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易水边的荆轲在等待谁?——中华剑道

2018-02-01 08:42阅读:
公子丹在催促荆轲行动。
《史记》记载,荆轲尚未出发时,对公子丹配备的副手秦舞阳并不放心:“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荆轲在等一个人一起去行刺秦王,等哪一位?史书未载,但却证实:荆轲对自己的剑术也信心不足,等待的肯定是一位剑术高手。
易水河边,众人在为荆轲高歌送行。
《战国策》记载:“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公子丹在激将,声言若荆轲继续拖延行期,便派秦舞阳独自先行入秦,荆轲斥责公子丹:“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荆轲在与盖聂论剑,盖聂怒目而视。
著名剑客荆轲太要面子,昔日被赵国著名击剑大师盖聂白了一眼,便大怒不告而别,这次他等待的是不是盖聂?在荆轲内心,承认剑术高于自己的,世上没有几个,荆轲修书请强援做帮手也合情理,但这次入秦没有活着回来的可能,给荆轲送行的人都明白这一点,所以才唱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壮烈哀歌,荆轲能有把握请到盖聂陪自己送命?似乎不大可能,所以,荆轲在等待谁,成了千古谜团。
面对公子丹的质疑,荆轲心中有苦说不出,充分准备与精心布局被一位剑术高手的迟到抵消,公子丹的心急、荆轲的虚荣心与剑术的不足,共同造成了刺秦有行动无结果。
公子丹在拱手送行,荆轲义无反顾,并不回头留恋。
荆轲,一个可歌可泣又可悲的历史小人物,被燕国太子逼上了绝路,公子丹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与国家:小小的燕国无力面对强秦报复,公元前226年,秦国大将王翦率军攻占燕国大半国土,燕王退守辽
东,忍痛杀掉了儿子太子丹求和,但志在一统天下的秦王并没有罢手,还是于公元前222年灭掉了燕国。
庄子在为赵惠文王说剑。
庄子在为赵惠文王说剑时,阐述了三把剑中他最不屑的“庶民剑”,庄子认为剑士争斗与刺杀就是庶民之剑,这其实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便没有任何好处。
不幸的是,庄子的预言在荆轲刺秦行动中应验了,荆轲手中的匕首再怎么锋利,甚至不管剑术再怎么高超,也只能归类“庶民剑”。
荆轲刺秦行为,最显眼的莫过给刺客注入了侠客精神!
逐步扩大的秦国地图。
事实上,荆轲即便行刺成功,强大的秦国也不会因秦王丧命而怕了燕国,兴许报复行动会更快更狠,追其究竟,燕国是用“庶民剑”去对付“天子剑”,当时,秦王嬴政的“天子剑”已大致成型,甚至比庄子口中的“天子剑”更长!
一杆“陈”字大旗猎猎招展,无数大旗分别字号,逐渐增为不计其数。
强大的秦国,凭借精良的青铜剑夺得天下,但是,统治者之后开始挥舞起了庄子口中的“庶民剑”,短命的秦王朝暴征横敛,以利剑治天下,公元前209年七月,戍卒陈胜揭竿而起,一统华夏的庞大秦朝,勉强坚持了三年,于公元前206年正式亡国。
模拟实验,人们用长长的锄头、铁锨与长剑较量、搏击。
揭竿而起,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解释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意指农民起义,农民军装备的主要兵器不过是些锄头、铁锹,但这些农具用于战场单兵搏斗却并不吃亏,冷兵器搏杀,兵器的长短太重要了!
看来铁制长剑还要加长,到了汉代,干脆形状大变,逐渐进化为著名的汉代环首刀。
但长剑没有沦落,而是开始迅速延伸,剑道也并没有改变,还在延续,并且越来越被赋予文化内涵,并且堂而皇之登上艺术殿堂。
《第二集剧终》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