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巴洛克艺术的风格】

2015-06-02 12:43阅读:870

激情四溢的巴洛克艺术

十六世纪“文艺复兴”的伟大时代造就了诸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一系列光耀古今的绘画大师。然而,成批的大师出现却使得后来者望而却步,大师们的光辉造成了十六世纪末期画坛的迷茫。一大批画家以亦步亦趋地模仿大师们的风格为自己孜孜以求的艺术目标,这就形成了文艺复兴末期的样式主义的漫延。然而,物极必反,这种因循守旧风气的存在却导致了对乞反叛思潮的开始,这就是流行于十七世纪以“巴洛克”命名的艺术思潮。
词语解释:巴洛克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对比
有人曾经将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时期的美学观放在一起,做了如下的对比——“如果把文艺复兴的美学观比做浑圆的珍珠,而巴罗克的美学观则是形状不整的珍珠,它是宁可打破形式上的均整也要着重于表现强度的一种形式”。
打开新浪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巴洛克艺术的几个特点

一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五是它的综合性,除了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占有主导的地位。
巴洛克的绘画风格
宏伟壮观,充满动感,精湛的透视变奏(如前缩法),戏剧性的构图,起伏波动,体现无限的空间,加以理想光的对比,使画面产生统一协调如舞台布景的效果是巴洛克绘画的特色。
巴洛克的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的音乐风格   
音乐的巴洛克时期意指17.18世纪欧洲华丽,精制的音乐,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音乐的特点是“对比强烈而略带夸张”。相比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作品力求获得和谐统一、舒缓流畅的效果以及整体四平八稳的风格,巴洛克音乐冲破了这种传统,而变得更加热烈而张扬。

五位鼎立于巴洛克时期的伟大艺术家:卡拉瓦乔(1571 ~ 1610﹞


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一个罪犯与圣徒的艺术人生

四百年前,停泊在罗马城西面帕罗港的一条客船离港启航了,却把一个乘客甩在了岸上。这个倒霉蛋是一个罪犯,因杀人罪曾被缺席判处死刑。当人们在艾尔卡雷港附近的海滩上发现他时,他正发着高烧,被送到当地的教会医院不久就断了气。没人知道他是谁,更没人知道他的名字,甚至没人记下他埋尸何处藏骨何方……
若干年后,后人只能依靠当地的一则小讣告来推断他的死期和死因。中外艺术史上,从来没见过如他这样悲惨的死法,正如从来没见过如他那样悲惨的活法!
然而,四百年后的今天,全世界都在纪念这位划时代的艺术大师,卡拉瓦乔!他以自己短暂的一生,尝尽了人生苦难,拼尽了全部心智,最终矗立起一座艺术的丰碑——艺术史家们把卡拉瓦乔定位为文艺复兴的最后一位大师,同时又是开启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第一位大师,他的画风在他去世后的十年间,激发了欧洲画坛的大变革...

相关文章


卡拉瓦乔名作《基督下葬》


卡拉瓦乔名作《基督下葬》

在《埋葬基督》中,卡拉瓦乔突出了其绘画的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藉由光线,表现出人物个性和形象以及物体之质量感;二是与之紧密联系的揭示显现基督的光。

卡拉瓦乔的《年轻的酒神》

当时,由于矫饰主义的风行,作品普遍有色彩鲜艳、题材内容深奥等特性,然而卡拉瓦乔的画与矫饰派不同,在色彩上深色与明亮色分明,题材日常,经常以酒吧的场景为描绘对象。他将宗教与神话故事的内容,移植到自己平民世界的生活中,又以此幅画作最为代表作。

卡拉瓦乔的油画《年轻的酒神》


卡拉瓦乔的《圣马太感召》


卡拉瓦乔的《圣马太感召》

基督召唤使徒马太是一个神圣的宗教题材,而在卡拉瓦乔的笔下却是另外一番情景:一群流浪汉们躲在阴暗的类似地下室的屋子里赌博,突然推开门,一束光线射进来,耶稣和彼得进门,手指着人群方向,惊呆的人们回首往外,中间那位老者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似乎在发问:“是召唤我吗?”另一个刚赢钱的人正埋头数钱币,不理会发生的事,画面毫无神圣气氛。这其实就是一个意大利底层社会的小赌场。作品问世后,立即引起教会的愤怒谴责,认为这是公开对神圣宗教的亵渎。但这是一幅十分生动的风俗画,富有个性的不同身份的人物塑造得很真实。画家使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主要表情部分更加鲜明突出...

卡拉瓦乔的《圣母玛利亚升天》

圣母玛利亚升天,在宗教艺术中是个神圣的题材,而卡拉瓦乔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学原则创作升天的圣母。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这么一个场面:在一个破烂的农舍小台子上,躺着一位久病无钱医治而死去的中年妇女,她被穷困蹋得头发蓬乱,面容憔悴,死时连一双鞋袜都没有,赤着一双脚,躺在一个小木床上,逼真地再现了一个意大利穷苦家庭的悲剧。

卡拉瓦乔的《圣母玛利亚升天》


五位鼎立于巴洛克时期的伟大艺术家:委拉斯凯兹(1599 ~ 1660﹞


委拉斯凯兹的《宫娥》


普拉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委拉斯凯兹的宫娥

画面的中心是Margarita 公主,她是菲利普四世的女儿。画面描绘的是马德里的 Alcázar 宫殿大厅,Margarita 公主身着华丽的宫廷服,公主身边围绕着的是服侍她的两个女宫娥,画面的最前方是宫廷小丑,还有一只看起来很凶猛的灰犬。公主的后面,她的保姆与门口的一位军官正在交谈,国王菲利普四世和皇后出现在房间后部的镜子中,他们正在观看Margarita 公主,仅这些内容让画面拥有了非常复杂的空间关系...

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委拉斯凯兹

从早年起,委拉斯凯兹就显示出他善于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采取题材的特点。他的早期作品多取材于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如作于《卖水人》,《煎鸡蛋的老妇人和少年》等等。这些作品采用了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对照的方法来组织画面。风格虽未成形,但已经显示出一些明显的个人特点,
1623 年,委拉斯凯兹为国王腓力四世作了肖像。国王非常满意,宣称今后只有委拉斯凯兹才有资格为他画像。委拉斯凯兹很快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画家。
肖像画是委拉斯凯兹进入宫廷后画得最多的绘画类型,而且也最能反映他的“客观”画风。他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成为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最有名的肖像画之一。俄国画家苏里柯夫对此画极为推崇:“这一切都很完美,技巧、形式、色调每一部分都使人惊奇———这是一个活的人,这是所有过去绘画中高于一切的绘画。”

委拉斯凯兹:煎蛋的妇人


委拉斯凯兹:教皇英诺森十世


肖像画巅峰之作:教皇英诺森十世

教皇看起来精明、威严、多疑、略带不安,白衣和红色绸缎披肩的质地和色调,处处都体现着艺术家表现手法的高超,一个真实的教皇,就这样被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像怎样流芳百世

委拉斯凯兹的这幅画还原了教皇的真实面目,他沿用传统的金字塔构图方式,让画面呈现出古典式的平衡,略向右转的身体拉近了画面内外人物之间的距离...

委拉斯开兹《镜前的维纳斯》


五位鼎立于巴洛克时期的伟大艺术家:鲁本斯(1577 ~ 1640)


鲁本斯和他的妻子


鲁本斯:《圣家族》

第一眼看到这幅画作,您的视线一定会被圣婴耶稣清澈明亮的眼神所吸引,鲁本斯使用了微妙的透视法,让画中所有人物,包含了圣母玛丽亚,圣约翰、圣朱赛偑和圣安娜都望着圣婴耶稣,而耶稣灵活的大眼睛却注视着观画者,这样的情节铺陈,让观画的人与画有了微妙的互动。
在这幅画中,您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圣母玛丽亚和圣婴耶稣是画中最醒目的部分,这是鲁本斯以他所擅长的用暗色来烘托光线,以淡色调来突出反射光的手法所营造出来的明暗对比效果...

欧洲17世纪的伟大画家:鲁本斯

1600年,鲁本斯来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他以极为虔诚的态度研究学习提香的色彩艺术和丁托雷托具有生动韵律的构图及明暗法。同时,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绘画强有力的艺术效果也吸引了他,而最感兴趣的是正在兴起的意大利巴洛克艺术。他特别注重带有旋转的运动感的结构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他善于运用对比的色调,强烈的明暗和流动的线条来加强这种画面的运动感。这种巴洛克式的艺术风格主宰着他几乎一生的创作活动。

鲁本斯:一个激情多产的艺术家

鲁本斯是一个有阅历的人,各方面都很成功,曾娶过两任漂亮的妻子。他欢乐地看待生活,兴致勃勃地颂扬爱和美...

鲁本斯:《圣家族》


鲁本斯:美惠三女神


鲁本斯:《抢夺留希波斯的女儿们》


鲁本斯:美惠三女神

《美惠三女神》这幅神话画通常被视为是鲁本斯的晚年之作,画了林间的3个裸女,,他为着使色调与笔触产生流畅的效果,曾把树脂混入油中。他对人体的处理更着重于身体的解剖、色彩的渲染和形式的表达,这件作品呈现了充满生命力的肉体...

鲁本斯:抢夺留希波斯的女儿们

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宙斯和丽达所生的孪生兄弟卡斯托耳和波吕克斯,一个善骑,一个善战,英勇无敌,他们共同爱上了迈锡尼王的两个孪生女儿。画中所描绘的是传统“抢婚”情节,整个画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