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国学养生之“首尾”——中道中和,成己成物(东方早报)

2013-09-22 07:05阅读:6
国学养生之“首尾”——中道中和,成己成物(东方早报)X


所谓国学养生的“首尾”,首是肇始,是根基,应当是国学养生之根本大道;尾为结果、目标、归宿,应当是国学养生之终极价值导向。一首一尾,连成国学养生的践行路径。
  那国学养生的根基是什么?毫无疑问是道,具体一点说就是中道、中和之道,阴阳中和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这种“道”来源于所谓易道——《周易》之道。《周易》这本书有人说它是占卜书,有人说它是历史书,也有人说它是哲学书、科学书、管理书、养生书,全对,因为《周易》是百科全书。《周易》是讲天道的,易道是中国文化的主干,概括了天、地、人三才之道,这叫“天人合一”。
  《周易》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条:首先是宇宙周期变化规律的大学问,“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周易》讲的是时空周期变化的大规律。而国学养生的理论支点就是人体变化的大规律,这个规律跟宇宙变化的大规律息息相关,这就是所谓医易同构同理,丝丝入扣。其次,《周易》还讲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教人如何因应变化,所以它也是行为学。人命如果符合天命,就能趋吉避凶。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即是如此。再次,《周易》还讲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周易》不但教给我们如何做事、谋事,最关键在于教我们如何做人。以上《周易》的
三条内容又有一个共通的内核——尚中、尚和,《周易》六十四卦的各爻中“二多誉、五多功”,为什么?就是因为二、五爻得中,我们时常追问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究竟是什么?如果用一张图来表示,那就是太极图。太极图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生,亦阴亦阳,不阴不阳,本无阴阳,能生阴阳。归根到底,就是强调共融性、包容性,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阴阳中和”,也就是中道中和。
  国学养生的根基也就是奉行中道中和,阴阳中和了,就健康。《黄帝内经》就始终奉行阴阳平衡的理念,中医按照阴阳理论来解决人体的所有问题。比如阴阳和五行,阴阳和五行其实是一个概念,五行就是两对阴阳加一个中土,其中阳最多的是火,阴最多的水,阳气稍上升的是木,阴气微下降的是金,土在中央。阴阳、五行都要讲中和,阴阳五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人体就健康。
  国学养生奉行“中道中和”,就算把握住了根本,坚持着这个道走下去,必然会健康。不过,学国学养生不只是为了让人身壮如牛,更重要的是修心开智,最终归宿是提升人生品质。那人生品质的提升也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成己成物”。“成己成物”语出《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国学养生说到底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自身要有成就,还要使身外的事物都有成就。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修己安人”,自己身体要调理健康了,自己心灵要调整平和了,同时也要使外部事物都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使大家都健康,环境也健康,生存方式也健康,这才是国学养生的终极目标。

http://www.dfdaily.com/html/8755/2013/9/21/1074375.shtml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