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2014-12-08 15:54阅读:
题图一:走出西泠印社园门,忽见一轮落日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题图二:八分钟后,夕阳衔山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西湖观日落,可遇而不可求也。当我在西泠印社内小坐,喝几口自带的热凉茶。出园门,忽见一轮美丽落日,心中一乐 → 这不就是又一个惊喜吗?
今日选孤山之阳,
走孤山路。→ 对头!(仿四川话)。
一路慢行,一路细观,一路拍摄(不断改变变焦),将落日西沉过程,收入“囊中”,今日视之,仍兴味盎然。
题图之二,用了一个表达 - “衔山”,所谓“夕阳衔山”是一个非常优美的书面语。其源可以追溯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学,读到此文,就被下面一段文所吸引。尤其是其中的“衔远山,吞长江”,让少年的我,内心叫绝。如此美文,当时读几遍就会成诵。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大凡观赏过日落者皆知,落日从高悬西天,到衔山,再到完全消失,只在顷刻之间而已。
这常常引发人们对生命短暂的慨叹。
夕阳完全下山了,天色尚明,此时的孤山路也到了精华部分 → 过秋瑾墓地,就是西泠桥了。在我看来,西泠桥之美仅次于断桥。除了地理位置的原因外,断桥跟白素贞和许仙的神话传说缠绵在一起,而西泠桥则跟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及其凄美的爱情故事纠缠在了一起 - 苏小小
故事,实在凄美,所以苏小小之墓还在西泠桥之桥堍小亭内。故事凄美,就连游人对此“墓地”的审美观也发生了微妙之变化哟!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孤山路上观日落【12月8日午休之余】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