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之《笔谈奇案》创作谈1

2009-08-23 14:58阅读:3,022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播出了,而且收视数据极佳。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活生生的七集《笔谈奇案》(第三单元),终于明白导师曾说过的身为一个编剧的美妙荣耀。在导师邹静之先生和国立院长耳提面命下我那战战兢兢痛不欲生的写作过程历历在目,眼下将继续点点滴滴地学习提升,用时间和耐心实现小小的理想,其过程正如导师为我写的毕业前夕写的条幅一样——“藏名守阕”。
《笔谈奇案》的剧本风格是统一在《铁》剧前三部一贯的风格之下——即轻喜剧的整体风格、生旦净丑行当搭配的人物设置、“铁三角”互掐的基本人物关系,历史文化知识以及智慧故事的结合,局部大于整体的冲突呈现。这些剧作特点是邹老师在《铁》剧首部创作时的独创,最大的灵感来源并不是编剧理论的专业教学,而是更多汲取自中国传统叙事文学(曲艺)中的传统,比如传统相声系列“八大棍”、《三言二拍》等。所以这个剧的特点是局部大于整体,人物大于情节,智慧大于感情,随看随乐,再看再乐。记得那个时候,我每天临睡前都要听郭德刚的相声,后来证明受益非浅。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铁》剧并不是一个纯粹搞笑的喜剧,因为真正的喜剧是严肃的,《铁》剧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在选题之初就遵从着“借古喻今”的思路,有着比较深刻的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影射。比如第四部的多次策划会议上,在邹先生的带领和要求下,编剧们搜集了大量选题,主要关注点集中在当下的社会热点,最终,《铁四》的几个故事里自然地就出现了正龙拍虎、网上交友、买官卖官这些类似的题材。这比天马行空地写科幻神话题材要难,而且更有风险,但是更有社会意义,就像是意大利话剧导演达里奥福的戏里那样,一个说书人或者一个小丑会比政治家更有趣的道出人间善恶。由此,《笔谈奇案》就是用了笔谈(现在是网络)交友做底料,再植入了一个侠女为父平冤的故事,并设置了皇帝与侠女的情谊,最后导出侠女让皇帝帮自己去刺杀皇帝的戏剧高潮。其实皇帝杀皇帝这个点是我在另外一个故事里提出来的,但是那个故事的底料并不太适合拍摄(动作戏太多),所以我们决定保留这个点,再寻找一个新的底料来承载。很巧合,有一次和邹先生在一个小店吃饭的时候,我们看到墙上贴满了留言条,桌上有交友本,于是邹老师提出能不能以这个再联系网络交友做一个戏的底料呢?所以接着我就把原本的“侠女为冤报仇求皇上刺杀皇上”的故事植入这个新的底料之中。其结果就是《笔
谈奇案》。这么做有几大好处:一、因为涉及笔谈交友,“铁三角”就会如鱼得水,他们三人的戏会更好看,二、小月和老纪以及崔玉言的三角恋可以发挥,三、一些古代楹联诗词的加入可以提高整体剧本品位。四、观众会看出网络交友的影子,这样会有熟悉感,喜剧张力得到放大。
基于以上,这个选题才得以确定。
暂时总结到这里,涉及剧本台词,人物塑造、情节铺呈、节奏处理,这些邹先生的要求和指点下都有着一些具体措施,以后再整理。
每篇附带几个小笑话:
1、在这个故事中,在老纪去探访梅家老宅被刘全派人用加了药的烟丝害晕的桥段里,因为要想个烟丝的品牌,我自私地选择了甘肃的苦水烟丝,小小宣传了下家乡特产。 汗
2、该单元女二号梅映雪的父亲梅海泉的名字得自于我当时正听的“羽泉”。 汗 汗
3、因为我的剧本有错字,结果被国立院长和张铁林老师在戏里嘲笑了一把。具体见于铁三角第一次去春缘楼,在茶摊上翻看笔谈簿。戏中,皇上一边翻簿子一边说:“呵!你看,还有错字!”,老纪说:“就是。就是!” 汗 汗 汗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之《笔谈奇案》创作谈1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