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怒者,心之奴;恕者,如心也。

2009-10-31 19:19阅读:532


今天,在培训班上,听王世明老师讲了一句话:“恕者,如心也。”深受启发,回到家后,特别到网上搜寻了相关的注解,比较阅读,豁然开朗。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说的大概是这个意思。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第四》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大意是这样。孔子叫一声“参乎!”,“参”是曾子的名字,等曾子反应过来了,就接着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马上回答“唯”,就是“知道了”的意思。孔子就出去了。孔子一走,同学们这一下热闹了,“什么呀,师兄,是什么呀?”曾子说,夫子之道,一以贯之,就是忠恕而已。

这里有个疑问,孔子说“一”以贯之,曾子却说了两个字,那么曾子何以拿出这两个字呢?自有他的道理。参考宋儒的考究,从字形来分析。忠者中心也,即出于自心;恕者如心也,即如他人之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东西考虑问题。连起来就是一心。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孔子之道,就是“心”,这个“心”字才是真正的答案。

无独有偶,在佛家的学说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怒者心之奴,恕者心如也。“怒”与“恕”看上去非常相似的两个字,却代表着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指导着人们的行为。

“怒”是什么呢?怒就是心奴,是心被外物所奴役。自己有时会对所遇到的不满而发怒,但自己所不满的事情却不会因为我们的怒气而改变,结果只有自己将自己的心变成跟奴仆一样,跟着这些事情而辗转,被操控着不自由,心很乱。当心被外物所奴役,那么心就不是它本来的心了,就会怒发冲冠、丧失理智,嗔心自然生起,引发身口意而造恶,成为自己的奴隶。

“恕”是什
么呢?恕是心如:恬静、安详、如水,是一种如如不动的状态,心若自如,就会无所羁绊阻塞。

从佛法角度来看,人有三世因果。“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从因缘果报来看,作者即受者,因此与其说是宽恕别人,实际上,是宽恕自己的无明,解除自己的烦恼与心结。

无论是孔子的如心,或是佛家的心如,其实强调的都是一个内心的反省,将心比心,恕已及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若是自己发生过错时,总希望别人可以原谅,再给自己机会,以改过向善。同样地,将心比心,我们也应该允许别人犯错误,用发展的眼光看别人, 给对方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论坛上的恩怨情仇,谁也说不清孰因孰果,看得到的,却是彼此的伤害,出口伤人者,你的内心果真快乐?如人之心,多想别人的处境,想法,换位思考,处于别人的境地思考,容易理解别人。

同样是“心”,与其任其为外境之“奴”不得安宁,何不以宽恕的心对待自己以为不如意的事情,让自己的心安,并舒心呢?让自己的心是“怒”还是“恕”?相信大家自己都会挑选!

宽恕别人,实质上也是解放自己。

——在某培训班后的读书心得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