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中记载的六祖圆寂时的神奇预言
2011-04-06 00:17阅读:7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七月二十七日
付嘱品第十(2)
六祖大师说:‘传给谁?谁有道我就传给谁,谁没有攀缘心他就明白我的法。证得一相三昧、一行三昧的人得到我的法。'什么是六祖大师所得的法呢?就是这些偈颂里的道理。你能依照这些道理去修行,就得到他的法。
徒众又问:‘将来教里是否会有灾难、困难、魔难?有何祸患呢?'意思即六祖大师在生时遇到这么多魔难——有人遣使来暗杀,又派间谍来偷法,又有人放火想烧死六祖,种种灾难一言难尽。当时六祖坛经只记这么一点点,可是相信当时有很多灾难,不只记载的几桩。有人来偷衣钵六次,都顺便想将六祖杀了,但因都没有得手,故经典没有记载。六祖大师叫他的徒弟立楷,在前一年去造塔,在这年此塔造成,故他要回新州去。徒众问说:‘将来是否还会有灾难?'意思即不会有灾难了吧!带著一种希望的口气。祖师圆寂了,还会不会有人来杀我们这班人呢?因为我们是您的徒弟,杀不了您就来杀我们。
六祖大师说:‘我圆寂入灭之后,五年或六年后,在此时有人来割取我的头。'你看!活著有人来杀他,圆寂入涅槃后,还有人要来取他的头。在当时作祖师真不好做啊!现在没有那么严重了,故不要害怕。不要说祖师这么难做,我也不做祖师了,不要退心!
现在我说一预言给你们听,在当时没有人知道,以后就证明此‘头上养亲',是一个高丽贼和尚,想将六祖大师的头偷回到他国家供养,此头是指六祖大师的头,‘上'是指他很恭敬。‘养亲'是指如供养他父母亲一样。这和尚名叫金大悲,他在洪州雇一人叫张净满,来取六祖的头。所以说‘口里须餐',为何他来偷六祖头呢?就因他为口腹生活,需要吃饭,故受人钱去将圆寂祖师的头给斩来。大概这高丽和尚很有钱,给他很多钱,故他答应来斩取六祖大师的头。这人名叫张净满,所以说‘遇满之难'。遇满就是遇到张净满,只单用他一个字来作此预言。因为满来了,就要斩六祖大师的头,这也算是一难。‘杨柳为官',当时的刺史叫柳无忝,县今叫杨侃,故说杨柳为官。果然,六祖圆寂后五、六年,在其肉身塔里,某一晚间有和尚听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见有大动静。六祖的徒弟曾听六祖的预言,故将六祖的脖子用铁包上,所以张净满来时,用刀斩这脖子,怎样斩也斩不动,一用力就弄出声响来,惊醒守塔的和尚,此人就勿忙从塔跑出——全身穿孝服。后来和尚去检查塔里六祖大师的脖子,发现有被人用刀砍的痕迹,于是报绍州刺史及县官,遣捕快很努力去找,在五天之内就捉拿到张净满。
柳无忝将此贼带到南华寺审问:‘你为何要斩六祖大师的头?'他说:‘因有一高丽和尚,他想偷六祖的头,但他自己不敢来,所以给我很多钱,而我因需要钱来吃饭,故就答应此事。'当时柳无忝就问六祖的弟子今滔禅师:‘这件案子应如何办理?'今滔禅师答:‘此若按国法来办,一定要斩头,毫无保留的余地。但在佛教里,是冤亲平等,我的意思还是将他放了,因祖师预先都有预言,应有这一回事。'柳无忝听后说:‘我今才知佛门广大,佛门太伟大了!'于是就将张净满解放了。
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
六祖大师又说:‘等我圆寂七十年之后,有二位菩萨从东方来,一是出家菩萨,一是在家菩萨,在同时兴化。'出家菩萨据说是江西马祖道一禅师,江西所有丛林都是马祖造的,所谓:‘马祖造丛林,百丈立清规。'在家菩萨据说是庞蕴居士,他全家人都开悟,且在同一时期入涅槃往生。庞居士非常富有,他将家中所有万贯金钱,装到一艘大船上,将钱沉到海底送给龙王去庄严他的龙宫,作一最大布施。回来后就编竹笼以维持生活,虽然过著清贫生活,然而一心修道。有一天庞公叹道:‘难!难!难!十担芝麻树上摊。'这太困难了,将十担芝麻一粒粒放在树上。他的太太听后,就说你这么老真没出息,有什么难,难什么?你看是难,我看是最容易的,故说:‘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即百草头上都是祖师西来意。他的女儿灵照说:‘也不难也不易,饿来吃饭,困来眠。'我不觉得难,也不觉得易,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庞居士他虽有太太,但他们之间就像普通的朋友,并没有一般男女的关系,所以他们全家都开悟了。作居士的都应学庞居士此不可思议的境界。又有人说是黄檗禅师和裴休丞相。讲那一个都是可以。他们建立顿教的宗旨,修造伽蓝庙宇,将佛法发扬光大。
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
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大众又叩头作礼问曰:‘我们大家不知从最初佛祖应化于世到现在,传授多少代?愿祖师您指示我们。'
六祖大师说:‘古来的佛应现于世,已无数无量,多得都数不过来,况且我也不识字,现在只略说过去七佛为始。在过去庄严劫有一千佛出世,那时第九百九十八佛名毗婆尸佛,译为胜观、种种观、胜见,或种种见。第二位佛名尸弃佛,译为火,是在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位佛。第三位毗舍浮佛,是庄严劫最后一位佛。
接著下来是贤劫,为何叫贤劫呢?因在此劫内有很多圣贤人,有千佛出世。第一位佛名拘留孙佛,译为‘所应供',一般人天都应供养他,另一译为‘庄严'。第二位佛名拘那含牟尼佛,第三位佛名迦叶佛,第四位佛名释迦牟尼佛,即现在娑婆世界的教主。以上是最近的七佛。
释迦文佛首传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毬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
释迦牟尼佛首传第一代祖师——摩诃迦叶尊者。某次,释迦牟尼佛在法会里,百千万人天围绕之中,手拈大梵天王所献金檀木花示众,其他人都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唯独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教外别传,以心印心此法门,已咐嘱于摩诃迦叶。'后传第二祖——阿难尊者。
第三祖是商那和修尊者。此尊者一生出来就穿著一件衣服,他人长,衣服也随著他长。阿难尊者度他出家后,他身上的衣服就变成法服。受具足戒后,其衣又自然变为僧伽服,等他将要圆寂时,他将此衣留下说:‘当释迦牟尼佛法灭尽后,此衣才会坏。法若未灭,此衣仍是存在的。'
第十祖胁尊者,此尊者在母胎住了六十多年,既生之后,头发和胡须都白了。出生后就欢喜修行,后遇第九祖伏驮蜜多尊者,将佛的心印法门传给他。
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侯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者阇耶多尊者。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问胁尊者说:‘怎样才可成佛呢?'
胁尊者答:‘现在没有成的就是。'
富那夜奢尊者说:‘现在未成的就是佛,那我怎么知道这未成的就是佛呢?'
胁尊者就说:‘你怎知道这未成的就不是佛呢?'
由这一问一答,富那夜奢尊者就开悟了,于是胁尊者就将心法传给他。
马鸣大士,此大士绝顶聪明,因知他机缘成熟,故富那夜奢尊者就去度化马明尊者为第十二代祖师。
马鸣大士问富那夜奢尊者说:‘我想要认识佛,要如何才认识佛呢?'
富那夜奢尊者说:‘你不认识的就是佛。'
马鸣大土说:‘不认识的就是佛。那么我不认识佛,怎么才知道他是佛呢?'
富那夜奢尊者说:‘你既不认识佛,又怎知不是佛呢?'这种对话与他跟胁尊者讲的道理差不多。
马鸣大士说:‘哦!此是锯义。'就像锯子那样来回锯——我说这样,你说那样。
富那夜奢尊者答说:‘彼是木义。'
富那夜奢尊者问:‘锯义是什么意思?'
马鸣大士说:‘与师平出和您一样。'
马鸣大士问:‘木义是什么意思?'
富那夜奢尊者答:‘汝被我解——你被我锯开了。'就如此一讲,马鸣大士豁然开悟,随即出家,富那夜奢尊者就传法给他。
什么叫马鸣大士呢?他一说法,马就会叫,因有这种感应,故叫马鸣大士。大士是菩萨另一别名。
第十四祖龙树大士,他将华严经从龙宫里取出,尊者有非凡的智慧,发扬大乘教义,著中观论、大智度论等。
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问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说:‘你几岁了?'
此童子答:‘我一百岁了。'
十七祖说:‘你年纪这么轻,怎会一百岁?'
童子答:‘若我百岁而不明白佛法,不如出生一天而能明白佛法。'
十七祖见此小童子这么聪明,就度他出家而传法给他,为第十八袓。
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拏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摩尊者。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第二十一祖是婆修盘头尊者。第二十二祖是摩拏罗尊者。第二十三祖是鹤勒那尊者。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他也是被人杀的。他游化到罽宾国,其国王信奉外道,有外道领袖来破坏佛教,故此国当时不准有比丘。师子比丘为教化此国王,故游化到其国。国王问:‘你已了生死吗?'师子出丘说:‘我已了了。'
国王说:‘若你已了生死,就应将头布施给我。因佛教讲行菩萨道,要布施头目脑髓,我现在想要你的头,你可以布施出来吗?'
师子比丘说:‘可以的。我生死既了,这一个头又算是什么呢!你尽管拿好了。'
国王听他如此说,拿著宝剑按著他的头就斩,头斩下就冒白浆,但没有血出。国王以剑斩师子比丘的头,自己的手臂也当场断了!因他犯了弑阿罗汉之故。此时国王始信佛法之不可思议,遂将外道领袖斩首。可是外道们就像普通人一样,斩了就斩,也没有留出白浆或现其他异征。以后国王就通告全国,不准外道存留。复兴佛教,此后佛法大兴。
六祖说:‘从上诸祖,都有传承,以心印心,你们这一班人,向后一代代傅,不要令佛法断灭乖错。'众人听完六祖说历代祖师之后,都生出信心,叩头退到一边。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
法海白言。和尚。曾何教法。今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六祖大师在先天二年八月初三,在新州(他的家乡)国恩寺,吃完午斋后,对所有徒众说:‘你们各人依次而坐(在佛教先授戒者坐前边,后受戒的坐后边,以戒律为尊卑的次序)。我现要与你们告辞了。'
法海在六祖座下是位长老,比一般人都高,时时都是他出来讲话,故他对六祖大师说:‘不知和尚要留何教法,使后代迷人能明心见性呢?'
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
大师说:你们各位好好注意听,在将来后代迷昧的人,若认识众生,就是认识佛性。若不认识众生,也就不认识佛性。假设你不认识众生而去找佛,就是找一万个大劫也找不著。你想找佛,就要在众生里边找。常不轻菩馑见到众生就叩头,就因他认为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他才能成佛。若他见一切人都是魔,他自己也就是魔。
我现在教你们要认识自己心内的众生,要见自己心里的佛性,不要向外驰求。你想见佛,就要先恭敬众生,认识众生是佛,那你也就明心见性。众生不认识佛,而非佛不认识众生,你若自心觉悟,那么你这个众生就是佛。若你自己愚痴,不明白不觉悟,虽你本来是佛,现在也就变为众生。自己佛性是平等平等,如此一来,众生也就是佛。若你心邪险,尽看人不对,你纵是佛,现在也变为众生,所以佛和众生是在一念之间。你心若不直,弯弯曲曲,佛就在众生里;你若能直心,众生就成佛了。每个人心里都有个真佛,自己这个佛才是真佛。若你自己心里连一个佛都没有,那你又到那里去找真佛呢?真佛就要你心有一真佛。佛即心,心即佛,你存个正念就是佛,存个邪念就是魔。生一清净念就是佛,生一染污念就是魔,就看你生什么念?若你能自净其心,这才是真正佛呢!你若心不清净,没有一正心、佛心,那你到什么地方去找真佛?找不著的,所以说:“佛在心头坐。”
你们各位自心就是佛,不要向外驰求,更不要生怀疑心。若向外驰求则没有一物可以建立成功。万法都是从自己心里生出来。故经上说:‘因为心生,所以种种法生。若心灭,则种种法灭。'所谓:‘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一切法不离自心,亦不离自性。我现留下一首偈颂,和你们分别了。'各位要注意这首偈颂,坛经最重要的就是最后这首偈颂,这首太好了!六祖大师不但留给当时的人,亦是留给我们现在修行人。此偈名叫:‘自性真佛偈'。我们都有份,都应依此偈修行。若识此偈,就能自见本心,而自成佛道。
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 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 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 不作此见大悠悠
什么叫真佛呢?人人都有个真如自性,它又叫实相,又叫如来藏,又叫佛性。真如就是你的自性,自性也就是你的真如,自性真如也就是真佛。真佛你已认识,就应知魔王是什么,魔王就是你的邪见,你的三毒。而三毒也就是你的邪见,邪见也就是你的三毒,有邪见,有三毒,就是魔王,三毒就是贪嗔痴——贪财、贪色,贪一切都是三毒。有如出家后贪著攀缘,到处想多收几个徒弟,这都是三毒。像在这个道场,谁皈依都是自己发心皈依,若不发心也不勉强。若我叫你皈依我,你问说:‘你够不够作师父的资格?你够不够作一好善知识?'那我就没有话讲了。
当邪迷时就生出无明,一有无明就生出爱欲,一有爱欲就是魔在你家里。你有正见而没有贪心嗔心痴心,没有邪知邪见,将心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这时就是佛在堂。
佛和魔是由你自性所显现,你自性若生邪见,就有贪嗔痴三毒生出。若无邪见,三毒就不生。若生三毒就是魔王来住你的房子里,你的房子也就是你的身体。若有正见,就将三毒除去。没有三毒心时,魔王就变成佛祖,这个道理是最真而不虚假,你只要存正见就是佛,若你存邪见就是魔。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和千百亿化身,虽说是三身,而这三身是由你一身变化出来的,这叫三而一,一而三,三身即是一身,一身就是三身。若在自性里见自性的真佛,这就是将来成佛菩提种子。你有菩提种子,将来定结菩提果,结菩提果也就是成佛。
你本来的自性是从你化身生出一种清净自性,你清净自性法身也在你化身中。自己的自性能使你的化身行正道,则将来圆满菩提自性的这种量也是无穷的。
人有一种淫欲心,但不要怕,你看楞严经的火头金刚,他本来淫欲心很重,但以后他能用锻炼的功失将淫欲的火变成智慧火,而作火首金刚。所以说淫欲本是净性因。你若存一正念,这就是净性的因,你若存一邪念,那就不清净。所以,淫欲的性不是将其断了,而是将其变成净性。本来淫性是不清净,但要将它变成净性——正知正见。这就对了。所以说除淫即是净性身,除淫,就得清净的法身。
你在自性里要离开五欲,什么叫五欲呢?即是色声香味触,有的说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你都要远离,在自性里不起邪见,时时要有正知正见。你能离开五欲,就会见性,见性在很短的期间,就会得到真如妙性。
我们在今生都遇到顿教的法门——禅宗的法门,忽然间开悟而明自本心,见自本性,这时就能亲见世尊及十方诸佛。你若想修行,想作佛的话,你不在自性里用功夫而向外驰求,那就不知到何处去找真佛。
若你在自己本心里去找自己真正的佛性,而能明心见性,见到真如妙性,这就是成佛的种子。你不回光返照反求诸己,尽向外驰求,生一念头要向外找佛,这就是最愚痴的人。
这禅宗顿教法门现在我已传给你们,世人遇此法门需要自己修行,不能不修行啊!我现在对你们各位学道的人讲,你若不这样想,那就空过时光蹉跎岁月,一点好处都得不到。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今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
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著
六祖大师说完前边那首偈颂后,告大众说:‘你们大家好好地住著,不要打妄想,不要放不下,不要看不破,要看破、放下,就得到自在。我圆寂入涅槃后,不要像一般俗人凡夫的世情表现和举动——就是哭啼悲位,眼泪像下雨那么多,几百亩田都不会干旱,受人祭奠,身著孝服。你们若这样做,就不是我的徒弟。是我的徒弟就要听我的话,若你们不听话,就不合乎正法,所以你们不要这样做。但要怎样呢?你但要认识自己的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本心本性它是不动不静。自性是无生无灭,自性是无去无来,自性是无是亦无非,自性是无善无恶,自性是无好无坏,自性是无黑无白,自性是无长无短,自性是无住无往——不是在此地亦不在彼地,你们在自性里用功夫,要明心见性,如果不明心见性,那就空过光阴。我恐怕你们心里仍迷惑不明白我所说的道理,我现在再告诉你们一遍,再嘱咐你们一番,无非就想使你们识自本心,见之本性,能明心见性。等我圆寂入涅槃后,要依照这个方法去修,那就和我在世时一样。假设你违背我的教化,纵然我在世不入涅槃,对你们也没有益处。于是又说一首偈颂:
‘兀兀'即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而不著住修善,你作善不要像梁武帝到处夸耀功德,这并非叫你不修善,而是不要著住到修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