见,但却能显示宿松方言的某些特色。如将普通话的“热闹”说成“闹热”,“公鸡”、“公鸭”说成“鸡公”、“鸭公”,将“母猪”说成“猪娘”,还将下过崽的母牛、母猫、母狗说成“牛娘”、“猫娘”、“狗娘”等等。
  6、词义与普通话相同,词素部分相同。
  如将“晚饭”称“夜饭”,“弟弟”称“老弟”,“刮风”叫“起风”,“下雨”叫“落雨”,“中午”叫“中时”,“辣椒”称“辣胡椒”等。
  7、数量词“个”的多样用法。如:
  (1)先过去着一个飞机,又飞来着一个飞机(相当于“架”)。
  (2)这个汽车好快(相当于“辆”)。
  (3)这个水笔真好写(相当于“支’)。
  (4)这个地图上还有我们村子的名字呢(相当于“张”)!
  8、有许多委婉的讳语词。
  如“怀孕”称“有喜”,老人死了称“过着身”、“老着”,幼儿死了称“走着”,过年时称肉骨头为“元宝”等等。使用这些讳语词,既把事情表述了,又委婉中听,不使人反感。
  9、拟声构词,生动形象。如:
  (1)呀呀儿哟——用来指不怎么健壮的人,有的地方还指不大正派的人。
  (2)嘀呀哒——用来指民间瓦灯或婚丧时吹的长筒号(或曰喇叭)。
  (3)喔哇哈——指接新娘时吹的喇叭。
  (4)嘀嘀哒——指军号。
  (5)哎哎哟——指唱戏或唱歌(例句:你去看哎哎哟不?我的奀奀不会唱哎哎哟!)
  (6)咪咪——指猫;咯咯——指鸡,等等。
第二节 语词举例


  一、称调用语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二、生活用语
  1、名词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2、动词,其中包括动宾词组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
3、形容词
第三章 语法特点和标音举例

第一节 语法特点


  “……汉语语法的稳定性还可以从各地方言的比较中看出来。汉语方言经过中古时期的分化,语音上和词汇上的差别相当大;但是,各地方言的语法可以说基本上是一致的。(见王力著《汉语史稿》211—212页)宿松方言的语法也是符合以上论点的,它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亦较小。在句法上,各种句子成分及其结构规律与普通话基本相同;词类、词性也基本一致,但还是有自己的一些语法特点的。
  一、助词“着”的多种功用
  1、附在动词后,表过去时,相当于普通话的时态助词“了”。
  如:(1)“你吃饭没?”“吃着。”  
  (2)“宝宝睡没?”“睡着。”
  2、充任结构助词,可看作“了”。
  如:(1)他从来不服人,这次服着她。
  (2)小心,别吃着他的亏!
  (3)风来着,雨来着,道士的马妈(指妻子)背着鼓来着。(宿松儿歌)
  二、动词“脱”的用法
  动词“脱”既可作虚词又可作实词,且使用频率高。
  “脱”在普通话中是一个动词,如“逃脱”、“摆脱”、“脱落”等。但在宿松方言中,“脱”却经常充当时态助词“了”,“过”,还能当形容词“坏”、“破”和动词“完”用。
  如:(1)吃脱黄瓜有茄子(相当于“过”、“完”、或“了”)。
  (2)会议将将(刚刚)开脱(相当于“过”、“完了”)。
  (3)“文化大革命”埋没脱许多人才(相当于“了”)。
  (4)嗬嗬!我今朝刚买的笔就脱着(相当于“坏”)。
  (5)我的这双鞋只穿了三天就脱着(相当于“破”)。
  三、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字的多种功用
  如:(1)“小华,你爸爸在家里不?”“在。”(作动词,表存在)
  (2)你把这本书在我。(作动词,相当于“给”)
  (3)“你的作业做脱么?”“做脱在。”(作助词,相当于“了”)
  四、“里”字的多种用法
  如:肉里肉头  撩里撩跷  撇里撇脱
  吭里吭气  弗里弗忒  神里神气
  五、人称代词带词缀“侬”表单数,带“者”表复数
  如:我侬  恁锇(你)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侬(他)——单数
  我者  恁者(你们)  佢者(他们)——复数
  六、单一否定表肯定
  如:(1)“我去有事,你不要跟着!”“非要!”(表一定要跟)
  (2)哗嚓!水烧得非开了!(表非常开)
  (3)“小明,不要吃生黄瓜!”“非要吃!”(表一定要吃)
  但须注意:这里的叫“非”字可能是副词“偏”的别读,如:“偏要去”、“偏要吃”,但“水”就不能说“偏要开”。这又不尽然了。


第四章 俗、谚语与歇后语

第一节 俗、谚语



  做屋打船,昼夜不眠。
  宁可给相家(通世故人)养马,也不给掩子(孬孬霍霍人)管家。
  上等之人口说为凭,下等之人牛皮榜都不灵(不守信用)。
  年年防饥,夜夜防盗。
  脸上没长痕,不是做媒人(指年青人不会做媒)。
  不在被窝里困,不晓得被窝里寒。
  六月天的日头,继父老子的拳头。
  人是铁,饭是钢,一日不吃饿得慌。
  不看吃,也看穿(意即从穿着可看出一个人的穷富)。
  大人望插田, [转载]宿松县志(卷二十四)方言望过年。
  好种出好苗,好葫芦画好瓢。
  鹞鹰不打窝边食,兔子不吃窝边草。
  硬处驮锹过,软处挖一锹(指欺软怕硬)。
  东边吃羊肉,西边吃狗肉(指搬弄是非)。
  见官莫上前,做客莫在后。
  家贼难防,偷脱(掉)屋梁。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今年望明好,长袄改短袄;明年望后年称(心),短袄改背心。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早知三日事,世上无穷人。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有钱买种,无钱买苗。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通一世穷。
  两勤夹一懒,要懒也不懒;两懒夹一勤,要勤也不勤。
  喉咙深似海,大吃如小赌。
  手心手背都是肉,十根指头根根疼。
  拳头往外打,胳膊往里歪。
  泥巴菩萨下水,自身难保。
  树长万丈,叶落归根。
  山大不遮风,牛大不压虱。
  留得青山在,不愁无柴烧。
  捏到鼻子喝一蛊(指吃了人家亏还不能做声)。
  满堂的儿女抵不得半房的夫妻。
  吃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