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池又名蓬莱池,位于大明宫北部居中地带。初凿于贞观或龙朔年间。开元后期,玄宗曾命在太液池两岸筑望月台与杨贵妃赏月,台高百尺。宪宗李纯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五月又加修浚,并在周围建造回廊400间。池中有蓬莱山,山上有太液亭,穆宗曾命侍讲韦处厚在此宣讲《毛诗》、《尚书》。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文宗李昂曾亲自撰《尚书》君臣事迹,命画工画于亭上,以便观览。现池中有土丘,高5米许,当为蓬莱遗址。太液池面积约1.6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池,中间有渠道相通。据考古实测,西池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20米。东池较小,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50米,东距东宫城墙仅5米多。池岸高出池底三、四米不等。太液池水源引自南来的龙首渠。有暗渠与宫外相通。沿岸回廊与附近宫殿建筑,都根据地貌特点,着意布置,错落有致。遗址在今大明宫乡孙家湾村西南。
白玉镶金牌饰
出土于孙家湾唐大明宫遗址。高5厘米。片状,呈三角状。底平,顶尖有一小孔,两腰为三连弧,面上镶错金勾连云纹。纹饰线条流畅,在白玉衬托下更显华贵富丽。玉色晶莹润泽。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药王古洞庙在孙家湾西南,庙宇坐南向北,有大殿和山门。此庙地处唐大明宫太液池遗址。该庙初建年代不详,原庙房舍已毁。80年代有信徒捐款修建大殿3间、山门1座、厢房3间。西南角高土台上建有小庙1间,土台下有一小窑洞,名曰药王古洞。大殿西侧,坐西向东又有庙堂3间,塑有神像数尊。据传此庙宇是为纪念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而建。每年农历二月二为药王庙会。相传唐太宗宠爱的李妃患重病,卧床不起,太医多方医治无效,请孙思邈进宫治疗。李妃服药后,身体很快康复。唐太宗大喜,要授予孙思邈爵位,长期留在皇宫,被孙思邈婉言谢绝。显庆三年(公元658年),77岁的孙思邈又被唐高宗李治诏回长安,让他住在鄱阳公主的旧居中,负责审订《新修本草》这部医书。第二年,孙思邈再次拒绝朝廷任命的谏议大夫一职。唐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当他如饥似渴地读完朝廷药局里的医书后,又辞职返回家乡耀县药王山。他在京时的医疗活动多在大明宫内,因而在此建庙。药王洞庙在关中尚有多处,这里是其中之一。直至80年代以后,仍有信徒朝庙焚香。从1993年起,每逢农历二月二庙会时,有剧团在此演出,赶庙会者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