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给力书院!把“福禄寿”都请上房顶的陈家祠

2017-07-26 14:25阅读:
给力书院!把“福禄寿”都请上房顶的陈家祠


走进广州的陈家祠,第一眼就被建筑物顶上花花绿绿的雕塑和彩绘吸引住了。那丰富多彩的靓丽颜色,那花鸟鱼虫的万物百变,还有那天马行空的动物造型,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好一个极具特色的陈家祠!

来过广州无数次,竟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陈家祠,直到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组陈家祠的照片,便再也忘不掉。陈家祠,又名陈氏书院,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1号地铁线陈家祠站出来便是。陈家祠,今天我要来好好看看你。

百家姓中“张”姓和“李”姓是大户,而在100多年前的广东,“陈”姓则独占鳌头。当时在广东72县里陈姓人数最多,陈家人聪明能干又有钱,有钱就能读书,读书便可做官。于是陈氏书院应运而生。

陈姓家大财大业大,集资一千大洋修建了这座陈家祠,又名陈氏书院。陈家祠的建成,一方面用来祭祖,勉励陈氏后代发扬和继承祖先的业绩,另一方面用于培养陈家子弟,希望他们发奋读书,多中秀才,考举人,做大官,所以陈家祠又叫陈氏书院。所以始建时陈家祠用作广东各县陈氏子弟来省城应举时学习及住宿的场所。

陈家祠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一路走来也是颇为坎坷。1959年陈氏书院被政府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从此停止祭祖功能。1964年对头门和聚贤堂进行维修,1966年文革期间万块牌位尽被烧毁,仅两块幸存。两栋坚厚的木大门上的两个门神被人用凿子挖成大坑洼。大厅两面的壁画被凿毁。1981年重修,1983年开放。1988年陈氏书院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评为“广州十大旅游美景”之首,2002年对全祠灰塑进行了维修,被列入2002年和2011年两个版本的羊城八景,名为“古祠流芳”。

陈氏书院主体建筑正门两边的外墙上有《梁山聚义》、《梧桐杏柳凤凰群》等6幅大型砖雕;全院的门、窗、屏、墙、栏、梁架、屋脊等处装饰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上下呼应、相得益彰。
尤具特色的还有第二进后侧长廊上的柚木屏门双面镂雕,分别雕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20幅木雕,被赞誉为“木刻钢刀雕就的中国历史故事长廊”。

这就是文革期间被毁的其中一扇木门门神,现在看到的是重新修整后再画上去的门神。大门很高,站在门神下你必须仰望。

陈家祠最有看头的便是屋顶上的雕塑

陈家祠坐北朝南,其主体建筑呈正方形,面宽和纵深均为80米。陈家祠以中路为主线,两边厅堂、厢房围合,院廊穿插。每座单体建筑之间以青云巷相隔,长廊相连。大小19座建筑纵横规整,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厅堂高大雄伟,廊庑秀美,庭院幽雅,是典型的岭南民间宗祠式艺术建筑。因为建筑特别规整,走在里面你绝不会迷路。

陈家祠除了“雕,塑,铸,画”建筑装饰外,还有许多吉祥图案,其中以“福”的图案最为著名。陈家祠的“福”多彩多姿,内涵极为丰富,抽象却又无处不在。据说陈家祠是岭南地区“福”最多的建筑。福,是福气幸运的意思,中国人自古就有祈福、盼福、崇福、惜福的传统,由此看来陈家祠的“福”多也就自然而然了。

如今的陈家祠作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除了看老建筑外,就是看里面的各式展览了。在东厢房展出的是旧广州家居生活,走进去,老广州人家的生活扑面而来,精美的雕花屏风,秀丽的烛花玻璃窗饰,体面的家居摆设,无一不保留着昔日的华贵与典雅。

走进这昔日的繁华光景,会不由得感叹世事的变迁,社会审美的发展。

而这件房屋展出的则是“学大师做大师”,第三届石湾中青年陶艺家原作展,一件件精美的陶瓷展品令人赞叹有加。

古代仕女

对我而言还是最喜欢抬头观赏陈家祠的特色雕塑。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造型那个生动,色彩那叫丰富。还有就是屋顶的彩绘,几千幅彩绘全都是靠作者丰富的想象而来,一幅幅看过去,令人叹为观止。

陈家祠有着宽敞的庭院,里面摆放着各式盆景和雕塑。周围廊屋边还有一些石凳,可以坐下来歇息赏景。

高大宽敞的后进正厅。陈家祠由几个大型的四合院将大小19座建筑联为一体,形成以中轴为主线,东西配殿,外设厢房的严谨对称布局,有着浓郁的南方祠堂和书院的特点。

这是后院古井旁的一组人物雕塑《说书人》

陈家祠里的百变石狮子

走出陈家祠,却总是忍不住回头张望。想想在里面2个小时的时间里,真的仿佛走进了一段过去的时光里,满眼的老建筑老物件,深吸一口气,空气也散发出遥远的味道。10元的门票,可以在广州闹市区欣赏到这样一座极具特色的老式建筑,竟觉得有些不太真实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