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仓央嘉措故里行之七:瞻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遗址

2016-06-22 09:31阅读:47
仓央嘉措故里行之七:瞻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遗址X
对印自卫反击战遗址指示牌
在离开错那县城去勒布沟的路上,意外发现路边一块牌子,写着“张国华前线指挥部遗址”,张国华将军,解放西藏的十八军军长,可谓大名鼎鼎、如雷贯耳!莫非此处就是1962年驰名中外、标炳史册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指挥部所在地?急停车,步行前往看个究竟。
下车。迎面而来的是一座钢架木板桥,桥头石碑上镌刻着“将军桥”三个字,显然是纪念张国华将军的。桥的另一头拱门上写着“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所旧址”红色大字。过了桥往里走,是个小山沟,有一条石径沿山涧往里延伸,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杜鹃花鳞次栉比,山涧里流水淙淙,给寂寞的山沟平添了几分寂静,如此静谧,如此安详,很难将之与五十多年前硝烟弥漫的场景联系起来。没错,这里本来就是宁静美好的,没有任何纷争,只是侵略者的垂涎和贪婪,才使得这块世外桃园般的净土染上了无情的战火。
进沟百余米,侧面山涯石壁下有一间一人多高的木结构矮房子。本以为这可能是个景区厕所,不想周飞县长介绍说,这便是张国华将军当年的前线指挥所。我不由得吃了一惊,那场大振国威、大长志气、影响深远的著名
战役,令人难以置信就是在这么不起眼的小屋里指挥的。但小木屋上空石壁上刻着的“张国华将军前线指挥所旧址”几个字,毫不留情地打消了我的疑问。但从军事角度看,心里又很快释然啦,这个山谷沟深隐蔽,石壁坚固陡峭,易守难攻,小木层低矮不起眼,在树丛中很难发现,尤其是敌人飞机轰炸根本找不到目标。指挥所选在此处,无疑是灰常高明的。
继续往里走,路旁丛林间的几处空地上,零星地看到一些用两块木板搭起来的简易帐篷,仅能蜷身入内,据说这就是当年前线指挥部领导和战士们的住处。原物早已腐朽损坏,这些都是按原样复原的,可以想见当年战时生活的艰辛。
随后沿山路转了两个弯,眼前豁然开朗,跃入眼帘的是一座藏南地区常见的蓝铁皮顶的房子,这便是对印自卫反击战指挥部旧址陈列馆,里面详细陈列了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过程,还是一个专馆展出张国华将军的生平事迹。当年为了有效组织并打赢自卫反击战,中央决定由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张国华组建前线指挥部,负责达旺方向一带主战场的指挥作战,就是在这里,身经百战的张国华,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取得了克节朗战役的胜利,为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半个多世纪过去,这里又重新恢复的平静,再也闻不到硝烟的味道,勒布沟已成为今天美丽的旅游景区。但历史不容遗忘,我们应该记住今天的幸福是用无数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每一寸和平都来之不易。修复战争遗迹,参观革命旧址,不仅为缅怀过去,更为珍惜未来!
略为遗憾的是,整个指挥部旧址景区内观者寥寥无几。那段风雨如磐的非凡历史,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知道的人将越来越少,历史也将被历史所湮没。
但历史总是存在的、唯物的,并不因惦记的人减少而改变或消失,正如勒布沟遍布的高山杜鹃花,无论人们是否喜欢,它都如时间一般准确地花开花落。那段发生在中印边境的历史,人们也许会遗忘,但勒布沟的杜鹃花永远记得,用它的鲜红,用它每年四月的盛开!

仓央嘉措故里行之七:瞻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遗址


仓央嘉措故里行之七:瞻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遗址
为了纪念张国华将军,这座简易钢架桥被命名为“将军桥”

仓央嘉措故里行之七:瞻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遗址
这座矮房子就是“指挥部”

仓央嘉措故里行之七:瞻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遗址
字刻山岩,以志不朽

仓央嘉措故里行之七:瞻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遗址
仓央嘉措故里行之七:瞻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遗址

仓央嘉措故里行之七:瞻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遗址 简易营房
仓央嘉措故里行之七:瞻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遗址
陈列馆里,记录了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事迹
仓央嘉措故里行之七:瞻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遗址 以张国华将军为主的自卫反击战指挥部成员

仓央嘉措故里行之七:瞻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遗址 运筹帷幄

仓央嘉措故里行之七:瞻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遗址 悬崖上的杜鹃花
仓央嘉措故里行之七:瞻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遗址 那段发生在中印边境的历史,人们也许会遗忘,但勒布沟的杜鹃花永远记得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