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翔的自杀谈“512”地震灾区自杀危机及干预措施
2009-05-02 12:32阅读:2,561
从冯翔的自杀谈“512”地震灾区自杀危机及干预措施
邓明昱 博士
(美)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理事长
《华人心理健康报》(记者玛丽):4月20日凌晨2时,33岁的北川县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在绵阳家中自缢身亡。在“5·12”汶川大地震周年到来前夕,这例噩耗又给人们增添了新的悲哀。近日,国际心身医学院院士、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理事长邓明昱博士接受了美国《华盛顿邮报》、美国《侨报》、香港《南华早报》等媒体的采访。邓博士回顾了自去年10月以来灾区的10余例自杀案例,分析了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干预措施。
邓博士指出:自杀危机,是心理急诊中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尤其是在各种大型灾害后,发生的比例较高。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派出了五个心理援助的海外专家组到川震灾区,掌握了灾后心理康复的第一手资料。在灾区进行心理督导和培训时,我们就反复强调:要防止心理障碍最严重的两种危机:自杀和伤人。
地震是一个灾难性的创伤性事件。在导致的各种心理障碍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最严重、致残性较高、目前没有很好治疗办法的心身障碍,而且自杀的危险性很高。毫不夸张地说,PTSD对人的危害程度不亚于癌症和艾滋病。目前,灾区民众面临着第二次心理地震!心理干预和心理卫生服务的工作必须到达乡村、社区、学校、机关等最基层的地方。
1、四川“512”大地震后公开报道的自杀个案(已死亡)已有11例
自2008年10月到2009年4月,灾区接连发生的一系列自杀事件说明,由心理障碍引起的自杀风险已逼近灾区。防治各类心理障碍、预防自杀,是灾区心理卫生的极为重要的工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作。
2008年10月3日,北川县农办主任董玉飞(40岁)在自己的宿舍自戕身亡;
2008年10月18日,都江堰受灾伤员罗桂琼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自杀身亡;
2008年11月11日,安县花荄镇雍峙村村民陈开华在父亲坟前上吊自杀;
2008年11月17日,北川擂鼓镇村民杨俊杀妻朱菊华后自戕,夫妻两人均死亡;
2008年11月19日,绵阳市政府办公室人事教育处处长何宗华在绵阳闹市区宇隆大厦飞身跳楼自杀身亡;
2008年12月06日,北川邓家海光村村民朱华会上吊自杀;
2008年12月11日,绵阳海天公司职工赵学亮在绵阳闹市跳楼殒命;
2009年1月25日,大年三十,绵阳北川曲山镇永兴板房区年轻人母广翔自杀(后被成功抢救,已经出院);
2009年1月29日,大年初四,北川擂鼓镇胜利村9组40岁的王雪梅在自家板房内上吊身亡
2009年2月1日,大年初七,平武县南坝镇石坎片区建全村袁照贵上吊自杀身亡。
2009年3月14日,地处绵阳市区的某著名中学教历史、40岁的左老师,因为抑郁,在家自缢身亡。
2009年4月20日凌晨2时,33岁的北川县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凌晨在绵阳家中自缢身亡。
根据对上述个案的资料分析,自杀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亲人死亡、财产损失、工作压力太大等,都可能是诱发因素。
2、四川“512”大地震后的受灾人数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四川大地震后,有多少人可能出现长期心理问题?有多少人可能患PTSD?有多少人可能有自杀的危险性?下面是一组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512大地震,受灾人数有多少?——4555万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24日,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四川汶川地震累计受灾人数4555万人。
有多少人可能出现长期的心理问题?——1518万人。根据国际一般统计数据,大灾害后有30%的人可能会在之后5—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处于慢性心理创伤状态。512大地震后出现长期心理问题可能达1518万人。
慢性心理创伤问题最常见的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适应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自杀、酒精及药物滥用、躯体形式障碍、创伤后人格改变等。
有多少人可能患PTSD?——228万人。根据国际一般统计数据,大灾害后有10%的人可能患PTSD。根据我们在灾区的初步调查,患病率可能低于国际一般的比例,大约为5%。即:512大地震后的PTSD患者可能达228万人。
有多少人可能自杀?——28万人。根据国际一般统计数据,PTSD患者的自杀危险性高达19%。根据我们在灾区的初步调查,自杀的危险性可能低于国际一般的比例,大约为13%。即:512大地震后的PTSD患者可能有28万人有自杀的危险性。
以上是一组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因而,对可能处于慢性心理创伤状态的1518万人,尤其是可能患PTSD的228万人,特别是有自杀危险性的28万人,必须进行长期的心理干预和PTSD防治。对这些人群的心理干预,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
3、应该重点关注的高危人群
灾后心理卫生和心理康复工作,要面向可能处于慢性心理创伤状态的1518万人。其中,可能患PTSD的228万人,特别是是有自杀危险性的28万人,是心理干预的重点。那么,哪些人群是可能患PTSD的高危人群呢?
第一种,在地震中失去亲人、或者亲属死伤惨重的人群。尤其是那些痛失孩子的中青年父母。巨大的伤痛让他们难以恢复,极易厌世。
第二种,在地震中致残的人群。他们从健全人到残疾人,必定会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失落感很重。
第三种,本身就存在心理疾患的人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本来就不好,创伤性事件可以加重他们的病情。
第四种,因地震导致家园受到严重破坏、财产损失严重的灾区群众。
第五种,灾区救援者。指进入灾区参与救援工作的各类工作人员,包括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医疗卫生人员、政府行政人员、媒体人士、通讯保障人员、心理救援人员等。
如果一些人有以上双重的身份,就更可能是高危人群。
4、预防自杀的基本措施
创伤性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它是大型灾害以后,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也最难治疗的一种心身障碍,自杀率很高。而中国的医务人员普遍缺乏对PTSD的识别和处理的经验。
为了有效地防治PTSD和预防自杀,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其一、做好心理健康体检工作。
对灾区的PDST高危人群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心理健康体检。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全员健康普查。心理健康体检可采用“事件影响量表”(IES)、“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这项工作,可以对医学、教育、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心理咨询师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一天的基本培训,特别是需要发动基层医务人员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人员参与。在心理健康体检中,对发现有问题者,特别是有PTSD倾向和自杀危险性的人,再由心理卫生专科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和处理。
其二、加强心理急诊技术训练。
一般而言,中国大陆所有的卫生人员都能掌握基本的急救技术,但绝大多数人不懂得心理急救(危机干预)技术。基层医院都有内科和急诊医师,但绝大多数医生不知道如何处理心理急诊。但是,有心理危机的患者,往往在第一时间是在基层普通医院内科就诊。因此,必须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心理急救(危机干预)基本技术的培训,对急诊医生、内科医生、家庭医生等进行心理急诊的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各种心理危机症状的识别、心理危机干预的简易技术。
其三、普及心理卫生尤其是PTSD的知识
在灾区民众中普及心理卫生,尤其是PTSD的知识,让老百姓了解PTSD的三大核心症状其他心理症状,了解一些心理自助的简易措施。要和亲人、朋友、医生、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讲述自己的感受和症状,不要把痛苦藏在心里。要有健康的饮食、饮水习惯,要保证足够睡眠。千万不能靠喝酒、吸毒、吸烟等方式来逃避创伤带来的心理痛苦。一旦出现自杀的念头时,要及时告诉你信任的家人,朋友,或医生。
5、台湾921地震和四川512地震的对比分析
1999
年9月21日在台湾南投县集集镇发生7.6级大地震。该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11306人受伤、29人失踪。地震一年后,台湾医界调查发现,地震失亲灾民有4%具有强烈的自杀倾向,一般灾民至今还有1%想轻生。台湾官方震灾重建委员会透露,“9.21地震至今最少与100起自杀案件有关”。南投县埔里镇基督教医院资料显示,该院平均每月有20个自杀送医记录;埔里范围内倾向自杀灾民多达1000多人。南投县草屯疗养院副院长郑若瑟说,自“9.21”至2001年6月,该院接获210例自杀个案,其中已有35人死亡;草屯等6个乡镇也有700多人想自杀。南投心理卫生中心受理个案显示,2003年一整年自杀通报555件,自杀数503件,2004年上半年通报高达324件,自杀数292件。
这次四川512大地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截至9月1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6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这些数字是台湾912大地震的30倍左右。因此,预防自杀,援助第二次心理地震的工作更为艰巨。
6、要建立长期有序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卫生服务机制
冯翔的自杀再次提醒我们:在地震灾区,要开展持续的心理援助和心理教育。一般而言,灾区心理卫生机构的重点是关注那些受了伤、或者有亲人逝世的民众,这个人群大概占到30%,必须继续跟踪。但是更重要的是,地震灾区还有70%相对状态好的人,他们还没有受到任何的心理援助和心理教育。虽然他们的出现心理障碍和自杀危机的概率很小,但是他们的基数巨大,更加需要支持。我们要更多地引导他们如何重新面对生活,要鼓励他们抒发在地震后压抑下来的情绪。不要再一味地要求他们坚强,要给他们一个情绪抒发的渠道。
在社会生活中,出现心理问题现象是很正常的,不能因为地震而将案例特殊化,也不要过分关注。就算没有地震,心理卫生问题和自杀事件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没有必要太过于特殊。当务之急是在灾区建立长效有序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卫生服务机制,让人人都拥有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能观察自身的心理变化;让基层医务人员、教师和社会工作人员能基本识别一些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症状。在必要时,能及时向专家求助,从而减少或杜绝不幸事件的再次发生。
附录:WHO资料——怎样可以预防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8年9月
问:怎样可以预防自杀?
答:不是所有的自杀都可预防,但是大多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可在社区和国家级采取若干措施以减少危险,包括:
★ 减少获得自杀手段(例如杀虫剂、药物、枪支);
★ 治疗心理障碍和精神病患者(特别是抑郁症、酒精中毒和精神分裂症患者);
★ 对自杀未遂者进行随访;
★ 负责任的媒体报道;
★ 培训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人员。
在较个人层次,重要的是了解只有少数自杀发生前无预兆。大多数自杀者有表明其意图的明确预兆。因此,应严肃对待所有自残威胁。此外,大多数自杀未遂者是矛盾的,并非完全蓄意死亡。
许多自杀发生在一个人有精力和意志将绝望思想转变为毁灭性行动的改善期。但是,有过一次自杀的人并非一定有风险:自杀的想法可能重新出现但并不持久,并且在一些人中这种想法可能绝对不会重新出现。
据估计,每年有90万人死于自杀。这表示每40秒就有1人死亡。就全世界而言,自杀是15-44岁年龄的人中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