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穿越记忆的河流#按新的管理规定……

2024-06-21 14:01阅读:
@但斌:#穿越记忆的河流# 按新的管理规定,以后东方港湾可以在私募排排网等公开平台上展示业绩的基金,只能是签了代销协议的基金,与银行和券商合作的产品估计都不行了。据说,出台这一举措的初衷还是某些私募认为短期业绩排名会影响他们长期投资,所以主张隐藏业绩不向公众透露以免徒增压力…… 有不同想法很正常,但作为一项政策的实施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我个人认为,我们更应该的是反向措施,应该强行要求每家私募必须公布他们每只产品的业绩和持仓情况,让全社会监督,如果持仓能穿透到底层,某种程度上会避免“跑路”、“做庄”、“操纵”等情况的出现和发生……尽可能把一切置于“阳光”下,才能避免“龌龊”之事发生。美国证券市场监管机构要求规模在1亿美金以上的机构必须公布股票持仓,公布后,可以谈论持仓……每个人都可以查询等等,让公众监督,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甚至可以“中国特色一点”要求每家机构必须向全社会公开持仓,以利监督。
至于业绩公开,影响长期投资,渠道更偏向短期业绩好的公司的想法,我觉得市场长期是有效的,长期投资大概率业绩更好,原则上根本没有任何影响,自己意志力不坚强,怎么样都会有问题…… #穿越记忆的河流#按新的管理规定……

#穿越记忆的河流#按新的管理规定……


@张怡坦的投资日记:阳光、透明最好//@JoeJohn:以前还叫“阳光私募”,现在只叫证券私募了。就中国证券市场的表现,加上“证券”两字,阴化了[允悲]//@好脾气988:“甚至可以“中国特色一点”要求每家机构必须向全社会公开持仓,以利监督。 ” …机构应该向市场公开自己的实时仓位。//@但斌回复@好脾气988:可惜没有找我们座谈,如果我参加,我会提这样的建议!//@钥匙扣Q:主要是没业绩,就藏着,怕别人看到。有业绩就喜欢拿出来嗮。人性。//@但斌回复@钥匙扣Q:我们在2022年业绩最差的时候也是全部公开业绩的,直面困难和挑战!//@52悠然自得:太对了,置于阳光之下,才有利于监管,反而监管难度降低!//@但斌:回复@52悠然自得:是啊!让全民监督不是更好吗?!//@Mike_Wang2008:支持但总的建议,应该全部在阳光下,否则以后各总暗香操作,投资人根本不知道//@但斌:监管穿透到底层,同时让公众来监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


@董三杯O:非常赞同,私募基金作为一个“代客理财”行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道德风险。阳光化应该放在第一位//@千与千寻319:现在空头的工具,资金占绝对优势,公布会被空头针对性收割//@但斌:好公司不怕,英伟达现在空头持有量世界第一!只有坐庄或行阴谋诡计的人才害怕暴露……[允悲][笑cry]//@阳光笑可Amaomo:还要学但总不盈利不收管理费[嘻嘻]//@但斌:如果都这么做的话,估计90%的私募要倒闭了,肯定会因此招致很多同行怨恨……但我还是坚持认为不赚钱不应该收费!//@niuniu1031558443:公开透明可以减少龌龊之事的发生[心][good]//@瘦西湖边一钓翁:公平公正公开,阳光下监督确实会弥补私募基金的可能道德缺失短板。[哈哈]//@MrHotWater:我确实对但总能投资英伟达眼红,因为被政策限制没有资格参与美股,但我不得不佩服但总,赞同但总,说得太好了,为社会美好发展和行业进步而发声,补充一个投资者的角度,有钱人的钱也是钱,不公开业绩,让骗子可以继续行骗,一个私募产品做烂了找不到历史记录,又可以包装一下发新产品了//@匡满兰:此番言论足见但总公开公正,心胸坦荡


@流水惜花-:东方港湾什么时候上市//@但斌回复@流水惜花-:什么时候中国实行真正的注册制的时候才有可能,目前看永远不可能!//@少女兰花指:但老师的见解方是独到的问题根源之处[good][鲜花]//@但斌回复@少女兰花指:可惜,反着走![挤眼][馋嘴]//@光启城大律:回复@但斌:@光启城大律: 阳光化不就是公募了[笑cry]现在的问题是私募监管向公募靠齐,但又不让私募公开,很矛盾//@投资是一首诗:应该这样!不管公募私募都应该严格监管,公开透明。区别仅仅是公募是公开募集,私募向特定人群募集。//@艺琳营养师:李录先生说永远记住两条底线:第一,要永远明白自己的受托人责任,把客户的钱当作自己的钱当作自己父母辛苦血汗积攒了一身的保命钱。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它管好。//@艺琳营养师:第二,是要把获取智慧、获取知识当做是自己的道德责任,要有意识的辨别在这个市场里似是而非的理论,真正的去学到真知灼见,培养真正的洞见,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取得成就,为你的客户获取应得的回报。但总,就是遵守这两条底线的投资践行者[good][good][good]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