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仙字的破译以及它与黄帝的特殊关系
2020-10-23 08:11阅读:2,111
甲骨文隐藏着大量的上古史,只要不断地钻研,就会有不断地发现。日前,笔者就又发现了仙字以及它与黄帝的特殊关系,使人一字悟道。
在今天的甲骨文字典中,没有仙字。在篆书中,仙字出现。《说文解字》中有两个仙字,一个繁体,一个简体。简体是一个人字,下面一个山字。注释是“人在山上”。繁体的注释是:“长生,仙去。”《说文》的仙字,就两层意思,一层是“人在山上”,一层是“长生,仙去。”很朴实,没有丝毫的神秘或神圣。再结合着汉字六书规律和古史去追溯,就会发现这个仙字,它是有所指的,是个指事字。
在甲骨文中的字形中,有个“人在山上”。但是,这个人不是普通人,而是人文初祖黄帝。甲骨文合集1121正、1123正共出现了四次“人在山上”这个字,字形是上面一个甲骨文黄字,下面一个甲骨文山字,像黄帝站立在群山之巅。整段文字的意思是前者关于雨,后者关于祭祀,用牛羊祭祀仙去的黄帝和嫘祖。为什么说这个字是仙字呢?很简单,因为《说文解字》说“人在山上”就是仙。但是,这个字形不是人在山上啊,它是黄帝在山上啊?这就需要细细推敲了。古籍记载中,黄帝就养生之事求教广成子,广成子的教诲有“神形合一,方可长生”八个字,“长生”就是成仙,与《说文》“长生,仙去”的注释一致。《帝王世纪》载:“(黄帝)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岁。”黄帝活了一百一十岁,毫无疑义是长生。仅此判断,甲骨文合集1121正、1123正出现的人在山上字形,不但是仙字,而且还是由黄帝而生成的仙字。这由大量的古籍记载在说明或证明。
关于黄帝成仙的具体细节记载在《帝王世纪》,是书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有龙垂胡髯而下,迎黄帝。群臣欲从,持龙髯,髯拔,遂堕。”黄帝在荆山铸鼎完成后,有龙自天而降,黄帝乘龙而去。这里没有说明黄帝是成仙了,但是说明黄帝是“脱凡”了。在中国古汉语里,脱凡就是成仙。所以这则记载可以理解为黄帝成仙的细节。只是这则细节说黄帝成仙是乘龙仙去,而不是人在山上,这又如何解释呢?黄帝由山成仙的记载在其他古籍里。《史记·封禅书》是:“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汉主亦当上封,上封能仙登天矣。”解释了泰山封禅可以登天成仙,黄帝是唯一的。是书又载:“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酷爱登山,登一次山就是与神仙的一次交流。百年以后,才成仙。汉武帝时,大兵北巡,回来的路上,亲自到桥山祭祀黄帝。汉武帝问大臣:我听说黄帝不死,这里却有黄帝的墓,为什么?大臣说:黄帝已经成仙上天了,他的群臣把他的衣服帽子埋葬在这里了。
从汉武之问,到汉臣之答,可以看出,在汉代,黄帝成仙的故事妇孺皆知。汉朝人肯定没有见过甲骨文,但是,他们却有“人在山上”的仙字,这只能证明中国汉字的伟大。时光可以流失,汉字所蕴含的意义却不会流失。千年以往,汉代人仍然知道仙字就是“人在山上”“长生,仙去”,再千年以往,人们还能找到甲骨文中的仙字,还能找到仙字的字源,还能找到仙字与黄帝如此密切的特殊关系。
当然,黄帝站立在群山之巅,也蕴含着黄帝族山崇拜的根本原因。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