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系列丨遇见老河口(上篇)
2017-03-28 21:31阅读:7,975
X
老河口网友@随影 供图
在希望的田野上系列丨遇见老河口
图丨简白
文丨江南久久
3月24日至25日,我们与来自于武汉、襄阳、老河口市的30余位网友,跟随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湖北发布”网络平台联合襄阳市政府门户网站、老河口市政府门户网站举办的“行进荆楚见证发展变化”老河口站活动团队,一起进企业、赏桃花、走丹渠,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遇见老河口,感受新行动。
遇见老河口·印象老河口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第一次听说老河口,是小时候在宜昌老家盖房时,听父亲跟人说,我们用的水泥不是一般的水泥,是光化水泥。当时我就特别好奇光化在哪里,他说在离襄阳不远的老河口。因为姑姑在襄阳工作,我对老河口一下子就有了方向感和亲近感。当父亲说着老河口又叫小汉口时,我便对老河口这座城市充满了繁华洋气的各种想象。
很久以来,这个既叫光化,又叫老河口的小汉口之城,就深刻地存在于我的印象之中了。
那么,我们就从这个小汉口说开来吧。

原光化水泥厂
据本地网友曾宪科老师介绍,历史上,这里不仅是一个古渡重镇,也是一个军事经济重镇。老河口原名“新镇”,早在夏、商、周,就已在当今袁冲地筑起了阴国古城,秦又置酂、阳二县。汉高祖刘邦时期,是丞相萧何的封地,称为酂阳。到了光绪28年,因为此地是汉江故道的河口,既然为故道,可谓老矣,再加上河口子的实际地形,所以就合称为"老河口"。

老河口老街(2010.11)

老河口网友@随影 供图
因为老河口位于汉江东岸,注定了水路交通的要道地位。上游的山货土产,下游的京广杂货,都假道于此,进入陕南和鄂西北地区。长期以来,老河口作为四通八达的交易中心,各方商人络绎不绝的云集于此,市场繁盛。至光绪年间,老河口已汇集各省的会馆帮会16个,14个码头停泊的大小船舶两千余支,城内人口接近八千,有72条街、83道巷,38座庙堂。民国军阀混战期间,还有英美法俄日五国外商,接踵来到老河口开拓市场。还有赌场,烟馆,妓院,烟花柳巷的暗娼,散布在大街小巷,反动军警政税机关的苛捐杂税,奢华腐化流毒匪浅,这种畸形的十里洋场状态,不是汉口,也似汉口,因此就有了"小汉口"之称。
老河口历史上曾隶属光化县,直到1983年县市合并时正式定为老河口市。
——————————————分割线——————————————
遇见老河口·纪念李宗仁
“行进荆楚见证发展变化”老河口站的第一站,就是走进位于北京中路上的'李宗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旧址纪念馆'。这座砖木结构的房屋原系一进三院,占地2500平方米。现仅存房屋11间,为一封闭的小天井四合院,是当时的中院,也就是司令部办公场所,里面主要展出有李宗仁及五战区的史料图文。
李宗仁,字德龄,曾担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等职。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3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指挥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之后,经由襄阳移师老河口,在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破袭平汉铁路,钳制武汉、屏蔽川陕,率部活跃在鄂、豫、皖地区,先后与日军进行了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南鄂北会战等著名战役。
从1939年到1944年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进攻,李宗仁在老河口沉着应战指挥第五战区十几万官兵英勇反击,成功地指挥了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襄东会战、鄂东战斗、豫南鄂北会战、皖东扫荡、大别山战斗。日军始终未能向前推进,从而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为抗日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
李宗仁在老河口的烽火岁月里,还努力发展地方教育,创办“平民医院”,这些重教爱民之举措,得到了老河口民众爱戴。当时修建的中山公园、中山亭、中山堂、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如今依然保存完好地伫立在这座城市里。
这处李宗仁旧址纪念馆,在2002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现由老河口市博物馆保护使用。
我们到来的这一天,正值阳春三月,站在李宗仁纪念馆的院子,暖阳斜照,光影之间的四叶草更显葱茏,有惠风南来,仿佛在告慰当年那动荡岁月里的民族义士……
——————————————分割线——————————————
遇见老河口·非遗传承人
在一座小城,同时拥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屈指可数、非常罕见的。在老河口,陈义文老人的木版年画、余家冰老师的丝弦和锣鼓架子,都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
我们一行在李宗仁纪念馆后院的博物馆展厅里,遇见南派木版年画传承人陈义文老人和他的本版年画,还有他的孙子陈洪斌先生,也是陈氏木版年画指定的第五代传人。
这间400平米的展厅是在2016年春节前后对外开放的。展厅里配套有年画雕刻印制工作间、木版年画展厅、授徒传艺专门工作室等,以印制技艺、历史流变、传承情况等为展示内容,系统展出有雕刻工具、雕版、年画等实物。相关木版年画图片100余张,配上1万余文字说明,全面介绍木版年画技艺传承历史。
中国民间的木版年画历史源远流长。始于唐,兴于宋,盛行于清。自乾嘉盛世之后,年画逐渐形成地方流派,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以等地为代表。现在因为即时整理挖掘,陈义文的木版年画在年画界里,形成自己不可替代的角色地位,与杨柳青并称为"北派""南派"本版年画。
博物馆展厅里悬挂着他亲手雕刻印制的数十幅木版年画,其中文武门神、和合二仙、和气娃娃特别引人注目。一画多版套印的年画人物中,线条缜密,须眉之间纤毫毕现,总让观者在是与不是、色泽艳丽之间尽享其大俗大雅之气韵。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