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故事:魏征上十思疏,十渐疏
长孙皇后共生三子,一是太子李承乾,一是魏王李泰,一是晋王李治(就是后来的高宗皇帝),唐太宗怀念己故皇后,因此遂钟爱三子。魏王李泰折节下士,又善属文,唐太宗宠之,即令就府中置文学馆,使自引学士。谏臣等稍有异言,乃令王珪为魏王李泰老师,且谕李泰道:“汝事王珪,当如事我。”李泰承上旨。每见王珪必先拜。王珪亦以师道自居,不稍贬损。李泰尝问王珪以忠孝二义,王珪道:“王以皇上为君,事思尽忠,王以皇上为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李泰复道:“忠孝二字,既已受教,敢问从何处学起?”王珪又道:“汉东平王刘苍,尝称为善最乐,愿王谨记勿忘!”李泰乃不复言。唐太宗闻王珪教李泰,很是喜慰,语侍臣道:“吾儿可从此无过了。”王珪之子王敬直,尚南平公主(太宗第三女)。王珪以帝女下嫁,素多挟贵,蔑视舅姑,至此独喟然道:“主上每事循法,我当受公主谒见,为国家成一美名。”于是与夫人并坐堂上,令公主执笄盥馈,然后退入。此礼一行,凡公主下降,始行妇礼。特志之以示妇道。王珪于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病殁,年六十九,赠吏部尚书追谥为懿。
唐太宗又令诸子吴王李恪、齐王李祐、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纪王王慎等,分任各州都督,或为刺史。李恪督安州,屡出游猎,侵扰居民,侍御史柳范上书弹劾,李恪乃免官。后来,谏议大夫褚遂良奏称:“皇子稚年,未知从政,不应令掌州事,现不若留居京师,待教养有成,乃可遣往治民。”唐太宗虽以为然,但不过召还一二人罢了。贞观十一年(公元367年)七月,大雨兼旬,谷洛水溢流入洛阳宫,毁坏官寺民居,溺死约六千余人。有诏令所毁宫室,略加
长孙皇后共生三子,一是太子李承乾,一是魏王李泰,一是晋王李治(就是后来的高宗皇帝),唐太宗怀念己故皇后,因此遂钟爱三子。魏王李泰折节下士,又善属文,唐太宗宠之,即令就府中置文学馆,使自引学士。谏臣等稍有异言,乃令王珪为魏王李泰老师,且谕李泰道:“汝事王珪,当如事我。”李泰承上旨。每见王珪必先拜。王珪亦以师道自居,不稍贬损。李泰尝问王珪以忠孝二义,王珪道:“王以皇上为君,事思尽忠,王以皇上为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李泰复道:“忠孝二字,既已受教,敢问从何处学起?”王珪又道:“汉东平王刘苍,尝称为善最乐,愿王谨记勿忘!”李泰乃不复言。唐太宗闻王珪教李泰,很是喜慰,语侍臣道:“吾儿可从此无过了。”王珪之子王敬直,尚南平公主(太宗第三女)。王珪以帝女下嫁,素多挟贵,蔑视舅姑,至此独喟然道:“主上每事循法,我当受公主谒见,为国家成一美名。”于是与夫人并坐堂上,令公主执笄盥馈,然后退入。此礼一行,凡公主下降,始行妇礼。特志之以示妇道。王珪于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病殁,年六十九,赠吏部尚书追谥为懿。
唐太宗又令诸子吴王李恪、齐王李祐、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纪王王慎等,分任各州都督,或为刺史。李恪督安州,屡出游猎,侵扰居民,侍御史柳范上书弹劾,李恪乃免官。后来,谏议大夫褚遂良奏称:“皇子稚年,未知从政,不应令掌州事,现不若留居京师,待教养有成,乃可遣往治民。”唐太宗虽以为然,但不过召还一二人罢了。贞观十一年(公元367年)七月,大雨兼旬,谷洛水溢流入洛阳宫,毁坏官寺民居,溺死约六千余人。有诏令所毁宫室,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