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自己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前途否?

2022-10-14 12:10阅读:829
自己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前途否?

看到有从事乡村振兴的人士说:支持在村的农民,单户养猪,庭院经济。支持在村农民,利用手边资源,地里粮食秸秆和早晚和休假空闲劳动力时间做。养个2-4头猪羊,20左右只鸡鸭鹅,20多肉兔,单品种不能太多,容易集体瘟病。贫困户年人均5000元,多赚一元是一元,省一元也是多赚一元。居村农民力所能及干点。
这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首先满足自己的温饱所需,然后为了获得其他生活用品而生产剩余产品,用于市场交换(通过货币)。
这个模式是否有前途,受几个因素影响:
  1. 土地价格。受土地政策和地域影响。如果土地不能充分自由交易,则土地价值就不会充分体现,当土地价值极低时,自给自足有经济可取性。如果土地因自由流转和因靠近大城市而高到靠卖地足以为生时,不会农村原居民愿意从事自己自足的农业生产。北京周边考拆迁致富的农民已经没人从事农业生产。也就是说,当新的产业和经营方式能提高土地价值时,农民会考虑放弃农业而靠卖地收入为生。
  2. 从业偏好。也有一种可能,既部分农村原居民和城市居民,因个人生活习惯或生活方式偏好而选择到农村从事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如果这种人极个别,则不能成为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只能算个案。如果这种人占到一定比重并足以影响农产品供给来源,则可以成为一种模式存在。(比如日本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但日本已经出现这类人逐渐老龄化和减少的趋势。)
  3. 市场。现代社会的自己自足生活方式离不开市场,需要从市场获得其他自己无法生产的生活必需品。这就需要自己自足生产者一定要有足够的可以换取商品的剩余产品。那么就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用于生产剩余产品
的土地;二是要有能及时销售剩余产品的市场。而市场上有价格等因素影响,如果同等品质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成本高于规模化生产的产品,则难以销售。唯有自给自足生产者采用的生产方式能提供品质更高的产品,才能以更高的价格获得客户。而更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这又不是自给自足者选择这种生产方式的初衷。
  • 人类生产方式变革。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彻底改变工业时代生产方式,人们不需要集中到大城市从事规模化大生产和因此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而可以分散在乡间社区从事自由职业化的生产活动,因而可以生活在乡间。这个情况下,人们可以把农业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既成为兼职农民,首先为自己生产食品,进而通过其他职业收入获取更多的生活资料,而不必为生产剩余农产品而操劳。如果有剩余,则可在乡邻间调剂余缺。这种情况下,自己自足的农业成为新的社会生产方式的组成部分。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