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海槽的概念、定义、与海槽(或海沟)的主要分布
一、概述
'海槽',是陆坡上或洋盆底部长条形、比'海沟'相对宽浅的洼地,具有较陡的边坡和较平坦的槽底。一般情况下,'海槽'是指长度大、宽度小、两壁坡度较缓(等深浅间距较'海沟'为缓,且水深较'海沟' 为浅(<6000米))的舟状凹地。
'海槽'是海底起伏形态的总称。大陆架和大陆坡,合称'大陆阶地'或'大陆边缘'。
'海槽'形成原因有多种,例如,由弧后扩张形成的'琉球海槽'与裂谷发育而成的'西沙海槽'等。
二、定义
'海槽',是陆坡上或洋盆底部长条形、比'海沟'相对宽浅的洼地,具有较陡的边坡和较平坦的槽底。
'海槽'形成原因有多种,例如由弧后扩张形成的'琉球海槽'、与裂谷发育而成的'西沙海槽'等。
三、概念延伸
'海槽'是海底起伏形态的总称,著名的有朝鲜海台、琉球海槽、菲律宾海台、与南海海底高原等。
大陆架和大陆坡,合称'大陆阶地'或'大陆边缘'。
'海底高原',又称'海台',顶部平坦,宽100公里以上,高出周围海底可达200米以上。著名的有朝鲜海台、 菲律宾海台、与南海海底高原等。
'海底平顶山'(方山)是一种顶部平坦的特殊海山,是海山受浪蚀夷平后再沉伏于海面以下形成的,其峰顶 可在海面以下至少183米,除了北冰洋外,世界各大洋均有。
'海底峡谷'是大陆坡上(或延至大陆隆)的狭长深谷,坡陡,多为悬崖,谷坡呈V形,深度可>1000米,末端 可有深海扇出现。主要由浊流作用形成,平均长55公里,谷壁高915米,谷的坡降平均58米/公里。
'海岭'即海底山脉,不但耸立于深海盆地,且可包括陆坡范围在
一、概述
'海槽',是陆坡上或洋盆底部长条形、比'海沟'相对宽浅的洼地,具有较陡的边坡和较平坦的槽底。一般情况下,'海槽'是指长度大、宽度小、两壁坡度较缓(等深浅间距较'海沟'为缓,且水深较'海沟' 为浅(<6000米))的舟状凹地。
'海槽'是海底起伏形态的总称。大陆架和大陆坡,合称'大陆阶地'或'大陆边缘'。
'海槽'形成原因有多种,例如,由弧后扩张形成的'琉球海槽'与裂谷发育而成的'西沙海槽'等。
二、定义
'海槽',是陆坡上或洋盆底部长条形、比'海沟'相对宽浅的洼地,具有较陡的边坡和较平坦的槽底。
'海槽'形成原因有多种,例如由弧后扩张形成的'琉球海槽'、与裂谷发育而成的'西沙海槽'等。
三、概念延伸
'海槽'是海底起伏形态的总称,著名的有朝鲜海台、琉球海槽、菲律宾海台、与南海海底高原等。
大陆架和大陆坡,合称'大陆阶地'或'大陆边缘'。
'海底高原',又称'海台',顶部平坦,宽100公里以上,高出周围海底可达200米以上。著名的有朝鲜海台、 菲律宾海台、与南海海底高原等。
'海底平顶山'(方山)是一种顶部平坦的特殊海山,是海山受浪蚀夷平后再沉伏于海面以下形成的,其峰顶 可在海面以下至少183米,除了北冰洋外,世界各大洋均有。
'海底峡谷'是大陆坡上(或延至大陆隆)的狭长深谷,坡陡,多为悬崖,谷坡呈V形,深度可>1000米,末端 可有深海扇出现。主要由浊流作用形成,平均长55公里,谷壁高915米,谷的坡降平均58米/公里。
'海岭'即海底山脉,不但耸立于深海盆地,且可包括陆坡范围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