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2023-09-12 15:07阅读:31
牛角寨石窟位于四川省仁寿县高家镇鹰头村。牛角寨石窟分布范围约1万平方米。造像雕凿于盛唐时期,有摩崖造像2480尊,已编号建档101龛,1519尊。其中佛教造像龛95个,造像1395尊;道教造像龛6个,造像124尊。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大佛区域和坛神岩。
从牛角寨造像龛中残留的题记,可以推断这些造像的建造时间。位于53号龛右壁的《南竺观记碑》,基本完好,其中内容有“……大唐天宝八载(749年)太岁己丑四月乙未朔十五日戊申,三洞道士杨行进、三洞女道士杨正真、三洞女道士杨正观……真正法观元守宪进弟彦高等共造三宝像一龛,为国为家存亡供养。”在13号龛右壁上,刻造像题记一则,竖刻楷书7行,可见内容有:“贞元十一年(795年)太岁乙亥元月建,戊寅廿八日书。”从这两则题记中,可以看出,牛角寨石窟应营建于中唐时期,据专家考证,绝大部分是盛唐时期镌刻的。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第44号:弥勒大佛龛
44号龛,位于牛角寨东侧崖壁,这尊依山镌造的弥勒佛半身胸像,面形丰满,眉似弯月,双目微睁,平视东方,比例匀称,线条流畅,俗称高家大佛、牛角寨大佛、仁寿大佛,是牛角寨石窟的标志性造像。
44号龛保存基本完好,龛高16米,宽11米,深8.7米。半身胸像高12.4米,坐西向东,半圆雕。佛头高6.6米,发式呈螺髻,面部宽4.6米,丰满,耳长3.7米,垂肩,眼微启,嘴微合,颈高0.95米,肩宽11米,胸高4.85米,双手于胸前合十(手掌明显为后人补刻)。大佛胸侧各站一力士,均高1.9米,腰部着战群,系帔帛,立于台基上。弥勒佛神态安详,胸下部分与山岩融为一体,显得气势磅礴。龛本无顶,后来有一对夫妇出资10万,建造了大佛阁,为大佛遮风挡雨。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第41号,千佛龛位于大佛龛左边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第2号:维摩诘经变龛。左边或者说最里面的那个龛。
维摩诘经变龛,龛口呈长方形,平顶,宽1.9米,高2.1米,深1.1米。主像维摩诘、文殊为半圆雕,其余为高浮雕或浅浮雕。全龛刻像109身,除部分头部残损外,其余基本完好。这龛经变,主要表现了《维摩诘经》的内容。龛右侧中部为维摩诘居士,头戴风帽,肩宽体胖,坐在一张有华丽顶罩的床上,上身左倾倚床柱,左手握一棱形物于怀,右手指其物,昂首张口,头略左倾面向文殊作辩论状。龛左侧中部为文殊菩萨,头毁。身穿半臂圆领袈裟,赤臂载臂钏,胸饰璎珞,臂绕帔帛,结跏趺坐束腰帷幔须弥座上,左手抚左脚,右手曲臂挽带,背后有双重桃形身光。该龛造像左右以文殊和维摩诘为主要人物,这表现的是“文殊问疾品”。
在维摩诘的左侧,站立一弟子,头损,身穿U形领袈裟,右手高举过肩,左手指一女人。所指女人头损,身穿天衣,系长裙,上身后仰面向弟子。这两个人物,正是“观众生品”中维摩诘室内的天女和佛弟子舍利弗。此幅画面象征地表现了经中所说的舍利弗变天女、天女变身舍利弗,即佛教“色相无在无不在”的法理。文殊身侧后雕刻众弟子、诸天。在文殊和维摩诘下方,还有众多人物,有帝王、武士、僧侣、市民等,或揖拜、或倾听、或观望、或静思、或感叹,或相互议论……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第3号:观无量寿佛经变龛
该龛是根据《观无量寿佛经》的内容而雕刻的西方净土变龛。龛口呈长方形,平顶,龛长1.4米,高1.52米,深0.5米,深浮雕造像117尊,可谓人物众多。
龛下部为双层九曲拱桥,桥下施斗拱,上饰勾栏,桥面置短颈圆腹瓶,瓶侧有护法神和祥兽守护。瓶中长莲一枝,生枝若干,枝托莲花布于龛的上部。众多形象就分布在桥面和莲花上。桥面五舞伎翩翩起舞,两侧坐乐伎,或弹琵琶,或抚筝。再两侧,各五个作歌咏状。上层桥正中,正面三人,赤上身披帛,其两侧各一狮昂首倒立;再侧,后乐伎若干呈奏乐状。二金刚站立左右龛沿。龛上部西方三圣居中并坐,主像双手胸前结印,均结跏趺坐于须弥座式的莲台上,顶悬宝盖;两侧有弟子、七宝塔、菩提树、楼阁和乐伎四组。乐伎分别表演,或状似摔跤,或爬莲蕾枝,或双手倒立。座下两侧各有二菩萨,再侧有诸天、仙鹤、鹦鹉等。龛中,一赤身童子身居高台,左手扶栏,引身探首,右手加额,正全神贯注地观看乐伎表演,连高台下一赤身童子踮脚探首似呼其接引都无暇顾及。
眉山仁寿—</a>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