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西安古村:长安区杜曲镇“杨万坡”!

2013-05-17 10:29阅读:1,672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 ;话百里秦川,讲陕西故事,巡三秦沃土,纪周秦汉唐,请关注头条号《巡秦纪》https://www.toutiao.com/c/user/5997479732/#mid=6006370723#__NO_LINK_PROXY__

西安市长安县杜曲镇杜东杨万村、西安市长安县杜曲镇西杨万村

西安南郊长安区有个杨万村,本地人叫“杨万坡”,分东西二村。杨万坡这个村子十分好找,到韦曲一路向南,过长安一中,前方不远就是杨万村。去兴教寺时,曾多次经过本村。村子坐落少陵塬下,两个村子都不大。西杨万村有4个小组,一千余村民,以陈、侯、刘、三姓为主,村中解放前这个村里做雕塑的比较多。东杨万村也是4个小组,村民不到两千。要是看到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牌,就到了本村。本村有个饮食一条街办,规模虽然不大,但是红红火火,成村中一景。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杨万坡!

【长安区杜曲镇】
杨万村隶属长安区杜曲街道管辖,杜曲街道就是原先的杜曲镇。这个镇名气很大,历史源远流长。西周成王八年,杜氏远祖由唐(今山西汾河下游)迁于杜城。西汉元康元年,汉宣帝刘询选定杜东原上为初陵,置县曰杜陵,徙丞相、将军、列侯吏二千石、赀百万者于杜陵。唐代杜曲盛极一时,宰相杜祐居此,亭馆林池为城南之最。杜氏先后有11任宰相皆居此。杜正伦慕杜族势众前来结族谱,为诸杜不许,之后他亦任宰相,赌气在杜曲东南另建庄园,曰杜固,俗称下杜。《辞海》杜曲条:“杜曲,古地名,因唐贵族世居于此,故名杜曲,明万历四十年置镇” 。杜曲本称北杜,杜固称南杜,后杜家统名其乡为杜曲。杜曲镇老街上商贾云集,商业繁荣兴旺,其集市规模在长安一带仅次于有万人集之称的引镇。是历史记载古长安“五曲”之一。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杨万坡!
【杨万坡村碑简介拍摄于2013年】
杨万坡村据村碑记载:该村建于唐初,村名来源于东西两村之间的兴国古寺。兴国古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据《长安县志》载:兴国寺位于东西杨万坡之间。《咸宁县志》载:'兴国寺在夏侯村西,离城30里。唐三藏香火院。'宋代更名'延兴寺'。宋张礼《城南游记》载:延兴塔在杨万坡。《长宁县志》载:隋朝延兴寺,唐朝曾改为延万寺,“杨万”为“延万”之异音,故而村名:杨万坡。《长安县地名志》介绍:本村随延万寺得名杨万坡。清末《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咸宁县南乡置十仓,阳万坡村隶属杜曲仓。杜曲仓 在城南四十里,有镇。编为十一牌,统八十七村:仓在杜曲镇。西阳万坡,东阳万坡,前志无东、西,只有一村为阳万坡。可见清朝末年杨万村才分为东西二村。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杨万坡!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现在要说起“兴国中学”在长安的地面上,那是如雷贯耳。实则早在民国时期长安此地便有一所“兴国中学”。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的兴国古寺在杨万坡东西两村之间。原是唐三藏香火院,宋代更名为延兴寺,明、清两代多次重新修葺。清末寺内有清代大殿三间、东西廊房各三间,寺内有古柏两棵,一棵郁郁葱葱,一棵早年被雷电劈为两半,顽强生长。民国 1939年,抗日战争烽火连天,日军战机盘旋西安投弹,为了避开日机轰炸,教育厅在兴国寺遗址上建立'兴国中学',东西廊房辟为校舍,三间大殿开设了图书馆,1945年'兴国中学'停办。解放初学校改为西北艺术学院,后又变成西安美术学院,1997年美院搬迁西安后,同年省职业教育中心在兴国寺旧址开办,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杨万坡!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湖北路宣抚使杨忠肃公惟中墓 在杨万坡村东。中统二年碑。翰林待制、同修国史孟攀鳞撰文。”细查史料,这人也不简单,竟然是蒙古大汗窝阔台的干儿子。杨惟中,字彦诚,汉族,元代政治家。西宁路弘州(今张家口阳原)人。杨惟中幼时父母在蒙古与金国的战争中遇难,因机缘巧合,他被成吉思汗的三子,即后来成为大汗的窝阔台收养。杨惟中'知读书,有胆略',20岁时就奉命出使西域30多个国家,'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使这些国家归顺元朝。既是大汗养子,又有勇有谋有功绩,杨惟中自然深受器重,后来更是接替耶律楚材,以中书令行使宰相职权,在任期间敢作敢为,治绩显著,'天下畏其勇而怀其仁'。

丰镐遗子-张新武/整理与2013年5月17日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杨万坡!
《睁眼看西安》是“丰镐遗子”创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体。刨根百里秦川,问底周秦汉唐,睁开眼睛,拿出手机,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老长安,未经授权,不要转载!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