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商品反弹见顶,大类资产光耀股市

2016-06-26 08:24阅读:
本文是6月22日英国脱欧公投前,笔夫发表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衍生交易实验室》的分析,美元的走势已经再次得到验证,接下来看看股市吧。


五月份经济数据远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出色,甚至有些令人失望。
我们对GDP增速早就不抱很大的希望了,我们真正关心的是,在一季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下,通胀水平能否提升到有利于企业增加利润从而带动投资增长的水平,令人感到沮丧的是,5月份CPI回落到了2%的水平,而PPI仍然处于-2.8%的低位。这证明,一季度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迅速上涨对于改善企业微观状况助益甚微,事实上,5月份私人领域的投资呈现迅速萎缩的状况,同比只增长了3.9%,而1-4月份的增长还勉强保持在5%以上的水平。种种数据表明,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速维持在6%以上的支柱是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是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也再次回到个位数的区间,这一支柱能否长期可靠?
我们由此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支撑大宗商品反弹的主要因素已经逐渐淡去,大宗商品价格的强劲反弹势头可能已经结束,虽然这不是一轮实质意义上的牛市,但是价格水平脱离供需基本面所出现的全面上涨,却是自2011年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上涨,这是一次以五年为周期的价格修正,也是对本轮反弹最恰当的注脚。
作出这一结论的最好路径是进行反而选择,即认为包括原油、钢材和农产品价格在内的大宗商品仍会继续上涨,这种认知意味着价格水平自年初开始的行情是一种V形反转,但是理性的投资者不会有这样的认知,因为所有有环境都不支持这一定论,权威人士对于经济几年内都将保持L型运行的判断(应该是决断)决不支持大宗商品的V型反转。
在我们有限的记忆中,没有一次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与一季度钢材和近期豆粕价格上涨如此漠视供需基本面。衍生交易实验室已经反复论证,本轮上涨无关供需基本面。这一点在工业品方面非常易于理解,并且为许多人所接受,不过对于农产品,存在一
种普遍的幻觉,认为中国的粮食短缺是迫在眉睫的事件,做多农产品成为一种情结。事实上,农产品在全球的过剩程度与工业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年以来中国市场上的豆粕价格上涨了37%,这种高蛋白饲料之所以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是因为投资者认定物价水平会随着猪周期的启动而出现全面上涨。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中国豆类产品数量的60%以上供应者是美洲地区,而现在在美洲,所有生鲜活畜类产品以及奶酪产品已经堆积如山,价格连创新低,其库容紧张的程度形同原油过剩,而在这样的情形下,美国芝加哥商品产易所的大豆和豆粕价格今年居然出现了30%以上的上涨,除了炒作天气因素,他们认定,中国今年会增加400万吨的采购量。
显然,市场在制造另外一个泡沫,这在熊市中也并非希奇,它们的结局不会有什么不同。
我们在现在做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影响我们一段时间以来对于中国股市正面看法的坚持。事实上,我们的第二个结论恰恰是,大宗商品结束反弹可能正好促成股市新一轮的上涨。我们的基本逻辑是,大宗商品价格停止上涨,意味着供给侧改革重回正轨,由黑色产品价格上涨引发的人们的各种担忧将会得到缓解。这样的担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在举世等待美联储加息决定的时候,我们的确非常坚定而准确地预料到了美联储不会在6月和7月加息,但是我们并不想在此基础上作出更多延展性的推论,美元加息不是美元上涨的充分必要条件,那种认为不加息美元就会下跌的判断并没有更多的依据,相反,无论从央行动机还是从国际资本流向分析,美元仍有可能在未来的交易中远远跑赢非美货币,这不是因为美元一定是安全的,而是因为在英国寻求退欧、新兴国家债台高筑和商品货币持续面临下跌的情形下,没有一种货币能够比美元更加安全。
负利率时代的资本更急需寻找资本的利润源泉。全球负利率特征意味着投资收益率的普遍下降,过多的资本只能寻求公债进行避险保值,而大类资产轮动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典型特质,我们可以认定,正是去年的股灾成就了新一轮楼市的疯狂和黑色产品以及公司债的非理性繁荣,同样,当其它大类资产的收益率不再具备吸引力的时候,曾被认为估值过于昂贵的股市可能被投资者认为从相对收益来看仍是适合投资的。一边是负利率时代的资本过剩,一边却是股息率明显强于其它资产收益率,股市被投资者所遗忘的日子应该会很快结束。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