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虬村黄氏刻书之始

2009-09-10 08:26阅读:16
虬村黄氏刻书之始
励双杰
在我国雕版印书史上,明代徽州刻本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徽州刻书的历史自南宋始,至明初已有相当规模,刻工多集中在歙县、休宁两地,而尤以歙县虬村黄氏为著。
虬村又名仇村、仇川。明弘治年间,村中仇姓兄弟开设刻字铺,后仇氏稍衰,乡中黄氏继之而起。据清道光年间刊《重修虬川黄氏宗谱》统计,自明正统至清道光间,黄氏族人中有四百余人操剞劂之业。他们子孙世业,父子相传,兄弟相接,其中不少人都是享誉当时、流芳后世的名工圣手。郑振铎先生在《中国版画史图录》一书前言中说:时人有刻,必求歙工。而黄氏父子昆仲,尤为其中之俊。明万历间徽派版画的崛起,实际上就是以黄氏刻工的勃兴为其主将、为其标志的。周芜在《徽派版画史论集》中收插图360幅,其中标为黄氏刻工的作品就有50余种。歙县虬村黄氏刻工以一姓之技倾倒大江南北,在中国刻书史和中国版画史上都留下了光辉业绩,盛享雕龙手之誉。
说到虬村黄氏刻书,到底始自何时,现存最早有他们名字记录的,是哪一部书,似乎有些分岐。
据李致忠《历代刻书考述》云,明代歙县虬村,从黄文敬、黄文汉于弘治二年(1489)始刻《雪峰胡先生文集》起,开始了黄姓一族刻书的生涯……待黄德时、黄德宠等兄弟辈出,乃形成精密细巧、俊逸秀丽的徽派风格。而曹之《明代新安黄氏刻书考略》更进一步,说:“二十二世刻工有黄文显、黄文德、黄文敬、黄文赞、黄文汉、黄文善、黄文希、黄文达等。其中黄文敬于天顺、成化间刻《草字千字文》,弘治二年(1489)刻《雪峰胡先生文集》,弘治十二年(1499)刻《新安文献志》。”把弘治二年刻《雪峰胡先生文集》上推到了天顺、成化间刻《草字千字文》。
然后,又有一篇题为明代徽州被誉为雕龙手的是什么人》报道中,有这样一句:明天顺四年(1460年)黄文敬、黄文善、黄文斌等刻《新安文粹》十五卷附录一卷为已知现存最早著录黄氏刻工姓名的图籍。”言之凿凿,断代清晰,是明代天顺四年的《新安文粹》。
但是,《新安文粹》是不是真刻于明天顺四年,似乎又有些问题。台湾的“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古籍资料库”藏有此书,共五册,年代著录为“明天顺二年原刊本”。又往前推了二年。
虬村黄氏刻书,最始之本,就是天顺二年的刻本《新安文粹》?
问题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一·集部四十四·总集类存目一》载:“《新安文粹》,明金德玹撰。苏大重订正之。其第十五卷则苏大自载其诗文也。德玹字仁本,大字景元,皆休宁人。此书成於景泰、天顺间。程敏政《新安文献志》成於弘治初。《文献志》载此书之目於事略。此书补遗之内亦出敏政名。则二书同时所作,略有先后耳。中间所录之文,不及《文献志》之博,而颇有《文献志》所不载者。二书固互相表里也。”
明代纪年,景泰自1450年至1456年共7年,后依次为天顺8年、成化23年、弘治18年(1505年)。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分析,《新安文粹》应该是在弘治年间前后才刻印的,基本可以确定并非是天顺四年,否则又如何解释成书于弘治初的《新安文献志》的作者名字,出现于早他数十年的天顺刻本《新安文粹》中?而把《新安文粹》定为是天顺四年刻本的主要因素,是此本之序跋落款年份均在天顺二至四年。这就可以理解李致忠《历代刻书考述》为什么没有把《新安文粹》算作是虬村黄氏刻书之始的。
翻阅齐鲁书社《中国古籍版刻辞典》,黄文敬、黄文善、黄文斌各自条目:
黄文敬,明歙县虬村人,刻字工人。参加刻过《新安文粹》,《天原发微》。成化六年刻过叶士龙编《晦庵先生语录类要》18卷。成化十八年参加刻过《程氏贻范集》。弘治元年参加刻过《云峰胡先生文集》。弘治十年参加刻过《新安文献志》。
黄文善,明天顺间歙县虬村人,刻字工人。参加刻过《新安文粹》,《天原发微》。
黄文斌,明天顺间歙县虬村人,刻字工人。参加刻过《新安文粹》。
他们的条目中,《晦庵先生语录类要》、《程氏贻范集》、《云峰胡先生文集》、《新安文献志》都有明确的刻书时间,只有《新安文粹》、《天原发微》两书无刻书年份,可见,《新安文粹》的具体刻印时间,其实并不很清楚。
同理,“其中黄文敬于天顺、成化间刻《草字千字文》”,恐怕也是靠不住。因为也没有确实的具体纪年。
事情自然朝着李致忠《历代刻书考述》所考证的明代歙县虬村黄氏,从黄文敬、黄文汉于弘治二年始刻《雪峰胡先生文集》起”的方向发展。
但数年前才从民间发现的一册《璜田胡氏族谱》,使虬村黄氏刻书之始,又有了新的线索
《璜田胡氏族谱》三卷,明天顺八年(1464)刻本,棉纸精印一册。卷二之首有“十八常侍公廿六世孙孟彬、孟杰、孟质重修刊梓”字样,卷三之首有“十八常侍公廿六世孙孟彬、孟杰、孟质重刊梓”字样,后者仅少一“修”字。璜田胡氏与虬村黄氏,同隶安徽歙县。璜田胡氏是从婺源清华胡氏分支而来。据《璜田胡氏族谱》载,始祖福公,“讳福佑,字缘善,任姑孰守,今太平府是也。仕至宣歙间刺史,善得民心,殁后民以王礼葬之,立庙祀焉。五世十八常侍公讳学,字真翁,年十八随父曈游婺源灵观炷香,至古邑清华,见其地址,曰此中佳山水,住此,子孙必有兴者,于是迁居。十三世百十七公,讳汝从,字元吉,自清华而迁绩溪大石门。十五世墐公,讳世基,字永图,迁歙之定潭。十八世十公,讳再还,字圣保,宋嘉祐七年赘于璜田江氏妇,为始居璜田之祖。”
《清华胡氏族谱》,传世最早者,为明天顺二年刻本,六卷一册,国家图书馆及思绥草堂各庋藏一部。是谱开本厚阔,皮纸精印,版式与天顺八年刻本《璜田胡氏族谱》几乎一致。因无刻工名,无法正确推认为谁所刻。而《璜田胡氏族谱》卷三有《重修谱后序》,末有“大明天顺八年岁在甲申清和月毕文灏重书”的落款,紧挨着便是“新安歙西仇川黄文海、文敬、文齐刊”字样,如同古籍中的牌记。这一行字,确定了《璜田胡氏族谱》为天顺八年新安歙西仇川黄文海、黄文敬、黄文齐共同所刻。
更让人兴奋的是,在以前,凡涉及到虬村黄氏二十二世的刻书工人,这三人中只有提及黄文敬,而其它的黄文海、黄文齐两人,是从来没有人提到过的,连《中国古籍版刻辞典》都没有载录过。这一记载,对于研究古徽州的刻书,不能不认为是一次重大的发现。
《璜田胡氏族谱》当时共印十二部传至今日,无诸家谱目载录,应已为世间仅有的孤本。也就是这仅有的一部,有证据证明,徽州虬村黄氏刻书之始,是明天顺八年的1464年的那部《璜田胡氏族谱》。至少到目前为止,应该可以如此认为。

虬村黄氏刻书之始
虬村黄氏刻书之始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