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追看热播电视剧《老三届》。这是一部始于爱情纠结,友情离合,婚姻伦理的言情剧。是一部讲述出生于四五十年代的特殊时代下一群普通人多变的、曲折的、坎坷的、辛酸的人生经历和奋斗历史的故事。在这部剧里,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同学,我的过去,我的青春。因为我就是一个“老三届'.
何为”老三届“?即中国文化大革命暴发时,在校的1966、1967、1968年三届初、高中学生。当时在中学的高中、初中的三届学生,因文革造成在学校的堆积。到1968年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中学生同年毕业的奇景。这些学生出校后基本都当了知青。”四人帮“垮台后,知青上山下乡的运动也就停止了。这些”老三届“毕业生一般都当过”红卫兵“。老三届就是从那个生活火热、政治狂热、内心躁动、社会震荡的特殊时代走出来的特殊群体。
我是1965年8月从崔家庄公社(现在改称为乡)椿树岭完小考入遵化一中的,和我一起考上一中的还有晏户新庄的宁久田。虽然考上了,但差点儿入不了校,原因是家里”人多劳少“实在困难。还是我妈义无反顾的坚决支持我上初中,说别人想上考不上,我闺女考上了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她上。从我入学的那一天开始,除了每个星期日下午返校从家里带点儿菜馍馍、煳白薯等充饥外,家里的几只老母鸡的”鸡屁股”就成了我上学一切开支的”银行“。我在遵化一中上学期间,一直担任”初一3班“的班长。本来1968年应该初中毕业,但由于1966年文革的暴发,全国学校处于瘫痪壮态。初中我只上过一年,该上的课该学的知识还未学完就被停课闹革命而搁浅。1968年我们这批”老初一“连个毕业证也没给,就听从党和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指示,撸下红袖章,打起铺盖卷,走出校门,回农村去了。
前几天晚上,儿子问我:看着《老三届》,你觉得你有遗憾吗?我说:有哇!给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回乡后不久,公社三官庙中学校长毛生曾经到家里找我,让我到学校继续读高中。村干部当时也找到我让我在村里小学当老师。我想:党把我培养这麽大,现在需要我为党干点儿事了我怎能推托呢?就这样我错过了继续学习增长知识的机会,也就错过了稳拿稳打的上大学的机会。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
1974年,我正在崔家庄公社广播站当编播员,国家拨乱反正,恢复了高考。我报了名,也参加了考试,但名落孙山。
何为”老三届“?即中国文化大革命暴发时,在校的1966、1967、1968年三届初、高中学生。当时在中学的高中、初中的三届学生,因文革造成在学校的堆积。到1968年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中学生同年毕业的奇景。这些学生出校后基本都当了知青。”四人帮“垮台后,知青上山下乡的运动也就停止了。这些”老三届“毕业生一般都当过”红卫兵“。老三届就是从那个生活火热、政治狂热、内心躁动、社会震荡的特殊时代走出来的特殊群体。
我是1965年8月从崔家庄公社(现在改称为乡)椿树岭完小考入遵化一中的,和我一起考上一中的还有晏户新庄的宁久田。虽然考上了,但差点儿入不了校,原因是家里”人多劳少“实在困难。还是我妈义无反顾的坚决支持我上初中,说别人想上考不上,我闺女考上了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她上。从我入学的那一天开始,除了每个星期日下午返校从家里带点儿菜馍馍、煳白薯等充饥外,家里的几只老母鸡的”鸡屁股”就成了我上学一切开支的”银行“。我在遵化一中上学期间,一直担任”初一3班“的班长。本来1968年应该初中毕业,但由于1966年文革的暴发,全国学校处于瘫痪壮态。初中我只上过一年,该上的课该学的知识还未学完就被停课闹革命而搁浅。1968年我们这批”老初一“连个毕业证也没给,就听从党和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指示,撸下红袖章,打起铺盖卷,走出校门,回农村去了。
前几天晚上,儿子问我:看着《老三届》,你觉得你有遗憾吗?我说:有哇!给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回乡后不久,公社三官庙中学校长毛生曾经到家里找我,让我到学校继续读高中。村干部当时也找到我让我在村里小学当老师。我想:党把我培养这麽大,现在需要我为党干点儿事了我怎能推托呢?就这样我错过了继续学习增长知识的机会,也就错过了稳拿稳打的上大学的机会。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
1974年,我正在崔家庄公社广播站当编播员,国家拨乱反正,恢复了高考。我报了名,也参加了考试,但名落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