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影史上最成功的怪兽之王,金刚从1933年到2017年出现在了各类影视作品中。从它的英文名King
Kong就可见对其形象的称呼,Kong是金刚的本名“刚”,而King是其被人类捕获并展览时所用的名字,即王者、国王之意。随着电影工业的不断突破和技术革新,它也经历了黑白无声、黑白有声、彩色有声、彩色立体声、3D电影的翻拍发展过程。
1933版本的黑白影片《金刚》,融合动画、真人和模型为一体,开创了特技片的先河,当年取得了巨大票房成功并轰动一时。在当时属于早期的冒险、科幻类电影中,“玻璃接景”结合“定格动画”是导演通常会采用的动画特效技术,它采用了在透明玻璃上绘制场景,将其置于实景前,然后通过摄像机一次性拍摄而成;早期的“玻璃接景”特效技术的优点在于其低廉的成本、精准的定位以及镜头画面的即视性,但拍摄中演员走位局限、时间的局限性以及胶片冲洗的高费用和低效率决定了其被替代的命运。
而2005年版《金刚》可以说是博采众长,同时运用最新动画特效制作技术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视觉盛宴。虽然此时数字技术运用日渐成熟,但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导演彼得·杰克逊在《金刚》中仍然沿用了早期科幻冒险类电影常用的特技,也就是“微缩模型”和“场景搭建”,面部表情丰富的金刚、丛林中野蛮的暴龙、充满幻想力的骷髅岛以及完全能以假乱真的纽约城市街道的场景,都是通过这类实体模型与后期数码动画特效结合的技术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