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澳门日报:印象广东

2024-05-20 15:11阅读:
印象广东
王兆贵


酒席桌上,有位曾在广州工作多年的朋友说了个绕口令。他先用普通话说“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歌”,然后用广东话复述,听起来就像是母鸡下蛋后的叫声,逗得大家险些喷饭。
坊间流传过一个段子,说广东人好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跑的除了坦克,只要能下口的都会拿来吃。还有个段子说,有个外星人降落广州,见者欣喜地说,这个东西没吃过,可以拿来煲汤啦。
广东人好吃不假,却没有这么夸张。靠谱一点说,中国四大菜系就包括粤菜。你看闹市中的餐馆,少不了粤菜的铺面和招牌。我曾去过广东,有名气的地方基本走了一趟。尽管方言听不大懂,但对广东人的殷勤与热情印象深刻。
在我的知识库存中,广东文化渊源深厚,历史文化名人很多。远的如冼夫人、张九龄、袁崇焕、黄遵宪等,近的如洪秀全、容闳、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都曾为中华的文明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下南洋的潮汕人和客家人,在与当地华裔共同开发南洋的过程中,也曾留下过可歌可泣的佳话。
在文学艺术方面,广东人也是卓有建树的。前些年,港台影视剧中的插曲,除了闽南话就是粤语。有些主题歌传播和影响面很广,如《上海滩》《追梦人》《铁血丹心》《万里长城永不倒》等,至今传唱不衰。
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作为广府文化的代表和丝竹八音的传承,广东音乐曾风靡过很长一段时间,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进入四十年代后,有些名曲因成为国宴迎宾音乐而被誉为“国乐”。代表性曲目如《彩云追月》《步步高》《平湖秋月》《旱天雷》《柳浪闻莺》《双声恨》《雨打芭蕉》《倒垂帘》《赛龙夺锦》等,情趣高雅,悦耳动听,但凡有点阅历的人,对这些乐曲应该耳熟能详,记忆犹新。
广东知名演员邝健廉(艺名红线女),自四十年代就活跃在粤剧舞台,一生出演过大量粤曲剧目,被誉为粤剧红派创始人和粤韵流芳的传承人,其代表作有多部被拍成电影,在全国范围内饶有影响,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我年轻时读过的近现代文学作品中,印象比较深的有杨沫的《青春之歌》、刘流《烈火金刚》、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周立波的《林海雪原》、梁斌的《红旗谱》等,还有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欧阳山的《三家巷》(又名《一代风流》),而欧阳山则是广东作家群中出类拔萃的代表人物。另外,只要有点文学常识和阅历的人,对陈残云、秦牧、草明、碧野、苏曼殊、黄谷柳、许地山、曾敏之、萧殷等广东本土或客居广东的作家应比较熟悉,读过他们作品的人也不在少数。
我对广东虽然了解不多,但也能感受到,仅用“吃货”调侃广东的民性有失偏颇。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文化渊源和文明进步,不是一个标签所能涵盖的。坊间说笑没什么不可以,却不能因此而产生误解和偏见,甚至产生地域歧视之类的刻板印象。
附注:本文发表在《澳门日报2024520新园地,主编邹君仪。


澳门日报:印象广东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