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2020-06-12 20:46阅读:26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第二章农耕与游牧的交流
先秦时期西域居民的毛纺织、金属饰品及木器加工等手工业生产遍布天山南北,独具特色。新疆的“马X毡奋”和中原地区的“农桑耕织”一样,成为这里先民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也成为当地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纺捻毛线,毛纺织也自然成了新_最早发展起来的传统手工业。新疆各地考古发现的毛纺织品,数量众多,做工精美,印证了新疆早在这一时期就拥有了很发达的毛纺织加工业。饰品及木器加工方面,装饰精美,种类繁多,刻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纹饰。历史上,养育中华民族及其先民的东亚大陆,既有农耕区,也有游牧区等。各种不同生产生活方式族群的交流互补、迁徙汇聚、冲突融合,是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X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扎滚鲁克墓地
位于且末县境内,墓地的年代上限距今约3000年,下限至魏晋时期。出土文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木器、毛织物、丝织品、皮制品等。其中,两件木箜篌是新疆地区乃至全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箜篌乐器实物。具有特色的陶器、骨木器、精美的毛织品、鸟纹刺绣丝织物、“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等,表现出与中原文化、丝路文化以及北方草原文化交流融合而形成地域文化特征。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木竖箜篌
距今约2700年。且末扎滚鲁克1号墓地14墓出土。长方形音箱。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木竖箜篌
距今约2700年。且末扎滚鲁克1号墓地14墓出土。椭圆形音箱。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扎滚鲁克墓地出土的木腰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黄地螺旋纹褐
战国
1985年且末扎滾鲁克4号墓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这块织物染成黄色,其上有红色手绘连续的双线螺旋纹及圆点纹,明丽鲜艳。“褐”是用粗麻线织成的粗布,是古代居民常见服饰的原料之一。新疆地区因为气候干燥,很多掩埋在千年古墓中的织物在出土时依然保持着鲜艳的色彩。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动物纹毛褐
西周
1985年且末扎滚魯克4号墓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这块织物染成黄色,其上以红色手绘连续的动物纹,从动物的形态及身上的花纹看应该是老虎,另有一种动物可能牛或羊。虎纹头向左右错开,显示出一种平衡中求变化的设计构思。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彩色编织带
西周
1985年且末扎滚鲁克5号墓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带子由毛线编织而成,下端分作四股穗子,每股穗子都可以红、黄、蓝三种着色毛线分步骤缠绕,形成不同的色调组合,穂子末端蓬松散开如流苏。编织穗带是古人衣装上的装饰物,色彩鲜艳,造型美丽,体现了古代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狼羊纹木雕盒
春秋——战国
1996年且末扎滚魯克1号墓地64号墓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木盒呈长方形,内嵌子母口,缺盖。盒的两侧面以减地方式浮雕狼纹,狼腹部雕刻一只羚羊头,意味着羊已经被吃到狼的腹中。狼的身体形态与盒体巧妙融为一体,羊头造型也与狼的身体形状叠加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造型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制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与表现技法。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羊鹿纹木桶
春秋战国
1996年且末扎滚鲁克1号墓地24号墓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木桶为原木挖空制作而成,子母口的形式表明制作时还配有对应的桶盖,但出土时未发现。木桶腹部涂以黑漆,并用减地的方式雕刻出羊、鹿纹饰,羊与鹿的造型与草原游牧民族金饰牌上动物形态风格一致。木桶不易破碎,也适合游牧部落的生活习惯。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角勺
春秋——战国
2001年且末扎滚魯克1号墓地123号墓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角勺是用动物的角削刻、打磨而成。勺呈长圆形,内残留黄色颜料痕迹,可能是当时妇女调颜色的用具。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骨串珠
舂秋一战国
1998年且末扎滾魯克1号墓地113号墓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骨串珠由小型动物骨骼打磨而成,大小不一,直径0.15—0.4厘米,共计60粒,是一件实用的项饰。扎滚鲁克古墓群是西域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的研究价值。1号墓地位于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西2公里绿洲边缘的戈壁地带,处于车尔臣河西约10公里的堆积阶地上。墓葬分为三期,第一期文化墓葬距今约3000年,数量很少;二期文化墓葬较多,是该墓地的主体文化,年代为春秋一西汉,第三期文化墓葬年代为东汉至魏晋时期。骨串珠出土于1号墓地,属于第二期遗存。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阿拉沟墓地
位于托克逊县、乌鲁木齐市、和静县相交的天山山谷阿拉沟内,由阿拉沟东口、铁二团、军工医院、东风机器厂、东风厂车队、峡尔沟东口、燎原厂、阿拉沟西口、鱼儿沟等墓地组成。时代为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1976年以来多次发掘了数百座墓葬。墓葬有砾石封堆,竖穴石室墓。这里是古丝路的重要通道,沟内有4座唐代蜂火台。
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二)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