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关于清代后妃尊谥的谥法

2018-02-24 12:59阅读:
依照清代制度,后妃的谥号均是由大学士等官拟出,然后由皇帝亲自在其中选定。在上谕档等档案中,关于后妃定谥的过程记录的比较简单。如上谕档记录孝和睿皇后薨逝之后,大学士九卿敬拟尊谥之后上奏,皇帝钦定为孝和。而在具体的折档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完整的记录。根据折档,大学士等官敬拟尊谥之后,是必须附上谥法解释的,皇帝一般是通过这些解释来决定最终的谥号的。还是以孝和睿皇后薨逝为例,当时奏请的尊谥,其实是孝和、孝温、孝裕、孝哲四个,都配有解释,最终皇帝圈定了孝和,这才有了孝和睿皇后之尊谥。
那么这些谥号的解释出自哪里,是否有惯用的工具可以查询呢?
根据《清会典》的说法,“凡谥法,各考其字义而著于册。定为上中下三册,为鸿称通用。上册分上中下三卷。中册分上下二卷。下册一卷。上册之上,列圣庙号取焉。上册之中,列圣尊谥取焉。上册之下,列后尊谥取焉。中册之上,以谥妃嫔。中册之下,以谥王。下册则群臣赐谥者得用之。”所以是有专门的《鸿称通用》来记录谥法含义的。在《清会典》中,全文录入了汉文的《鸿称通用》,不过更被人们所熟知的,应该是道咸时大臣吴振棫所著《养吉斋丛录》卷十二里的庙谥一览,实际上即是抄录的汉文《鸿称通用》。
那么,是否清代所有后妃谥号均可以简单的用《鸿称通用》来核对含义呢?目前我们得知的清代拟定尊谥的详细史料至少有三例,让我们分别来进行考证。


第一份,是雍正年间议定孝敬宪皇后尊谥的史料。
孝肃 慈惠爱亲曰孝,正己摄下曰肃。
孝恪 慈惠爱亲曰孝,温恭朝夕曰恪。
孝纯 慈惠爱亲曰孝,中正和粹曰纯。
孝敬 慈惠爱亲曰孝,夙兴恭事曰敬。
孝安 慈惠爱亲曰孝,和平顺处曰安。
最终圈定为孝敬。


第二份,是道光年间议定孝和睿皇后尊谥的史料。
孝和 柔克有光曰和。
孝温 宽仁惠下曰温。
孝裕 仁惠克广曰裕。
孝哲 明知周通曰哲。
最终圈定为孝和。


第三份,是宣统小朝廷议定孝定景皇后尊谥的史料。
孝简 约己恕物曰简
孝明 懿行宣著曰明
孝敦 温仁忠厚曰敦
孝慤 诚心中孚曰慤
孝顺 慈和偏服曰顺
孝定 大应慈仁曰定
最终圈定为孝定。


我们依次来分析三份史料:


关于第一份孝敬宪皇后尊谥。
“孝”此义见于“列后尊谥”。
“肃”此义见于“列圣尊谥”,而“列后尊谥”的“肃”为“摄下有礼”。
“恪”此义见于“中册妃嫔”,而“列后尊谥”的“恪”为“懋勤内治”。
“纯”,此义见于“列后尊谥”。
“敬”,此义未见于《清会典》。而“列后尊谥”的“敬”为“应事无慢”和“斋庄自持”。
“安”,此义未见于《清会典》。列圣尊谥曰“静正不迁”。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六字中,除“安”义之外,俱见于明代《谥法》(见郭良翰《明谥纪汇编》)。


关于第二份孝和睿皇后尊谥。
四字义均见于“列后尊谥”。


关于第三份孝定景皇后尊谥。
六字义均见于“列后尊谥”。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清代后妃的尊谥,在乾隆朝之前应该是因循明代谥法,不可以使用清代《鸿称通用》去套用。嘉庆朝之后的两份谥法,都与《鸿称通用》完全一致,可以推断清中后期后妃谥法基本按照《鸿称通用》拟定
2.考虑到清代制度多数是在乾隆朝确立,所以推断清代《鸿称通用》形成于乾隆朝。
3.《鸿称通用》中,对于一个谥法经常有两三种解释,如“定”字,有“大应慈仁”和“镇静守度”两种意思,但是在拟定谥法的时候只取其中之一。故而,《鸿称通用》一般无法精确的逆推谥法含义,还是要落实到具体折档的描述
4.根据一份不完全的档案,孝贞显皇后薨逝时,所拟上的尊谥有“孝贞,德行正固曰贞”、“孝钦,威德悉备曰钦”、“孝宁”等。最终选择了孝贞。但是根据《翁同龢日记》所记录,当时“钦”是恭亲王(领班军机大臣)所拟,“贞”则是翁同龢所主张的。翁同龢的理由是认为 “贞字为始封嘉名”,“贞者正也”,而这两条其实与奏折所写的“德行正固”并不完全是一个意思,这里也可以看出固然后妃的尊谥在文本上主要出自谥法,但是民间,甚至于拟定者,自己还有自己的说道。
5.以目前的资料来看,《鸿称通用》一书有数个版本,内阁有一版汉文版,还有一版满文版,内务府有一版简单的满汉备查版,宫中有一版简单的满汉备查版。不过因为大部分《鸿称通用》尚未公开,所以目前的研究也只能到此为止。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