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赏析李广田的《花潮》(《吉林教育》)

2007-05-16 17:02阅读:4,492
  • 色彩瑰丽 势态壮阔

——赏析李广田的《花潮》

《吉林教育》

《花潮》是一篇描写海棠花的精美散文。它分为四个层次。“星期天我去看花。进了公园门,步步登山。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极了。”一层,开门见山,涉笔点题,连用了“看”、“进”、“登”几个动词,写明了进园登山的路程,言简意赅,一笔带过,毫无拖沓繁冗之感。“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都挽不住游人。大家一口气攀到最高峰,掩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二层,写远看,写总体,写态势,写氛围。“一片红云”四字,形象地勾画了海棠如云如雾、如海如潮的状态。以“绿荫”衬托“红云”,对比鲜明,色彩瑰丽,突出了“花潮”的壮阔浩瀚之美。又以“苍松”、“翠柏”形成“花”与“树”的第二层次对比,写明了游人观“花”的兴致意趣。“一口气”攀山,“掩没”在红海里,写出了游人“急不可耐”、“一睹

为快”的心态意绪,文字如行云流水,愉悦之情溢于纸页。“后山一条大路,两旁都是海棠。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心情。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三层,写近看,写个体,写细部,写形态,可谓细腻入微,巧饰精雕,颇像丹青妙笔施彩泼墨,勾抹出了一幅浓淡相宜的花树图卷。从“每棵树”写到“每朵花”,用“鼎盛时代”、“喜悦心情”写出了花树的盎然生机和青春活力。而“炫耀”、“显示”又是表情达意的词汇,作者移情于花树,赋予了花树人的感情,从拟人描写中衬托了游人的雅兴逸致。接着,从“花的心态”转为“花的形态”——风中的花,无风中的花,阳光下的花,如水波,如江潮,如海浪,写出了花的美的动态,花的动态的美。“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而且,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四层,写游人观花引起的想象,写得活脱奔放、形象逼真,展开了幻想与联想的广阔空间。把花的动态进一步拓展了,铺开了,如波如潮的花——翻腾的花潮变形移位,竟向天空、四面八方伸张漫衍,这是何等绮丽的想象,这是何等奇妙的景观!这就写出了花潮的气魄势态,写出了花潮的巨大生命力。接着,由写“所见”转为写“所闻”——“花潮”的动态引起游人无限美好的联想,将花下的人语声、蜜蜂声、鸟声以及琴声、笑声、歌声联织排列起来,用以描绘“花潮”之声的优美悦耳、亲切宜人。最后,用“海上午夜的潮声”作比喻的归结,具化了花潮之声的浩瀚壮阔,将花潮与江潮融为一体。

全文以观“花潮”为纵轴,笔笔扣题,层层濡染。有高瞻远瞩的全局鸟瞰,有近处细部的特写境头,有动静之态相映、冷暖之色对比的精心组构铺排,有比喻、夸张、拟人诸法的精妙运用,有想象联想创造的“心态世界”——美的自然界与美的心灵的契合和融化,有视觉欣赏、联想欣赏的艺术统一。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