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原] 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2017-07-11 22:24阅读:12,871
[原] 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文:胡波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X

图1. 瑞岩弥勒造像近景
离开福州,前往福清,第一站是瑞岩山,主要是冲着一尊历时27年完成的元末弥勒造像而来,这尊造像是由整块白色花岗岩巨石制成,总高约九米,是国内现存最大的石刻布袋弥勒像,与泉州清源山老君岩一起成为福建宋元石造像中的巅峰之作。
瑞岩山在当地是有名的风景名胜区,辖内有一处国保瑞岩弥勒造像、一处省保瑞岩摩崖石刻和一处市保瑞岩禅寺,值得称赞的是它还是一处开放式的免费公园,性价比很高。登上一处高台,走过一段甬路,弥勒造像赫然在目,背山面水的清幽环境真是绝佳的修行圣地,三三两两的游客在造像前或虔诚叩拜,或拍照留影,俨然一幅幸福祥和的画面。相传瑞岩弥勒造像所在地在唐代已有“弥勒小隐岩”之称,这完全是一块肖形石,自古就得到了佛家和文人雅士的青睐,直到元至正元年(1341年)由当地的乡贤吕伯
恭捐资召集石匠依形雕凿,完成了这一鬼斧神工的杰作。
瑞岩弥勒造像坐西朝东,他与常见的布袋弥勒形象无二,都是身披袈裟,袒胸露腹,双腿盘曲,足穿草履,左手捻珠,右手抚肚,肥头大耳,高颧宽嘴,扁鼻长眼,憨厚可掬,身旁放着一只有容乃大的布袋,所独特之处在于其身上还雕有三尊小罗汉,或手持宝物,或躲进布袋,或俏皮玩耍,呼之欲出,妙趣横生。大佛前设有凸字形佛坛,环绕大佛四周是十根古拙的石柱,柱身镌刻楹联和募捐人事迹,根据柱头卯眼断定这里曾建有保护大佛的木构楼阁,年代久远,早已倾圮,这在分列两侧的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重建瑞岩弥勒阁记》和次年的《总镇王公功德碑记》两碑文里得到证实。瑞岩弥勒造像作为元代石雕佛造像的重要遗存,在体量、造型和工艺上都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看瑞岩弥勒造像之前,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布袋弥勒形象早已根深蒂固,尤其是杭州飞来峰68龛的南宋弥勒和十八罗汉给人印象极深,如今遍布大江南北的新旧寺院里几乎都可以在天王殿的正中位置领略到他的大肚便便和招牌笑容,其实最早的弥勒形象并非如此,它经历了一个逐渐汉化的演变过程,且与弥勒信仰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更迭有关。《中国佛像艺术》中写到“从印度传到中国的弥勒,在唐末之前都是菩萨的形象,敦煌彩塑的交脚弥勒菩萨,就是一个例证”,“到唐时,弥勒佛的形象已经成为佛的形象。如:四川乐山的大佛,就是世上最巨大的弥勒佛”,“从宋代开始布袋和尚的形象代替了以前弥勒的形象”,关于布袋和尚契此的传说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他出家讲经的宁波岳林寺和雪窦寺也被佛家奉为弥勒道场,布袋和尚就是现在最常见的大肚弥勒,因其平民化的艺术造型深受信徒喜爱,之前较为庄严肃穆的菩萨装束或佛的形象却很少再有出现。回头再看瑞岩弥勒造像,宽厚的体魄和喜上眉梢的神情,既有未来佛的仁慈与睿智,也有布袋和尚的包容与隐忍,这或许就是佛家最想弘扬的正能量吧。
绕着大佛转了一周,开始继续拾阶而上,一组红墙黄瓦的闽南庭院建筑立在山腰,曰瑞岩禅寺,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现在的殿宇当属明清风格,因近年修葺一新,毫无古意。据说寺中九仙楼上有戚继光题刻“瑞岩卅七洞天”,无缘一见,只在寺后发现天章岩、小昆仑等石刻数处,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根据指示牌走进了瑞岩摩崖石刻的核心区域,穿梭在杳无人烟的乱石岗中,忽而攀枝上岩,忽而跃水入穴,够野够癫狂,似乎比在乌石山的体验更令人兴奋。资料显示瑞岩摩崖石刻曾遭采矿破坏大半,现存一百余处,时间跨越宋元明清及民国,包括各种题字、诗词和游记,有文人骚客的佳作,也有回乡官员的到此一游,这里一定是地方史爱好者的乐土,或许寥寥几字就让某段早已湮灭的史实浮出水面。摩崖石刻里还有一些颇具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楷书的工整,隶书的大气,篆书的苍古,草书的洒脱,应有尽有,各领风骚。
在摩崖石刻中还藏着一佛二菩萨的佛龛一处,有宋明之风,再往上行走就是瑞岩山巅,远远有座点将台,巨大的岩体颤颤巍巍,走近却有惊无险,相传这里是戚继光抗倭的重要前线,他不仅在此屯兵议事,还经常携友游览畅饮,所以整座瑞岩山上留下不少戚继光的遗迹,“独醒石”就是其中一处,它与“皆醉亭”一醉一醒,互相呼应,似乎影射了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爱国主义抱负。独醒石上建有覆钵式佛塔一座,站在塔前眺望远方,古寺古佛尽在脚下,此刻的北风开始掠过我们沉重的行囊,也在心海泛起一片涟漪,可是终究还是很快恢复了平静,就像一篇关于瑞岩山的游记里写的那样,瑞岩山虽小,但足以装得下我们那颗虔诚的心。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2. 瑞岩弥勒造像国保碑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3. 绿树环抱中的瑞岩弥勒造像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4. 瑞岩弥勒造像正面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5. 瑞岩弥勒造像背面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6. 仰视瑞岩弥勒造像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7. 小罗汉造像特写之一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8. 小罗汉造像特写之二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9. 小罗汉造像特写之三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10. 瑞岩弥勒造像下的留影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11. 瑞岩禅寺外景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12. 瑞岩摩崖石刻核心区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13. 瑞岩山上的乱石岗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14. 摩崖石刻中的宋代遗存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15. 摩崖石刻《香山洞》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16. 一佛两菩萨造像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17. 点将台旁的留影


[原] <wbr>闽地闻香(十三):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及石刻
图18. 独醒石上的覆钵式塔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