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以弱胜强之谜:三点揭秘刘邦的危机公关能力(图)
2019-05-26 21:11阅读:
汉元年十一月。
已是初冬时节,天地一片萧索,一支军队行进在官道上。为首一人,手执长戟,英俊的脸上布满傲气,他就是刚刚击败章邯和王离的项羽。
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之后,项羽的声望迅速提升,诸侯联军对项羽可谓是五体投地,对他唯命是从,称他为“上将军”,并奉为盟主。项羽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此时的他,可谓是威风八面,傲视群雄,普天之下,再也没有人是他项羽的对手。
当项羽统帅四十万大军马不停蹄地赶到函谷关时,迎接他的不是欢呼和掌声,而是冰冷紧闭的城门和城头高高飘扬的“汉”字红色大旗。
冷冽的寒风如刀一般割在脸上,项羽怒了!他下令英布等人火速拿下函谷关!
英布是项梁手下最勇敢的将军。在屡次征战中,英布的部队常常是楚军的先锋,战功显赫。巨鹿之战,英布接受项羽的指令,率先渡过漳河,发起攻击,立下了第一功。此次攻打函谷关,任务自然又落在了英布的肩上。
面对刘邦派兵把守函谷关和各隘口的严峻形势,英布果断命部下抄小路进军,从侧面击败守军。不过半日工夫,项羽就拿下了函谷关,直逼咸阳!
当项羽攻破函谷关的消息传来时,刘邦大惊失色,军队也是一片哗然。毕竟,项羽的神勇无敌大家早有耳闻,又统帅着诸侯联军,实力远远强于刘邦。与这样的对手正面对决,那不是找死么?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刘邦这次死定了,每天都有人离开队伍,投奔项羽。
这一天,项羽的队伍中来了一个吏卒,自称是刘邦身边的左司马曹无伤,有机密之事要单独面见项羽。
“臣左司马曹无伤,密告上将军,刘邦雄心勃勃,今得关中,必不肯让上将军,而欲使降王婴为关中相,刘邦自为关中王,尽享荣华一世。”
项羽之前就对此有所耳闻,这次有了刘邦身边人的亲口证实,顿时气炸了肺:无赖刘三,何敢欺吾!你有何功德,敢居关中自为王?
项羽身边的谋士范增眼见时机成熟,又添了一把火,他告诉项羽:“刘邦这个人过去贪财好色,但入关后财物不贪,美色不近,说明他野心勃勃志向高远啊!我找人看了刘邦头上的气,说是好得出奇,形若龙虎,艳如五彩,乃是天子之气!项王得赶紧把他降住,千万别错失良机!”
范增的添油加醋,进一步坚定了项羽除掉刘邦的决心,他立即召来麾下众将士,正式下令:后勤部门备宴,犒赏麾下诸侯军,就地休整,第二天替我灭了刘邦那老小子!
一场大战迫在眉睫,而刘邦此时对这一切还完全不知情。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一场灭顶之灾正在朝自己逼近!
曾几何时,刘邦和项羽都是反秦起义中的盟友,一起参加过许多战斗。可是秦帝国覆灭后,随着形势的逐渐变化,两人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这两位昔日的战友,如今终于不可避免地要站在各自的对立面了。
而此时,一个人的出现,挽救了刘邦集团的命运。
此人正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时任项羽集团的左尹,也就是左丞相。项伯与张良有过交情,他是知恩图报之人,在听闻项羽的决定之后,连夜赶去刘邦大营找张良,一心只想要救张良于水火之中。
是的,他没打算救刘邦,只想救张良。
项伯紧赶慢赶,来到张良帐中,将项羽第二天一早就要动手的机密和盘托出,然后让张良赶快跟自己走,免得到时候跟刘邦一块儿葬身战场!
那么张良听完后,有何反应呢?
张良心中犹如翻江倒海,但表面上还强装镇定,他先稳住项伯,对他说:我受韩王的委托护送沛公入关,如今沛公有难,我怎能在此时离去?你先稍等一下,待我将此事汇报刘邦,再做定夺!
张良不肯抛下刘邦独自离去,他在第一时间就将这个重磅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大惊失色,这无异于一场八级地震!
冷静,一定要冷静!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刘邦集团又该如何应对?
关键时刻,刘邦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决定迎接一场危机公关。所谓的危机公关,是指对企业或者品牌生存、发展构成威胁,使得品牌形象遭受损失的某些突发事件,它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性。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危机,就像一个人生活中免不了犯错一样。大部分的错误并不至于毁灭一个品牌,只要处理得当,就能最大化地降低损失,保护企业品牌形象。
对于此刻的刘邦而言,他面临的,正是堪称职业生涯最凶险的危机!
只要踏错一步,就要面临血光之灾。
如何做好危机公关?一般而言,会有三条原则。
一、快速响应。
第一时间响应,控制事态发展方向。危机的爆发往往是突然的,有可能在你打个盹儿的时间,它就已经悄然发生了。如果企业这时候不及时发声,让大众了解其中原委,极大可能会遭受到大众的各种猜想,被公众质疑不够诚意,三人成虎,一发不可收拾,再想洗白难度可想而知。
刘邦不愧是危机公关的高手,在经过短暂的惊慌后,很快就镇定下来,当天晚上立即做出了反应。他召集张良、萧何等一众幕僚商量此事,并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也就是下面要讲的这一点。
二、真诚沟通。
危机管理的核心是真诚沟通。作为一家企业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试图蒙混过关,而应主动与媒体联系,尽快与公众沟通,把自己所做、所想真诚地告知公众,消除人们的疑虑和不安。不管是认错还是解释真相,态度诚恳是加分项,切忌因占理而傲慢。
刘邦没有媒体,也不需要向公众解释,他唯一要沟通的对象就是项羽。问题在于,双方相隔四十里地,一来一去显然来不及。好在项伯此时就在军中,他可以作为中间人,将刘邦的真实想法转告项羽,将其暂时安抚住。
在这场接待中,刘邦充分展现了他高情商和高智商的优点,成功将项伯拉入了自己这方,且看刘邦的表演。
他先是向张良打探项伯的基本信息:“君与项伯,谁的年纪大?”
张良愣了一下,回答道:“项伯比我年长。”
刘邦立即表态:“既然是你的兄长,那也便是我的兄长了,希望你请他过来,我想跟他见一面。”
刘邦第一次见到项伯就跟他套近乎,甚至信誓旦旦地承诺要与对方结为儿女亲家。
这好运来得有点太突然,趁着项伯脑袋晕乎的当儿,刘邦开始一本正经地忽悠他:
“我入关之后,一样东西都不敢动。登记官吏、百姓户口,封存仓库,只等待项王入关。我派人封闭函谷关其实是为了防贼,同时随时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我和手下的人,都日夜盼望着上将军赶快到来,又怎会有叛逆之心呢?希望您代为向项王解释解释,也不枉我一片赤诚之心。”
这些话,刘邦说得情真意切。
不取关中财宝本来是为了争揽民心;登记户口、封存仓库不过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派兵驻守函谷关本来是拒诸侯于关外,自己在关中称王,而这一切都被刘邦说成是为迎接项羽入关而做的准备,自己只是暂时为其守卫而已,绝对没有背叛项羽的意思。
这番话,项伯听着很受用,临走时还特地嘱咐亲家公刘邦,明天一早千万别忘了亲自到鸿门向项王解释一下哟!
刘邦暗爽,大功告成,口中连连答应。
我们在翻阅楚汉这段历史时,认为刘邦的情商是最高的,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其实很简单,从这一段对话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刘邦情商之高。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我们常说,那些会说话的人,一开口就赢了,事实还真是如此。
古往今来,但凡不通说话之道者,都难成大事,而能成事者,一定在语言方面具有其独特的能力。一句恰到好处的话,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子禽有一次问墨子:“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子答道:“苍蝇、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没有人去听它们的。但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三、承担责任。
危机袭来,承认错误采取补救措施胜于诡辩。最常见的方法为:安抚利益受损方,承担责任,公开致歉。
刘邦虽然利用项伯暂时缓解了火烧眉毛的危机,但是危机并没有解除,第二天他不得不亲自到项羽的军营赔礼道歉,说明事由。面对盛气凌人的项羽,他又该如何巧妙化解危机,让项羽消气呢?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人心至上:刘邦》,当当网满100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