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大字与汉文对译的“奉勅煞鬼”道教牌符考释图说
2011-01-20 15:13阅读:8,621
契丹大字与汉文对译的“奉勅煞鬼”道教牌符考释图说
X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录》说“契丹好鬼而贵日”,确是一语中的之言。契丹人认为人在本体之外还有个灵魂,人死只是灵魂脱离躯壳。灵魂或到天堂或下地狱,或到黑暗王国之前,总有一段时间到处游荡,或找仇人报仇,或找亲人叮嘱,还有一些恶鬼乘机为祸作祟。人们对这些飘忽不定而又看不见的鬼魂极其敬畏。既祈盼亲人的鬼魂护佑自己,又怕招来恶鬼祸害自己,所以都是敬鬼神而远避之。
纵观契丹文物,无处不见契丹人“畏鬼”情态。随葬品(冥器)需铭文字的,必从某某墓志铭中摘抄一句不着边际的话语充数,怕刻了有关阳世文字被鬼找上家门。死者生前使用过的贵重东西,家属一般都要仿制一套瘗葬,这些物品无一例外也都要由工匠用、任意从某祭文墓志中抄录的“鬼话”进行铭刻,以护佑死者子孙不受死者鬼魂的干扰。
怕鬼、畏鬼的极限就是祈盼自己能具有打鬼、杀鬼的能力,而这种力量只能来自宗教。而最契合契丹人畏鬼心理的宗教,就是能降神役鬼、斋醮告天、披发仗剑、画符念咒的道教。一来道教的行法事和萨满教祭祀仪轨非常相似。二来道教对鬼神、对天地、对宇宙的思维观念都与契丹人的鬼神观、宇宙观相近。所以契丹人信奉道教和信奉本民族萨满教一样,把道教也视为本民族宗教。这从契丹历代皇冠上都镌刻太上老君像,顶礼膜拜之虔诚可见其中端倪。契丹留传于世的道教牌符数量之多,种类之繁,亦可见道教对契丹的深刻影响。
契丹道教牌符中以煞鬼牌符为最多,而契丹人把煞鬼牌符作为护身符的又最多。契丹人无论老少尊卑,身上或腰悬或颈挂都要有个护身符,目的是驱邪护身。本文所展示的两个契丹大字与汉文对译的“奉勅煞鬼”牌符(一为达斡尔网大漠飞龙藏品【图1】,一为盛世收藏网友藏品【图2】),应就是契丹早期煞鬼护身牌符之一种。
两个牌形制大体相同,只不过一个下有莲座,一个无有。都是一面汉文隶书“奉勅煞鬼”四字,一面隶体契丹大字“奉勑煞鬼”四字。写字部分有莲座者呈长方形,牌文瘦挺清丽;无莲座者呈正方形,牌文遒劲肥壮。字文上方均为成屋顶形莲叶挂纽,无莲座者宽大雄健;有莲座者圆浑精小。两牌的材质都应为青铜,但锈色却是无莲座牌为厚厚的铁青色,有莲座牌却为较薄的铁红色锈,可见它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奉勅煞鬼”所奉的“勅命”,不是皇帝之命,而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之勅命。“煞”,同“杀”,这里是镇压清除之意。
这两个牌符发现的意义在于:一、它们以实物证明了世间存有契丹大字与汉字对译的物品;二、为契丹大字的识读增加了四个勿庸置疑的已识读文字,为契丹大字的识读直接做出了贡献;三、为“大礼(印)之字”契丹大字使用范围增潻了一个世俗的领域,它说明契丹大字的使用可能并不象某些专家认为的那么狭小;四、它还说明在契丹汉人发明的道教文化已和契丹文化亲密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服务于契丹、汉两族人民的本土文化。
两个契丹大字与汉文对译的“奉勅煞鬼”牌符,不仅是契丹国的珍贵历史文物,也是解读已消逝的契丹文明的最真实的证物,更是中华民族瑰宝中独具特色的奇葩。别瞅它貌不精细、材不压众,但它在研究契丹史上的作用无人能替代。所以,它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都很高,望收藏此牌符的朋友能珍之宝之。
泉痴山人2011/1/20于京东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