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为什么在东北出现大量的辽金元窖藏钱币(3)
2016-05-03 12:19阅读:4,780
四、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面面观之一——一般窖藏钱币
研究如此众多的东北出土窖藏钱币,首先应该研究这些窖藏钱币的品种结构。我们首先从一般窖藏钱币谈起。这里主要谈及辽、金、元窖藏钱币。
1、辽代窖藏钱币
我们引用博文中
“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中心及周边地区出土辽代钱币窖藏记录”等资料,从1958年到2008年有据可查的近二十次出土辽代窖藏钱币的记录看,记录表明,辽钱在出土货币总量中仅占不足10%,90%以上都是宋钱或旧钱。这些考古资料验证《辽史食货志》(卷二九)记载:(北宋)苏辙使辽,所见“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用本朝铜钱”。这说明,即使在辽代中期经济鼎盛时期,流通货币仍以外来钱为主。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在辽代窖藏钱币中,虽然有辽钱,但是仍然以小平钱为主,以文章《奈曼旗双山子村辽代窖藏钱币略记》中记载,发现有“重熙通宝”(内有广穿隶书)、“清宁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长短安)、“寿昌元宝”
(长短昌)、“乾统元宝”(宽窄缘)、“天庆元宝”(双挑元、普品均有),这些钱币属于所谓的辽钱“下八品”。而属于上八品的辽钱,在辽代窖藏钱币中则十分罕见。文章《林西县新发现“天赞通宝”》、《“天赞通宝”当议》等介绍了两枚“天赞通宝”,一枚来自赤峰林西窖藏,此窖藏出土钱币近两万枚,一枚来自辽宁省怀仁县,窖藏出土钱币200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公斤。又例如“统和元宝”仅有文章《吉林扶余发现辽统和元宝》有所介绍,而这枚“统和元宝”小平钱是从仅
150公斤窖藏钱币中检出。文章《辽中出土的金代窖藏钱币
.兼记
2000年至
2004年辽中出土的辽钱中记载了发现“牡国元宝”、“助国元宝”发现地恰为辽代东京辽阳附近
,这里曾经为“东丹国”的首府,与这两种钱币为东丹国铸造不谋而合!
从大量行用钱组成窖藏钱币中辽钱都有流通过的痕迹。这里说明,作为流通的辽钱非常稀少,与历史上记载,辽代铸钱年仅五百贯相符。
在辽代窖藏钱币,经常可以发现五代十国钱币,且品种较为齐备,如内蒙古巴林右旗羊场公社上石匠山大队的发现一瓮重360市斤的辽代窖藏钱币就有“周元通宝”、南唐“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后晋“天福元宝”,后汉“汉元通宝”,十国的前蜀“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等,之所以,在辽代窖藏钱币经常出现五代十国钱,除去边境贸易所得,辽国大概有三次获得大量的五代十国钱的机会,后晋石敬塘献沿边所积钱,五代时各国均铸钱币,战乱纷仍互相掠夺,尤其是后唐为石敬塘所灭,其府库当尽为后晋所得。另一次是辽灭后晋,“壬寅,契丹主发大梁,晋文武诸司从者数千人,诸军吏卒又数千人,宫女、宦官数百人,尽载府库之实以行,所留乐器、仪仗而己。”后晋的府库被搜刮一空,这里当然包括后晋搜刮钱币。最后一次是辽圣宗凿大安山,得刘仁恭、刘守光所藏钱。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在盘据幽州时期内,大量收刮铜材,铸造钱币,用过王莽货币和史思明旧范铸钱,造过货布,五株、顺天、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等铁钱作为流通货币,而把聚敛的铜钱和铸造的铜钱凿山而藏之。
早在金代初完颜亮天德年间和清代乾嘉年间,北京郊区西山等地先后出土有永安一千、永安五百、永安一百、永安一十等永安钱,其中有铜钱,也有铁钱,以铁钱居多。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北京房山的大王山(又称大安山、大房山)的大安村又出土了大量的永安钱,经过近代著名钱币学家方若先生等的多方考证,它是五代十国时期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割据幽州时铸行的一种钱币,广安门内大街扩建道路时,出土大铁钱“永安一千”“永安一百”半麻袋。
在北京出土的永安钱,多为铁钱,铜钱极其稀少,刘仁恭父子铸造的其他钱币极其少见,而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刘仁恭父子铸造的钱币时有发现。笔者在信州出土的钱币收藏到“永安十五”、“永安通宝”钱:
前者被认为是刘仁恭没有投入铸造的铁母,后者也认为是刘仁恭铸造。
2、金代窖藏钱币
金代窖藏钱币与辽代窖藏钱币相比,金代窖藏铜钱出土数量可观,单次出土钱币数量大是其特点之一。窖藏中各种钱种的比例。总的来看,金代窖藏铜钱的比例以北宋铜钱为最多,每可达窖藏铜钱总数的85%以上,其次为唐钱,再次为南宋钱,而辽、金铸币不仅数量稀少,且各类单一。金代钱币只有正隆元宝、大定通宝两种,连《金史.食货志》所载的折十篆书“泰和重宝”都绝少出现。
金代窖藏铜钱,不仅品种丰富,且多珍品。以辽宁省出土的窖藏钱币为例:燕国明化、一化;汉灵帝四出五诛;唐早期月孕星开元通宝钱、中期双挑开元通宝钱、唐肃宗重轮乾元重宝、晚期会昌开元,除“永”宇外,其余诸宇窖藏皆有出土;五代十国时的天福元宝、菱穿乾元重宝平钱、背星文周元通宝;高丽海东通宝篆书小平钱;北宋的广穿宋元通宝铁母、大平左挑白铜治平元宝、至道口宝夹锡钱、熙宁元宝、缺点熙宁重宝、而星元丰通宝、绍圣通宝、崇宁通宝平钱、崇宁重宝折二夹锡钱、圣宋通宝、靖康通宝;南宋的绍兴元宝小平钱、隆兴元宝折二真书钱、宇迹浅而粗可能为试范钱或母钱的乾道元宝铅质钱;辽代的契丹文大钱、统和通宝、重熙通宝、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乾统元宝及金代五笔正少出头,背八角穿的正隆通宝及铁质大定通宝钱等等珍品。且版别尤多,甚至多达数十种。
因此,在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收藏中,版别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以宋徽宗的“宣和通宝”钱为例,在东北金代窖藏钱币中不但有常见的篆书、楷书钱,还有瘦金体、草书、行书等多种书体的“宣和通宝”小平钱,笔者在辽宁北部出土的窖藏钱币中,就挑出不同版别篆书“宣和通宝”小平钱十几种,其中以所谓“囚龙宣”最为珍稀:
它采用了别出一格篆书书写方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新鲜感觉。
3、元代窖藏钱币
元代窖藏钱币过去在东北发现很少,有资料可查的主要在内蒙元上京附近的一些地区,如《察右前旗出土窖藏钱币》中礼拜寺乡出土的窖藏钱币,元代集宁路故城出土钱币,两地出土的钱币内涵基本相似,其上限分别为汉唐,而下限均为元代大元通宝(武宗至大年间,
1297-1307年)。这两批钱币中原各朝钱币占95%以上,其中宋钱最多,礼拜寺窖藏钱币之埋藏年代应为元末。
在文章《集宁路古城考古发掘所见元代的货币制度》中,在集宁路古城共发现钱币窖藏10处,开口于各个层位的均有。这些钱币有的用罐装盛,有的用皮囊,还有的就地挖坑填埋。多成串穿在一起,每串钱币数量不定。有些窖藏出土的钱币较新,钱郭及内穿还带有毛茬,钱身带有沙粒。出土于房址与地层的钱币较为零散,多使用过,另外发现有错版及熔铸钱币的现象。关于钱币的种类,宋钱主要有“皇未通宝”、“祥符通宝”、“至和元宝”、“端平通宝”、
“大观通宝”等,金代钱币主要有“正隆元宝”、“大定通宝”两种,元代铜钱有“至大通宝”、“大元通宝”、“至正通宝”等,五代及汉代钱币有“唐国通宝”及五铢钱。
集宁路古城出土的大量窖藏钱币,表明宋代及其他朝代铜钱在元代民间的大量存在,说明元代民间贸易仍使用铜钱为流通货币,铜钱之间的比值兑换应是以铜的含量多少来进行计算的。所以,在民间市场上,其他朝代的铜钱都可以流通使在内蒙古地区的许多元代古城中发现大量前历朝代铜这应当是较为合理的一种解释。
在《固阳县画匠渠元代窖藏钱币》中发现元代罐藏钱币近千斤,共12个朝代,67种,大部分为年号钱。上起西汉初,下迄元朝中期,跨1500年历史,在我市出土铜钱中,数量之大、年号之多、书体之全、背文之繁游,均属首次。其中唐开元通宝、“会昌开元”,所见有京兆、洛阳、西川、兰田、宣州、江西、充州、江陵、越州、浙西、襄州、鄂州、兴元、东川、丹州、桂阳、广州等监的铸币。武宗“乾元重宝”。此外还有背“昌”字钱。
五代后周世宗的“周元通宝”、十国前蜀“天汉元宝”、“乾德元宝”、“咸康元宝”。
十国闽“天德元宝”、十国南唐“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大唐通宝”、越南丁朝的“天福镇宝”。
北宋货币有宋太祖的“宋元通宝”、
太宗
“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真宗“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禧通宝,’;仁宗“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
“庆历重宝”、“至和元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英宗的“治平元宝”、“治平通宝”;神宗的“熙宁元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哲宗的“元佑通宝”、“绍圣元宝”、“元符通宝”,徽宗的“圣宋元宝”、“崇宁重宝”、“大观通宝”、“宣和通宝”、“政和通宝”。
南宋钱的品种也比较齐全,高宗的“建炎通宝”、“绍兴通宝”,孝宗的“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光宗的“绍熙元宝”,宁宗的“庆元通宝”、“嘉泰通宝”、“开禧通宝”,理宗的“大宋元宝”、
“绍定通宝”、“嘉泰通宝”、“淳佑元宝”、“皇宋元宝”、“开庆元宝”、“景定元宝”、“咸淳元宝”。
辽朝货币罕见,仅有天柞帝“乾统元宝”、“天庆元宝”各一品一枚。
西夏仁宗“天盛元宝”,襄宗“皇建元宝”,神宗“光定元宝”。
金朝货币有海陵王“正隆元宝”、“大定通宝”、“泰和通宝”。
元朝仅有武宗“至大通宝”。
硕士学位论文《论元代铜币》指出,“建国后全国各地都有元代铜钱的出土,发现不少元代墓葬、遗址及铜钱窖藏,但大多墓葬及窖藏中都只有少数零星的数枚元代的铜钱,其中元代武宗及顺帝时期铜钱至大通宝、大元通宝、至正通宝、至元通宝等出土较多,元末农民起义钱也有较多出土,其它年号钱、供养钱等出土较少。”
元朝廷原拟铸造铜钱以辅助银钞。但产铜量少,铸造不到,市面上流通甚少。至大四年
(1311年),以“鼓铸弗给,新旧资用。曾未再期,其滋甚。”新旧铜钱,“诏到赴行用库依例倒换,历代旧钱,截日往罢不使。”
元世祖遂罢铜钱而行用楮币,此后四十年朝廷不铸钱,成宗大德十一年十一月,为弥补财政亏空库尔巴雅尔请更用银钞铜钱,集议不行。及约苏等更砂法,并义铸钱。于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初行钱法,设立资国院、泉货监负责掌管。但至大四年,仁宗又下诏,因为鼓铸新钱赶不上需要,新旧并用,滋生弊端甚多,将“至大通宝”、“大元通宝”和银钞都废止不用,其所设立的资国院、泉货监也都革除作罢。元末由于通货膨胀,民间大多使用钱而不用钞,从而导致物重钞轻至正十年为解决物重钞轻的矛盾经过一番比较激烈的更改钞法的争论,顺帝终于下诏:“朕闻帝王之治,同时制宜,损益之方,在乎通变。……其以中统交妙壹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元宝钞二贯,仍铸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以实钞法。至正宝钞,通行如故。子母相权,新旧相济,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至正十年铸造至正通宝铜钱与纸币并行。
而元代为了纪念盛典,如皇帝登基、祝寿、生子、战争胜利等几乎每朝都会铸造年号钱,以用作赏赐、馈赠、供养、魇胜之用。因此虽然元代只有武宗和顺帝时,曾两次行始钱法,但几乎每帝都存在有年号钱。除官铸流通币外,另外元代的寺院为用作佛脏和敬佛之用也会铸造一些佛脏钱和供养钱等寺观庙宇钱。
已知有中统元宝,钱文分真书、篆书二体;元贞通(元)宝钱文有汉文、蒙古八思巴文两种,汉文措书,直读,有小平、折二两等,蒙古八思巴文钱为折三型;元贞元宝折二钱,行书,顺读;“大德通宝”,有汉文、八思巴文钱两种。汉文钱有措书体、瘦金体,光背无文,分小平、折二、折三等。八思巴文钱有大小两种大者为折三型为流通货币,小钱为春钱或供养钱;“至大通空”
有小平、折二,折三等,
“至大元宝”四字楷书,其中小样、小平、折二、折三。“大元通宝” 有汉文及蒙古八思巴文两种,
大元国(元)宝;皇庆元(通)宝;泰定元(通)宝;至治元(通)宝、至治元年钱;天历元宝;致和元宝;至顺元(通)宝;至顺元(通)宝;元统元(通)宝。“至正通宝”、“至正通宝”记值钱、权钞钱“至正之宝”、元顺帝“至元通宝”。
元初,铸造有“大朝通宝”,公元1264年旭烈兀接受了大元帝国忽必烈的“册封”成为“伊儿汗”。旭烈兀所建立的“伊利汗国”正式封为“伊儿汗国”,成为大元国的四大汗国之一。同时,忽必烈又为伊利汗国特别铸造了《伊国延长》、《伊藩吉昌》、《伊藩顺昌》、《伊国久长》四种赏赐贺岁钱以示庆贺之。
元末起义军铸造的“天佑通宝”、“龙凤通宝”、“天启通宝”“天定通宝”、“大义通宝”、“天统通宝”等。
笔者所见的元代窖藏钱币只有一例,即来自内蒙、辽宁、吉林交接处八面城的窖藏钱币,这些钱币均为小平钱。这些钱币都有一层浑厚地蓝锈,不仔细辨认,很难看出钱文,此处多为盐碱地,在盐碱地出土的币表面的蓝锈中含有碱式氯化铜等有害物质,对钱币腐蚀较重,根据经验,这样的铜锈在除锈过程中,这种锈遇到水会变为糊状物质,而这种钱币恰有这种特点。
我与摊贩甚为熟悉,他告诉我,这些钱币是从数吨窖藏钱币中挑选出来的特殊钱币,而窖藏钱币的绝大多数为宋钱、开元通宝、五铢、五铢半两等普通钱币,由于部分钱币锈层较厚,钱文很难辨认,笔者看到大概有四类钱币,五代十国钱币如南汉的“乾亨通宝”,南唐的篆书“开元通宝”、楷书“唐国通宝”等;北宋和南宋钱币的特殊版别,其中以大观、崇宁、宣和小平钱为最多,笔者看见其崇宁通宝小平的瘦金体版和真书版,行书“宣和元宝”等。八面城一带为辽金故地,辽金钱币在这批钱币中占有一定比例,笔者看到有辽代钱币有保宁、清宁、统和、太康、绍兴、保大、乾统、永通货泉和契丹文钱。金代即有常见的正隆元宝、大定通宝,也有不常见的收国通宝、皇统元宝、泰和通宝篆楷对钱、崇庆元宝等,其中以泰和钱为多,这些泰和钱,均被厚厚的绿锈覆盖,不熟悉的话,根本不能识别真容。
在这些钱币中依稀可以看出有元代小平钱币,如大朝金合、伊藩顺昌等,其中最为奇特的是竟然有一枚篆书“中统元宝”,因此,笔者断定这些窖藏钱币为元代窖藏。
在铁岭日报发表的文章《辽北货币小史》谈到辽北地区出土的宋钱时写到:“在辽北至今仍多见宋钱。”,“其中流入辽北者以景德年后的宋钱为多见。”这些符合这批钱币的特点,太平通宝、淳化元宝等钱币,由于数量较少,而被作为稀少钱币挑出。对于金代钱币,文章写到:“故金钱“正隆元宝”存世较多,在辽北古币市场偶可见到。金世宗完颜雍时曾铸“大定通宝”,金章宗完颜景时曾铸“泰和元宝”、“泰和重宝”;卫绍王完颜永济时曾铸“崇庆元宝”、“崇庆通宝”,以上金钱存世较少,之后,金又曾铸至宁元宝、贞佑元宝、贞佑通宝、但存世均罕。”而这些钱币恰恰是我们在这批钱币中所看到的。
对于元代钱币,“铸钱较多的年代是元武宗海山时,铸有“至大通宝”、汉文“大元通宝”、八思巴文“大元通宝”,存世相对较多,在辽北古币市场上偶有发现。”,“元是横跨欧亚的大一统国家,在东北设辽阳行省,辽北一直在其控制之下,故元钱“至元通宝”、“至正通宝”等遗存较常见,乃是情理之中之事。”
在以后的日子里,笔者又继续挑出“大元通宝”、“至元通宝”等小平钱,最为标志性的是真书“窗国通宝”、“至正通宝”背纹马。
此处元属开元路,为蒙古科尔沁王旗游牧区域。这些钱币最晚是元代初期的钱币,由于元代钱币铸造不多,可以断定这些窖藏钱币的入藏时间为元代末年或明代初年,可能为元末战乱有关。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