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汉都两阁——天禄阁和石渠阁及其影响》后记

2023-03-02 10:10阅读:
年前就听说书印出来了,但是一直没见到。今天上午终于拿到了样书,既有点兴奋,又有点遗憾。当时书稿完成后我写了一个简短的后记,没想到临出版前被丛书的组织者换掉了。现在发在这里,算是对祥平、明诠两位好友的一个交代。
《汉都两阁——天禄阁和石渠阁及其影响》后记

天禄阁和石渠阁是中国历史上既有文献记载,又有遗址发现的最早皇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经过两千多年时间长河的冲刷,天禄阁和石渠阁遗址只剩下两个残存的台基。附近的考古遗存已经寥寥无几。但是天禄阁和石渠阁的影响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天禄阁和石渠阁的创建以及以二阁为依托所进行的文献整理工作具有开创之功。
汉代之前,周秦宫廷乃至殷商时代均不乏典籍收藏,但是他们的典籍收藏分散在丞相府、内史等不同的部门,没有一个统一的收藏处所。天禄阁和石渠阁开创了皇家宫廷典籍集中收藏和管理的先河。这一模式成为后世典籍收藏效仿的典范。自从刘向、刘歆父子先后受命校理图书典籍,他们及其助手对天禄阁、石渠阁收藏的典籍文献进行了开创性的整理工作。他们创立的“六分法”文献分类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两千多年。直到今天,《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的一些内容,仍然能找到刘向父子分类思想的影响。他们创造性的发明了为图书文献撰写“小序”的文献整理方法
开创了中国古典目录学中的“提要”体例。两千多年过去了,当时的许多典籍文献已经烟消云散,但是这些典籍的主要内容依赖刘向父子撰写的“小序”得以流传至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天禄阁和石渠阁的文化影响在清代得到了一次集中爆发。乾隆皇帝出于政治统治和文化治理的需要,在编纂《四库全书》的同时,将宫廷收藏的善本图书编成《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又将宫廷收藏的历代法书名画经过鉴定后编成《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这两部清代文献整理的巨著,使用汉代“天禄”“石渠”作为题名,足见乾隆借重之意,亦可见“天禄”“石渠”影响之巨。
大约三年前,韩养民先生对我说,未央区政协有续作“汉文化丛书”的设想,希望我能写一写天禄阁和石渠阁,列入“汉文化丛书”第三辑中。我以学力不逮,术业有专攻为由婉辞。2021年春,在疫情防控的间隙,韩养民先生说未央区政协已将“汉文化丛书”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仍然希望我承担有关“天禄阁”和“石渠阁”内容的撰写工作。加上刘连腾先生、袁小川主任再三动员,遂不揣固陋,勉力承应。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我邀请了河海大学刘祥平、厦门大学谢明诠二兄和我共同承担撰写任务。
孔子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可见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在开始撰写之后,我们才发现历史记载中有关“天禄阁”和“石渠阁”本体的资料十分有限。这给我们的研究和撰写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好在“天禄阁”和“石渠阁”的文化影响力十分巨大,弥补了本体研究资料匮乏的缺陷。
这本小书的撰写提纲由刘亮提出,韩养民、王学理、李郁、刘祥平、谢明诠诸位师友提出修改意见。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五章的第二节由刘亮执笔;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第节由刘祥平执笔;附录由谢明诠搜集整理;全书由刘亮统稿。
我常常说,一篇文章发表或者一本书出版,便等于将作者的不足和偏见交给了读者评判。这本书亦不例外,请读者朋友们不吝指正,给我们一个提高和进步的机会。
谢谢大家!
《汉都两阁——天禄阁和石渠阁及其影响》后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