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留白”
山东省汶上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吴庆才 (272500)
近段时间,听了许多课,零距离感受到新课程理念所带来的一些新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初见端倪,课堂比以前有了生机、有了活力。然而,满堂讲、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一节课老师很“忙”,语速很快,手势很多,说个不停;明明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几秒种后却反复重复刚刚提出的问题;单独提问学生,学生每答出一个要点,都被老师叫停,大加评价和拓展,之后再让学生继续;当学生组织的答案不够完善时,急不可耐的加以评价和补充完善……一堂课学生几乎没有思维锻炼的机会,学生很“忙”得焦头烂额。这些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相左的现象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其实要上一节课,更应讲究教学艺术,特别是要注意“留白”,还学生一个自由、真实、创造的空间。看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空阔平静的江面上,一人独钓,身体前倾,全神贯注,因为踞于船头,所以船尾微微上翘。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只是在船边勾出淡淡的几条水波纹,却使人感觉烟波浩渺,满幅皆水。这种留出空白以供观赏者自由想象的艺术手法,就叫做“留白”,“无声胜有声”,这种“留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留白”在文学作品中也大放异彩,尤其阅读诗词,时刻都会体悟到深远的留白意境,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读这样的诗词真有余音绕梁之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教材吧!这些时间会让你得到百倍的补偿”。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留白”呢?
一、不要把知识讲解的太详细,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把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很详细,但是,教学效果却又不怎么尽如人意。这是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老师说得详尽了,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用“嘴”在“生吃”知识,而不是用脑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长此下去,学生会养成依赖的心理。如果老师的教,造成了学生不想学,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证明,老师如果在教学时把知识像剥橘子一样,一层一层撕开,一芽一
山东省汶上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吴庆才 (272500)
近段时间,听了许多课,零距离感受到新课程理念所带来的一些新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初见端倪,课堂比以前有了生机、有了活力。然而,满堂讲、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一节课老师很“忙”,语速很快,手势很多,说个不停;明明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几秒种后却反复重复刚刚提出的问题;单独提问学生,学生每答出一个要点,都被老师叫停,大加评价和拓展,之后再让学生继续;当学生组织的答案不够完善时,急不可耐的加以评价和补充完善……一堂课学生几乎没有思维锻炼的机会,学生很“忙”得焦头烂额。这些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相左的现象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其实要上一节课,更应讲究教学艺术,特别是要注意“留白”,还学生一个自由、真实、创造的空间。看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空阔平静的江面上,一人独钓,身体前倾,全神贯注,因为踞于船头,所以船尾微微上翘。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只是在船边勾出淡淡的几条水波纹,却使人感觉烟波浩渺,满幅皆水。这种留出空白以供观赏者自由想象的艺术手法,就叫做“留白”,“无声胜有声”,这种“留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留白”在文学作品中也大放异彩,尤其阅读诗词,时刻都会体悟到深远的留白意境,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读这样的诗词真有余音绕梁之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教材吧!这些时间会让你得到百倍的补偿”。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留白”呢?
一、不要把知识讲解的太详细,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